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276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相容性、高效低毒、由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组成的复配杀菌剂,尤其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应用研究。复配组合物中小檗碱和多抗霉素两种成分的增效比例为1:2至1:16。它在应用防治葡萄霜霉病方面表现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配杀菌剂,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生物源杀菌剂。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由于在生产中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且致使某些病原菌迅速产生抗药性,进一步加大了杀菌剂用量,从而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对人畜、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开发和利用环境相容性、对人类无害的生物农药资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青睐。生物源农药有效成分是自然存在的,一般无毒,易于降解,在生态环境中积累毒性可能性小,具有环境相容性。对需求不断增长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具有保证作用,避 免或减轻了应用化学农药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具有使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理想的农药类型。多抗霉素是农用生物制剂,在环境中消解快。小檗碱为一种季铵生物碱,存在于小檗科等四个科十个属的许多植物中。1826年Μ. -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从Xanthoxylonclava树皮中首次提取获得,近年来备受临床医生、科研界和患者的关注,同时也被科研单位和厂家用作农药推广应用。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复配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还未见报道。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在5-6月份开始发生。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为葡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在,生产上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农药主要是化学农药,但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源杀菌剂应用还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环境相容性、高效低毒、含有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复配杀菌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该复配杀菌剂的用途,该复配杀菌剂在防治葡萄霜霉病方面表现突出。本专利技术探讨了小檗碱及其复配组合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葡萄霜霉病防治研究而完成的。一种含有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复配杀菌剂,特殊之处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质量配比为I :2 I :16,最佳质量配比为I :8。所述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在整个复配杀菌剂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小檗碱O. I 10%,多抗霉素I 20%,余量为常规辅料添加物。本专利技术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葡萄霜霉病中的应用。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单剂分别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复配应用防治葡萄霜霉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具有以下优势I、具有增效作用。小檗碱和多抗霉素两者以I :2至I :16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I :8的配比增效最大,增效系数为I. 75。3、复配杀菌剂减少了药剂的投入量。复配后不仅提高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效果,300倍和400倍还分别减少了 18. 18%和38. 64%的农药用量。4、生物源农药小檗碱和多抗霉素作用方式不同,复配后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生物源农药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确立了两生物源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减少农药环境污染、阻止病菌抗药性产生的目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应用实例 一、室内生物测定试验(一)试验方法I试验条件试验祀标为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样本采自于田间。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主要有电子天平、喷雾器械、人工气候箱、生物培养箱、培养皿、移液器坐寸ο3试验设计3. I试材准备选用葡萄感病品种赤霞珠盆栽,自上向下4叶位-6叶位,剪取相同部位、长势一致、用湿棉球包裹叶柄放置在培养皿中,保湿备用。3. 2试验药剂34%多抗霉素原药,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产品。97%小檗碱盐酸盐,陕西旭煌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3. 3试验步骤3. 3. I孢子囊悬浮液配制选择发病叶片,用4°C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ml 1-6 X IO6个孢子囊),4°C下存放备用。3. 3. 2药剂配制两种原药均用蒸馏水进行溶解,配成10000mg/L母液备用。每个多抗霉素和小檗碱盐酸盐复配比例均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3. 3. 3药剂处理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3. 3. 4 叶盘法(Schwinn 等,1982)用打孔器将喷施药剂的健叶打成直径Icm的叶盘,放于含湿滤纸的培养皿内,每皿10个叶盘,每处理重复三次,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 μ L接种于叶盘背面中央。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室,在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培养温度为23°C,5-7d调查试验结果。4调查方法按照叶盘病情分级方法调查每个处理的发病情况。叶盘病情分级方法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5数据统计及分析5. I计算方法 Σ (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调査总叶数X9 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b.防治效巢(%) =---------------------XlOO空白对照病愔指数5. 2统计分析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tl等数值。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 5为拮抗作用,O. 5彡SR彡I. 5为相加作用,SR>1. 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按下列公式计算 Pa+PbXi=--—■—IQQ Pa/A+Pb/B式中=X1混剂的EC5tl理论值,单位为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A混剂中A的EC5tl值,单位为mg/L ;B混剂中B的EC5tl值,单位为mg/L; X1SR=----------- X2式中SR混剂的增效系数J1混剂EC5tl理论值,单位mg/L ;X2混剂EC5tl实测值,单位mg/L。(二)试验结果采用叶盘法评价了小檗碱和多抗霉素两种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单剂室内对葡萄霜霉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EC5tl分别为11. 2245mg/L和34. 1447mg/L。小檗碱和多抗霉素两者在I :2至I :16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I :8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增效系数为1.75。表I小檗碱和多抗霉素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EC EC 増巧数tmgl·) (mgl·) CSRi 小檗喊(A)3^3.9261+1.0226^0.P70511.2245 多抗g素(B)y-4.0467+0.6270k0.996934.1447 5^3.3032+1.0925x0.991812.328013.63071.11A:B=2:1y-3.8146+1.0324z0.P72314.066915.14831.08 A:B=1;1y=3.79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复配杀菌剂,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和多抗霉素,小檗碱和多抗霉素的质量配比为1:2~1: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姿刘保友李宝燕于晓丽王培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