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383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装液体,状液体在灌满药液的状态下为扁形结构,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连线的横截面上,装液体的宽度大于厚度,装液体由左右两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线为装液体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常规注塑工艺不能生产高厚比医用软袋的缺陷,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体积收缩很小,容易处理;原材料性价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将装液体的合模线设置在其厚度方向侧壁上,可有效保障产品成型,提高产品的成型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体容器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的输液瓶或输液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医药行业中主要使用的输液容器之一为塑料输液瓶(袋)。专利200710134792. I《一种医用输液软袋及其制造方法和定型方法》公开了塑料输液瓶(袋)的制造方法为一步法注塑工艺和两步法注、拉、吹工艺。其包括二步法注、拉、吹工艺过程为进行输液软袋医用塑料原料配制;所配制的医用原料进行混合;将混合后医用原料通过注 塑机注塑制成输液软袋的坯型;所制成的输液袋的坯型放置固化稳定;将固化稳定后的输液软袋的坯型送入吹瓶机吹制成型。现有技术的方案为合模线5在宽度或长轴7上,如图I所示。其缺点为两步法工艺下,侧壁面4的厚薄均匀性差,两侧厚度差异大;吹瓶模具制作过程中此处无法设置冷却水道,无法有效保障产品成型。且两步法工艺条件下不能实现专利200710134792. I《一种医用输液软袋及其制造方法和定型方法》中所提出的袋体3的宽度或长轴7与厚度或短轴6比大于3的瓶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输液瓶或输液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包括装液体,装液体在灌满药液的状态下为扁形结构,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连线的横截面上,装液体的宽度大于厚度,装液体由左右两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线为装液体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进一步,所述装液体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进一步,所述扁形结构由两个主体面构成,两个主体面的侧边缘为通过曲面过渡相连接。上述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为二步法注、拉、吹工艺,该二步法注、拉、吹工艺过程为 1)进行装液体医用塑料原料配制; 2)所配制的医用塑料原料进行混合; 3)将混合后医用塑料原料通过注塑机注塑制成装液体的坯型; 4)所制成的装液体的坯型放置或在保护条件下强制冷却使之固化稳定; 5)将固化稳定后的装液体的坯型送入吹瓶机吹制成型,获得成品,其中吹瓶机的左右模具的合模线设置在装液体的厚度方向上; 6)将装液体成品包装储存。进一步,所述的装液体原料为颗粒状的增韧改性塑料。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常规注塑工艺不能生产高厚比医用软袋的缺陷,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体积收缩很小,容易处理;原材料性价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将装液体的合模线设置在其厚度方向侧壁上,可有效保障产品成型,提高产品的成型率,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结构 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全面和完整,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包括装液体3,装液体3在灌满药液的状态下为扁形结构,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连线的横截面上,装液体的宽度7大于厚度6,装液体I由左右两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线5为装液体I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扁形结构由两个主体面I构成,两个主体面I的侧边缘通过曲面过渡2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输液瓶或输液袋,是针对于装液体3的宽度7与厚度6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的情况,但装液体3的宽度7与厚度6的比例小于3时,也可以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注塑工艺不能生产高厚比医用软袋的缺陷。由于装液体3的宽度7与厚度6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后,侧壁面均匀性差,两侧厚度差异大,吹瓶模具制作过程中此处无法设置冷却水道,无法有效保障产品成型。将合模线5设置为装液体I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即将合模线5设置在厚度方向上,可以缩短一套模具模腔与模腔之间间距,单台设备生产效率较现有技术方案一提高2倍以上,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吹瓶设备体积可以缩小,能耗得到降低。本专利技术中,上述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制造方法,为二步法注、拉、吹工艺,该二步法注、拉、吹工艺过程为 1)进行装液体医用塑料原料配制; 2)所配制的医用塑料原料进行混合;3)将混合后医用塑料原料通过注塑机注塑制成装液体的坯型; 4)所制成的装液体的坯型放置或在保护条件下强制冷却使之固化稳定; 5)将固化稳定后的装液体的坯型送入吹瓶机吹制成型,获得成品,其中吹瓶机的左右模具的合模线设置在装液体的厚度方向上; 6)将装液体成品包装储存。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工艺步骤为 I、颗粒状的增韧改性塑料经辅助设备(如吸料机)输入到注塑机料筒内,在料筒内经加热熔融后注入注塑模具型腔中,保压冷却成型制成坯型。2、坯型放置冷却固化或采用强制冷却的方式在净化保护下送入吹瓶机进行再加热,吹制成为输液袋或输液瓶,吹塑方式采用的双向拉伸吹塑方式进行吹瓶。(双向拉伸吹塑方式的概念理解说明经加热后的坯型在吹塑模具中采用吹瓶机拉伸杆的机械力实施纵向拉伸;同时或者稍后用I. 8 2. 5Mpa压力范围的压缩空气进行横向拉伸) 3、输液瓶或输液袋经洗瓶、灌装药液、封盖后进入高温下进行灭菌。其灭菌和定型的温度一般可以采用115°C,或118°C,或121°C,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且能获得最佳的药液灭菌和输液软袋定型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液体I为注、拉、吹形成的一个整体,装液体I可相应的形成端口、颈部等,其没有连接面,不需要进行高温热压塑封,也就不会出现边缘塑封不密实而发生泄漏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输液瓶或输液袋为柔性体,其不采用通气管路,不存在回气对药液的污染问题;输液结束时扁瘪,药液完全排尽,不产生静脉血液回血现象,提高输液安全性,能获得最佳的药液灭菌和输液软袋定型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先进,克服了常规注塑工艺不能生产高厚比医用软袋的缺陷,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体积收缩很小,容易处理,原材料性价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将装液体的合模线设置在其厚度方向侧壁上,通过该技术改进,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记载的输液软袋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有效保障产品成型,提高产品的成型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包括装液体,状液体在灌满药液的状态下为扁形结构,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连线的横截面上,装液体的宽度大于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液体由左右两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线为装液体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液瓶或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液体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液瓶或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结构由两个主体面构成,两个主体面的侧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瓶或输液袋,包括装液体,状液体在灌满药液的状态下为扁形结构,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连线的横截面上,装液体的宽度大于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液体由左右两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线为装液体的厚度方向对称面与装液体侧壁面的交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顺洪谭鸿波万阳浴葛均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