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先对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达到了6-10%,饰面单板含水率达到8-12%,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二)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层,以消除饰面单板在贴面过程中因应力不平衡或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翘曲变形或开裂;(三)将饰面单板压贴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层的表面,形成贴面装饰板半成品;(四)压贴后对贴面装饰板半成品进行养护处理。通过这种工艺处理,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后不会出现干缩、弯曲、变形和面板开裂等缺陷,贴面装饰板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对比传统的贴面工艺,质量损失降低6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材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造板基材(如刨花板或中纤板)在制板时都会在表面产生预固化层(厚度为O. 4-0. 8mm),即致密硬化层。目前,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即以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也称木皮)形成的贴面装饰板(简称贴面板件),本领域的常规生产工艺是先将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层进行简单的薄打磨砂光处理而不破坏基材的表面结构,砂光处理厚度(砂光量)控制在O. 3 mm以下(因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想法是砂光量太大会破坏板材质量和降低板材的厚度,对板材性能没好处),其目的只是使其表面平整和将人造板基材表面的粗糙度砂光到贴面的要求(即单板胶合的要求)范围内,以便于贴木皮,然后再采用热压工艺胶压后形成贴面装饰板半成品,后期再将半成品加工成贴面装饰板。利用这种工艺所生 产的贴面装饰板存在以下缺点I、因热压前未对人造板基材或饰面单板材料进行第二次的含水率平衡处理,其内部含水率分布不均匀,易受热压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含水率变化产生木皮收缩而变形,而贴面板件表面木皮的细微干缩湿胀也有可能造成单板饰面家具的漆膜开裂,严重影响单板装饰质量,降低其使用价值;2、因基材表面只进行很薄的打磨砂光,基材表面仍保留有致密硬化层,所以在压贴过程中起不到消除贴面板应力的作用。因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会造成贴面装饰板硬化层的应力分布严重不平衡,依据材料力学原理,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在平衡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稳定的尺寸,一旦材料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材料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翘曲变形等缺陷。同时,在贴面装饰板在制造过程中如果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控制不好,也可能造成板件的翘曲变形。所以,贴面装饰板往往会出现涂装后产生翘曲变形现象,此种现象在厚度较薄的人造板基材单面贴面上尤为明显。在家具生产过程中,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的装饰板材用量很大。如果不能将装饰板件的质量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单板贴面家具的价值和使用寿命。而现有的采用不同工艺生产的贴面板件,翘曲变形的状况完全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贴面装饰板的木皮发生翘曲变形和防止因贴面装饰板表面木皮的细微干缩湿胀而造成单板饰面家具的漆膜开裂等现象,以提高贴面装饰板的质量和保证其使用性能的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所述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对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达到了 6-10%,饰面单板含水率达到8-12%,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以确保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压贴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二 )、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层,以消除饰面单板在贴面过程中因应力不平衡或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翘曲变形或开裂; (三)、将饰面单板压贴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层的表面,形成贴面装饰板半成品; (四)、压贴后对贴面装饰板半成品进行养护处理。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人造板基材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的方法是将人造板基材整张或锯切成所需的幅面尺寸后,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处理12-72小时,使得基材的终含水率为7 9%,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饰面单板材料的调整含水率的方法为先将已经过干燥处理且含水率不高于15%的饰面单板材料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处理,使得材料的终含水率为8 10%,然后按照拼花图案的要求拼接成符合贴面的尺寸,拼接时单板之间尽量靠紧,保证不离缝或重叠。其中,所述恒温恒湿环境为环境温度控制在20-50°C,湿度控制在35%-65%。所述恒温恒湿环境的优选方案为环境温度控制在 30-45°C,湿度控制在 38%-42%。在上述步骤(二)中去除人造板基材的表面致密硬化层的方法是在其表面砂去O.5-0. 8mm厚的致密硬化层,并使人造板表面粗糙度单位长度内单个微观不平度的总高度(Rpv)在16 60um之间。上述步骤(四)中的养护处理方法是采用缠绕膜或密闭性良好的薄膜将贴面装饰板半成品封闭起来,并放置在避光无风处陈放,养生8h 24以上,使其尺寸、温度、水分以及内应力达到均衡稳定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通过压贴前对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进行第二次的含水率处理技术和对人造板基材表面硬化层的去除处理技术及压贴后对贴面装饰板半成品的养护处理技术,从而保证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面板压贴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且因本专利技术将人造板基材与贴面单板的接触面进行了 O. 5 O. 8mm的厚砂光处理,去掉人造板基材在制板时产生的表面硬化层,使得人造板基材表面的硬质结构被破坏,从而使人造板基材的内部应力重新分布,而不会集中在表面,贴上饰面单板后形成新的平衡,所以有效地防止了其后期的变形,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反,在贴饰面单板的过程中,如果有硬化层存在,人造板原来已经形成应力平衡,压贴面板之后,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产生翘曲变形。同时对环境温湿度的设定、涂胶量、热压的单位压力、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等工艺参数的设定,在可控的工艺条件下,以达到最佳的热压效果。压贴后对贴面装饰板采用缠绕膜或其他密闭性良好的薄膜将贴面装饰板封闭完整,放置在避光无风处堆垛整齐,进行陈放养生处理,又消除了压贴后的应力,更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这种工艺处理,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后不会出现干缩、弯曲、变形和面板开裂等缺陷,人造板单板贴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也保证了贴面板件的使用性能,对比传统的贴面工艺,质量损失降低60%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对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达到了 6-10%,饰面单板含水率达到8-12%,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以确保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压贴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二 )、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层,以消除饰面单板在贴面过程中因应力不平衡或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翘曲变形或开裂; (三)、将饰面单板压贴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层的表面,形成贴面装饰板半成品; (四)、压贴后对贴面装饰板 半成品进行养护处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的工艺技术,其目的是提高单板贴面装饰板件质量,保证贴面装饰板件的使用性能,防止翘曲变形。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人造板基材为刨花板或中纤板,其过程是对人造板基材进行二次处理后(含水率的改变)再消除其硬化层(厚砂光),然后再贴饰面单板进行压贴(工艺技术参数的最佳控制),最后进行养护处理(缠绕膜或其他密闭性良好的薄膜进行封闭)的工艺技术,根据工艺技术的特点,对人造板基材硬化层的砂光厚度和压贴环境的温湿度设定,并提出相应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参数以及压贴后的保护措施,以此来有效控制人造板基材贴饰面单板件翘曲变形的产生。其中上述人造板基材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的方法是将人造板基材整张或锯切成所需的幅面尺寸后,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处理12-72小时,使得基材的终含水率为7 9%,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饰面单板材料的调整含水率的方法为先将已经过干燥处理且含水率不高于15%的饰面单板材料放置在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造板的贴面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先对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通过恒温恒湿条件的处理调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达到了6?10%,饰面单板含水率达到8?12%,且内部水分均匀分布,以确保人造板基材和饰面单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压贴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二)、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层,以消除饰面单板在贴面过程中因应力不平衡或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翘曲变形或开裂;(三)、将饰面单板压贴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层的表面,形成贴面装饰板半成品;(四)、对贴面装饰板半成品进行养护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超,熊先青,张碧莲,徐伟,林日煌,吴智慧,蔡琦,孙宏南,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宜华家具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