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70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属逆变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包括输入电源、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滤波电路和电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没有传统桥式逆变器桥臂的功率管直通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各开关管不需要设死区时间,提高了电网电流的波形质量;可实现单级升降压变换,不需要传统降压型并网逆变器的两级变换;只需要2个二极管。

A high reliable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reliable grid connected inverter with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voltage, belonging to an inverter. High reliable lifting pressure inverter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n input power supply, the first second filter inductor, inductance, the first switch, the second switch, the fifth switch, the sixth switch, the first switch unit, a second switch unit, filter circuit and power grid. The power without traditional bridge inverter tube through the problem, great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switches do not need to set up the dead time, improve the waveform quality of the grid current; can realize the single stage buck boost conversion, does not require the traditional buck inverter two level converter; only 2 di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尤其是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和化石能源的不断紧缺,燃料电池、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安全、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的输出为直流电,而电网电压为交流电,因此,并网逆变器成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由于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的输出电压范围宽,有时低于电网电压,有时高于电网电压,因此,采用传统的单级降压型逆变器无法实现,通常需要再加一个前级DC-DC变换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公开文献(CN102005962B)公开的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实现了单级升降压变换的功能,具有高的可靠性;公开文献(CN103219912B)公开的一种适合宽输入电压升降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公开文献(CN102005962B)主电路拓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可工作在升降压和降压两种模式。但上述公开文献存在如下问题:需要4个二极管,成本较高;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高,效率低,不利于推广应用。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U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升降压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Uin、第一滤波电感L1、第二滤波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一开关单元1、第二开关单元2、滤波电路3和电网ug,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单元2包括第四开关管S4和第二二极管D2,滤波电路3包括滤波电感Lg、阻尼电阻Rd和滤波电容Cf。具体拓扑结构为:输入电源Uin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滤波电感L1的一端、第二滤波电感L2的一端、第三开关管S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管S4的一端,输入电源Uin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S2的一端,第一开关管S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S5的一端和第一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第五开关管S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滤波电感Lg的一端和阻尼电阻Rd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垒徐静徐进彭思敏李小凡廖启蒙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