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150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力特别是光伏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系统调控器对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以及变流电路、监测电路的各个环节独立实施智能调控,构成多种电力路径并对应于相应电力及供电模式,满足不同的发电、供电、蓄电及馈电的需求,用最少的系统设备资源构造出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使其具备并网和离网两套系统设备所能完成的并网与离网两种发电供电用途,并且作为用户侧发电供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实现了用电无限制和向电网馈电受控执行的受控系统装置,成为电网的友好型用电供电的节点系统装置,有效实现了光伏系统与负载结合,光伏电力即发即用,就近消纳,受控并网(向市电网或微电网)馈电卖电及买电用电双向电力互动,在增加光伏发电供电系统性价比的同时增强了电网的调峰能力和鲁棒性,是新能源电力与电网智能融合的有效方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2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力特别是光伏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003
技术介绍
004光伏电力并网系统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使用方式简单加上政府扶植和经济上的补贴,促进了一大批项目应用;从技术角度看,这种应用方式对电网来说还需要相当多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来配合,这是由于其发电直接提供给电网,经过高压送电及二次变电后用户才能用电,其电力交换及输送增加了电力设施的投入和电力耗损;从效果上看也不是一个高效方式,只是在一定规模下的一种简便的应用方式。005而另一种光伏电力普遍应用的方式是离网发电供电系统,发电直接提供给 负载,供电效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光伏电力的不稳定及间歇性,对要求稳定供电的负载,则需要通过蓄电池蓄电后供给负载,虽然与光伏并网系统相比,电力传输的耗损减少了,降低了电网输电、变电的设施投入,但增加了蓄电池及相应设施的投资,而且蓄电池成本与寿命目前比较高,使得用电成本成倍增加,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光伏电力市场化。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与应用产品的上述缺陷,使光伏电力与网电(即市电网和微电网的电力)能够合理和科学的融合互补,与光伏电站(电厂)并网发电的应用方式相t匕,光伏电力更多的情况下更适于发电单元与负载相结合,即发即用,就近消纳,受控并网;这也是全球业界公认的光伏电力的最佳应用方式。007
技术实现思路
008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蓄电池组A、蓄电池组B、DC/AC逆变模块、AC/DC模块、系统调控器、并网孤岛检测电路、电力电子开关A、电力电子开关B、电力电子开关C、电力电子开关D、电力监测电路、系统电源、系统总线、并网馈电端口、电网供电端口、网电、用户负载;其特征是009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DC/AC逆变模块、电力电子开关A、电力监测电路至用户负载顺次相连;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DC/AC逆变模块、电力电子开关C、并网孤岛检测电路、并网馈电端口至网电顺次相连;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至蓄电池组A及蓄电池组B顺次相连;网电、电网供电端口、电力电子开关D、AC/DC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至蓄电池组A及蓄电池组B顺次相连;网电、电网供电端口、电力电子开关B、电力监测电路至用户负载顺次相连;系统电源分别连接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和系统调控器并通过系统总线与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DC/AC逆变模块、AC/DC模块、并网孤岛检测电路、电力电子开关A、电力电子开关B、电力电子开关C、电力电子开关D及电力监测电路相连;系统调控器通过系统总线与DC/DC及MPPT模块、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DC/AC逆变模块、AC/DC模块、并网孤岛检测电路、电力电子开关A、电力电子开关B、电力电子开关C、电力电子开关D及电力监测电路相连。010本技术用最少的系统设备资源构造出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无需用并网和离网两套设备完成并网与离网两个用途的功能,有效实现了光伏系统与负载结合,实现了光伏电力的即发即用,就近消纳,受控并网(向市电网或微电网)馈电卖电及买电用电双向电力互动;由于可实现受控并网双向互补电力,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使得光伏电力能够成为友好性电力节点系统,可成为系统电力与网电的受控融合,即可为电网调峰又可在电网故障时应急并网,增强了电网的鲁棒性,同时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利用谷价电补充了光伏夜间无电靠蓄电池蓄电供电的缺陷,大大减少蓄电池投入数量,提高了光伏电力的经济性成为光伏电力市场化的有效技术手段。011附图说明012附图为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的原理示意框图。013具体实施方式014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给予说明,但是,本技术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015附图给出了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的原理框图。由附图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I)、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蓄电池组A(4a)、蓄电池组B(4b)、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系统调控器(7)、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 (9a)、电力电子开关B (9b)、电力电子开关C (9c)、电力电子开关D (9d)、电力监测电路(10)、系统电源(11)、系统总线(12)、并网馈电端口(13a)、电网供电端口(13b)、网电(14)、用户负载(15);其特征是031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I)、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电力电子开关A (9a)、电力监测电路(10)至用户负载(15)顺次相连,构成光伏发电供电电力路径;016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I)、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电力电子开关C(9c)、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并网馈电端口(13a)至网电(14)顺次相连,构成光伏发电并网卖电电力路径;017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I)、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至蓄电池组A (4a)及蓄电池组B (4b)顺次相连,构成光伏发电蓄电电力路径;018网电(14)、电网供电端口 (13b)、电力电子开关D(9d)、AC/DC模块(6)、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⑶至蓄电池组A(4a)及蓄电池组B(4b)顺次相连,构成网电补电充电电力路径;019网电(14)、电网供电端口 (13b)、电力电子开关B(9b)、电力监测电路(10)至用户负载(15)顺次相连,构成网电用电供电路径;020系统电源(11)分别连接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和系统调控器(7)并通过系统总线(12)与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6)、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 (9a)、电力电子开关B (%)、电力电子开关C(9c)、电力电子开关D(9d)及电力监测电路(10)相连,构成系统电源供电路径;021系统调控器(7)通过系统总线(12)与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6)、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 (9a)、电力电子开关B (9b)、电力电子开关C (9c)、电力电子开关D (9d)及电力监测电路(10)相连,构成控制与监测信号链路;022本技术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其运行与调控的方法是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由系统电源(11)供电启动,系统调控器(7)按发电供电模式进行调控,即023发电供负载模式系统调控器(7)调控电力电子开关A(9a)闭合,电力电子开关C (9c)和电力电子开关B (9b)关断;024发电并网卖电模式系统调控器(7)接到并网受控信息后,调控电力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电力并网离网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1)、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蓄电池组A(4a)、蓄电池组B(4b)、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6)、系统调控器(7)、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9a)、电力电子开关B(9b)、电力电子开关C(9c)、电力电子开关D(9d)、电力监测电路(10)、系统电源(11)、系统总线(12)、并网馈电端口(13a)、电网供电端口(13b)、网电(14)、用户负载(15);其特征是: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1)、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电力电子开关A(9a)、电力监测电路(10)至用户负载(15)顺次相连;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1)、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电力电子开关C(9c)、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并网馈电端口(13a)至网电(14)顺次相连;光伏发电组件接入端口(1)、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至蓄电池组A(4a)及蓄电池组B(4b)顺次相连;网电(14)、电网供电端口(13b)、电力电子开关D(9d)、AC/DC模块(6)、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至蓄电池组A(4a)及蓄电池组B(4b)顺次相连;网电(14)、电网供电端口(13b)、电力电子开关B(9b)、电力监测电路(10)至用户负载(15)顺次相连;系统电源(11)分别连接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和系统调控器(7)并通过系统总线(12)与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6)、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9a)、电力电子开关B(9b)、电力电子开关C(9c)、电力电子开关D(9d)及电力监测电路(10)相连;系统调控器(7)通过系统总线(12)与DC/DC及MPPT模块(2)、充放电及直流调配电路(3)、DC/AC逆变模块(5)、AC/DC模块(6)、 并网孤岛检测电路(8)、电力电子开关A(9a)、电力电子开关B(9b)、电力电子开关C(9c)、电力电子开关D(9d)及电力监测电路(1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