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体装置(5、35、55、75),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的腔室(1、31、51、71),其中,所述腔室(1、31、51、71)在内壁上至少部分地具有疏水的表面(2、32、52、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类型所述的、具有用于存储液体的腔室的微流体装置。
技术介绍
微流体装置例如作为所谓的Lab-on-chip (芯片实验室)系统用于环境分析或者医学分析。在微流体装置中存储液体,并且与其它的液体混合。文献US 2006 0029808公开了一种作为用于微流体通道的、排斥脏物的涂层的超疏水表面。这样一种表面在基片上包括多层聚合物电解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的腔室,其中,所述腔室在内壁上至少部分地具有超疏水表面,与到目前为止的微流体系统相比其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可靠地移动小的、例如〈100 μ I的液体量。这可以通过下述措施实现如此减小对内壁上的液体起作用的表面力,从而作用到液体上的容积力、例如重力,超过表面力。当在液体、特别是水与表面之间的接触角至少为90度时,该表面被称为疏水的。当该接触角小于90度时,这个表面被称为亲水的。当接触角大于120度、例如大于150度、例如为175度时,并且同时被定义为前进的和后退的接触角之间的差的接触角度滞后,小于50度、例如小于10度、例如为5度时,该表面被称为超疏水的。通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措施可以实现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所说明的微流体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改善方案。特别有利的是,在运行状态中如此地定位腔室,从而通入到腔室中的通道的至少一个通入口沿作用到液体上的重力和/或离心力的方向对准。由此在通入口处的少量液体汇集到腔室中,并且能够通过通道从腔室中运动出来。有利的是,将通入口布置在漏斗形的或者设计成半球形的内壁上。因此可改进液滴朝入口处的滚落。特别有利的是,微流体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层,其中,这两个层中的至少一个层是结构化的,并且如此连接这些层,从而在它们之间构造通入到腔室中的通道。通过这一措施可简化地将腔室集成到微流体装置中。此外有利的是,腔室具有用于压力平衡的开口,因为通过这一举措可防止产生与液体朝通入口方向的运动相反作用的压力。特别有利的是,超疏水表面最高具有10度的接触角度滞后。小的接触角度滞后导致了,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在小的倾斜角时就已经滚落了。特别是小的接触角度滞后和大的接触角的组合对疏水表面是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中不会有液滴附着在腔室的内壁上。有利地,表面的这种超疏水特性是通过给表面涂覆疏水的微粒;通过给表面涂覆疏水的聚合层;通过电纺疏水纤维;通过引入微结构化的、疏水化的薄硅片;通过Sol-Gel(溶液-凝胶)工序和/或借助等离子体的腐蚀实现的,因为这些措施(Umsetzung)可简单地集成在一个制造工序中。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在接下来的说明书中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附图示出 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的腔室;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存储液体的微流体装置的腔室I。图中示出了处于运行状态中的腔室1,在这种运行状态中重力和/或离心力沿箭头方向9施加作用。根据图1,重力和/或离心力9向下施加作用。如此构造腔室1,即根据图1,腔室I在它的上侧面上具有开口 4。根据图1,腔室I在它的下侧面20上设计为半球形。腔室I的内壁6具有带有超疏水表面2的第一区域22以及第二区域3,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带有比超疏水表面2更小的接触角的表面。例如第二区域3的表面不是疏水的。腔室I利用其下侧面20沿重力和/或离心力9的方向对准,所述下侧面具有设计为半球形的内壁。在腔室I朝重力和/或离心力9的方向的对准可以理解为腔室I的这样一种对准,其中腔室I的纵向19与合成的重力和/或离心力9的矢量形成小于45度的夹角。在图I中示出了第一液体量7和第二液体量8。重力和/或离心力9对这两个液体量7和8施加作用。液体量7、例如是一个容积小于100 μ I的液滴,位于腔室I的具有疏水表面2的第一区域22的内壁6上。第一液体量7离腔室I的设计成半球形的下侧面20比较远,从而第一液体量7沿重力和/或离心力9的方向的运动不会受到腔室I的内壁6的阻拦。因此根据图I,第一液体7由于起作用的重力或者离心力9在内壁6上沿着腔室I的设计成半球形的下侧面20的方向向下移动。通过细箭头17表示第一液体量7的运动方向。因为腔室I的超疏水的表面2减小了作用到第一液体7的表面力,所以重力和/或离心力9以体积力的形式对第一液体量7施加作用。因此第一液体量7不会附着在腔室I的内壁6上。第二液体量8位于腔室I的内部,并且位于下侧面20的设计成半球形的内壁6的中间。第二液体量8表示这样一个区域,即在这个区域中,液体由于在腔室中对液体起作用的重力和/或离心力9汇集在其中。因此,在这种运行状态中,由于疏水表面2以及由于起作用的重力和/或离心9,液体汇集在设计成半球形的腔室底部。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5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腔室I。微流体装置5具有腔室I、第一结构化的层10、第二层11、进入通道12、排出通道15、以及在必要时具有盖板(未示出)。进入通道12通过第一穿孔13与腔室I的内部连接。排出通道15通过第二穿孔14与腔室I的内部连接。进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5它们两个通过两个穿孔13、14通入到腔室I的内壁6的入口 21的设计成半球形的区域中。与图I相对应地,又在考虑沿箭头9的方向起作用的重力和/或离心力的情况下布置具有纵向轴线19的腔室I。第二层11如此布置在第一层10上,从而使得在第一层10中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朝向第二层11的侧面上是封闭的,设置所述结构用于形成进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5。通过这一措施在第一层10和第二层11之间形成进入通道12和排出通道15。现在,液体通过进入通道12和第一穿孔13可以被泵入腔室I中。在重力和/或离心力9的影响下,液体汇集在腔室I的内部中的设计成半球形的区域21中。内壁6的入口 21的设计成半球形的区域形成腔室底部。现在,在腔室底部汇集的液体通过在腔室I中的过压和/或通过在排出通道15中的负压通过第二穿孔14运动到排出通道15中。通过腔室I的超疏水表面2可将腔室全部抽空,并且通过在腔室I中的残留避免了液体的损失。·同样通过腔室I的疏水表面2实现了,在抽空之后腔室I是干燥的并且避免了腔室I的污染。按照图2的尺寸,微流体腔室I的直径d例如为Imm到20臟、例如5mm ;腔室I的高度h例如为5mm到100mm、例如IOmm ;第一层10的高度t例如为500 μ m到5mm、例如Imm ;并且通道11、15、13、14的通道直径例如50μπι到2000 μ m、例如500 μ m。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流体装置35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微流体装置35具有第一结构化的层40、第二层41、腔室31、进入通道42和排出通道45。所述第一层40具有孔43。腔室31具有内壁36,并且所述内壁具有带有超疏水表面32的第一区域37以及第二区域33。如此连接第一层40与第二层41,从而在这两个层40、41之间形成两个通道42和45。微流体腔室31通过第一结构化的层40中的孔43并且穿过通入口 48与进入通道4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流体装置(5、35、55、75),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的腔室(1、31、51、71),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31、51、71)在内壁(6、36、56、76)上至少部分地具有疏水的或者超疏水的表面(2、32、52、7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多雷尔,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