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密鲴与翘嘴红鲌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2705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尾密鲴与翘嘴红鲌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黄尾密鲴作为母本亲鱼,以翘嘴红鲌作为父本亲鱼,先对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对催产效果良好的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授精后在培养皿中流水孵化,待鱼苗孵化完成后进行饲养,饲养后经检测获得黄尾密鲴和翘嘴红鲌的杂交后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远缘杂交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后代性状优良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类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的远缘杂交方法。
技术介绍
鱼类远缘杂交是两种不同种鱼类之间的杂交,可以是同属鱼不同种鱼类的杂交、也可以是不同属间、不同亚科间、不同科间甚至不同目间鱼类个体之间的杂交。杂交能整合双亲的优点,使杂交后代在外形、生长速度、存活率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杂种优势,是一种重要的鱼类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方法。黄尾密鲴(Jenocypris davidiBleeker )属于鲤科、鲴亚科中的二倍体鱼(2n=48),具有肉质好、食性广等优点,翘嘴红舶{Erythrocul ter iIishaeformis Bleeker )属于鲤科、舶亚科中的二倍体鱼(2n=48 ),为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迅速、耐低氧、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等优点。这两种鱼在分类、体·形等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二者间的远缘杂交存在较大困难。如何利用并改进现有的生物学技术以成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杂交鱼已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长期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后代性状优良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雌性黄尾密鲴作为母本亲鱼,以雄性翘嘴红舶作为父本亲鱼,先对所述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对催产效果良好的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授精后在培养皿中流水孵化,待鱼苗孵化完成后进行饲养,饲养后经检测获得黄尾密鲴和翘嘴红舶的杂交后代。该杂交后代为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F1代(简称鲴舶F1代),具有较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存活率;通过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DNA含量检测技术、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对鲴舶F1代进行检测,确证获得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二倍体鲴舶F1代,这为后续鲴舶的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上述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所述人工催产的具体操作优选包括在每年6月下旬(即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繁殖季节的交叉时间),选取两龄以上、性成熟特征明显、体征良好的雌性黄尾密鲴和雄性翘嘴红舶,首先为雌性黄尾密鲴注射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混合催产剂进行催产,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用量为20 μ 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量为1500IU/kg ;经过4h 5h后再对雄性翘嘴红舶进行注射;雄性翘嘴红舶的注射剂量相比雌性黄尾密鲴减半;注射后按I (2 3)的数量比将雌性黄尾密鲴、雄性翘嘴红舶放入同一产卵池中,直至催产完成。上述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所述流水孵化的具体操作优选包括挑选产卵量大、产卵质量高的母本亲鱼和产精量大的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后,将人工干法授精后的受精卵均匀铺于培养皿(例如直径为22cm的玻璃培养皿)中进行流水孵化,每个培养皿中受精卵的卵粒数目控制为1500 2000,水温保持在22°C 26°C。上述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所述饲养的具体操作优选包括待鱼苗全部孵出后,先于清水箱中培育I 2天,期间定时换水,待鱼苗出现腰点、开始平游后,将鱼苗转入预先培肥的池塘中饲养,3 4天后泼洒豆浆,2 3次/天,沿池泼洒,直至鱼苗长成。上述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所述检测优选是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方法(外周血细胞培养法)、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法(流式细胞测定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复试验最终选择黄尾密鲴作为母本、选择翘嘴红舶作为父本,进行亚科间的远缘杂交,最终成功获得了一种在外形、生长速度、存活率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杂种优势的二倍体鲴舶。比较同类试验,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间杂交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可以稳定重复获得大量杂交 后代,杂交F1代性状整齐一致。同时,远缘杂交整合了黄尾密鲴和翘嘴红舶的优点,在同等条件下,杂交后代相对其父母本在外形、生长速度、存活率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另外,以本专利技术的远缘杂交方法为基础,还有望通过多代选育从二倍体鲴舶中获得四倍体鲴舶群体。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红鲫(2n=100,早)X湘江野鲤(2n = 100, )的杂交后代中,F1 - F2为二倍体(2η=100),而在二倍体F2个体中存在能分别产生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的雌、雄个体,二倍体卵子和二倍体精子结合,形成了两性可育的四倍体鱼F3(4η= 200)。目前四倍体鲫鲤已连续繁殖了 20代(F3-F22),形成了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群体。据此,本专利技术二倍体鲴舶的获得在鱼类育种和生物进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黄尾密鲴(早)X翘嘴红舶U )后代的外形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黄尾密鲴(早)X翘嘴红舶U)后代的染色体图(2η=4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测得的红鲫的DNA含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测得的黄尾密鲴(早)X翘嘴红舶U )后代的DNA含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 一种本专利技术的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I.人工催产以雌性黄尾密鲴作为母本亲鱼,以雄性翘嘴红舶作为父本亲鱼,在每年6月下旬,选取两龄以上、性成熟特征明显、体征良好的雌性黄尾密鲴和雄性翘嘴红舶进行催产。先为母本亲鱼注射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混合催产剂进行催产,LRH-A的注射用量为20 μ g/kg, HCG的注射用量为1500IU/kg,采用胸鳍基部凹陷无鳞处倾斜45°胸腔注射;经4h 5h后再注射父本亲鱼,父本亲鱼的注射剂量相比母本亲鱼减半,注射方法同母本亲鱼;注射后按I : (2 3)的数量比将母本亲鱼、父本亲鱼放入同一产卵池中,活水刺激,在繁殖前3h 4h停止加水,让鱼在静水中催产。2.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当发现产卵池内的亲鱼出现相互追逐的现象时,开始拉网打捞亲鱼进行检测(注意要用软质网,操作要轻,水中检测),挑选产卵量大、产卵质量高的母本亲鱼和产精量大的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把精卵挤入干净的瓷盆中,用干净的羽毛迅速不停地搅拌,然后将受精卵均匀铺于直径为22cm的玻璃培养皿中进行流水孵化,每个培养皿中的卵粒数目为1500 2000,水温保持在22°C 26°C。3.饲养鱼苗全部孵出后,先于清水箱中培育I 2天,在这期间定时换水,待鱼苗出现腰点、开始平游后将鱼苗转入预先培肥的池塘中饲养,3 4天后泼洒豆浆,2 3次/天,沿池泼洒,直至鱼苗长成。孵化期间进行人工计数,统计胚胎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本实施例中,黄尾密鲴与翘嘴红舶杂交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5%和77%,与同类杂交试验相比,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随机选取在相同条件下培育两年龄的黄尾密鲴、翘嘴红舶和二倍体鲴舶(二倍体鲴舶的外形照片参见图I);对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检测,包括背鳍条、腹鳍条、臀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尾密鲴与翘嘴红鲌亚科间远缘杂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黄尾密鲴作为母本亲鱼,以翘嘴红鲌作为父本亲鱼,先对所述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对催产效果良好的母本亲鱼和父本亲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授精后在培养皿中流水孵化,待鱼苗孵化完成后进行饲养,饲养后经检测获得黄尾密鲴和翘嘴红鲌的杂交后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军肖军陶敏张纯罗凯坤刘筠谢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