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38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凸模座、上垫板、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凹模和凹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和凹模座之间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凹模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凸模上部放大,上端设置为以防拉下的带台肩结构;凸模与固定板紧密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落料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卸料效果好,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落料模具
技术介绍
每次开门总是担心门的把手会和墙壁碰撞,导致墙壁被撞坏,影响外观;如果有了门锁垫就可以放心了,它会保护好你的墙壁不会再被门把手碰撞。为此需要一种冲制锁垫的落料模具。落料模具是沿封闭的轮廓将制件或工序件与板料分离的冲模,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的落料模具。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凸模座、上垫板、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凹模和凹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和凹模座之间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凹模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凸模上部放大,上端设置为以防拉下的带台肩结构;凸模与固定板紧密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模的刃壁带有斜度;所述凸模和凹模间留有刃口间隙。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落料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卸料效果好,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为一种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I、凸模座2、上垫板3、固定板4、凸模5、卸料板6、凹模7和凹模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2和凹模座8之间设置有导柱9和导套10,所述凹模7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11 ;所述凸5模上部放大,上端设置为以防拉下的带台肩结构;凸模5与固定板4紧密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模7的刃壁带有斜度;所述凸模5和凹模7间留有刃口间隙。本专利技术中的落料模具具有导柱、导套导向,因而凸、凹模的定位精度及工作时的导向性都较好。导套内孔与导柱的配合要求为H6/h5。凸模断面细弱,为了增加强度和刚度,凸模上部放大。凸模与固定板紧配合,上端带台肩,以防拉下。凹模刃壁带有斜度,冲件不易滞留在刃孔内,同时减轻对刃壁的磨损,一次刃磨量较小。刃口尺寸随刃磨变化。凹模刃口的尺寸决定了落料尺寸。凸模和凹模间有刃口间隙。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装有定位销,在条料进给时确定冲裁位置。工件从凹模的落料孔中排出,条料由卸料板卸下,这种无导向弹压卸料板广泛用于薄材料和零件要求平整的落料、冲孔、复合模等模具上的卸料,弹压元件可用弹簧或硬橡胶板,卸料效果好,操作方便。 以上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凸模座、上垫板、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凹模和凹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和凹模座之间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凹模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上部放大,上端设置为以防拉下的带台肩结构;凸模与固定板紧密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的刃壁带有斜度;所述凸模和凹模间留有刃口间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凸模座、上垫板、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凹模和凹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和凹模座之间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凹模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凸模上部放大,上端设置为以防拉下的带台肩结构;凸模与固定板紧密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落料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卸料效果好,操作方便。文档编号B21D28/14GK102896664SQ2012104035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罗诚芽 申请人:昆山威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落料模具,自上至下依次包括:模柄、凸模座、上垫板、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凹模和凹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座和凹模座之间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凹模在条料进给方向及其侧面设置有定位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诚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