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27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所述压接机包括一压接单元,该压接单元包括一压接座和一压头,所述压头具有一固定模和一活动模,固定模固定不动,活动模嵌在固定模内并相对固定模以可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设在压接座的上方,所述压接单元还包括一多功能后压着的模具挡块,所述模具挡块包括一体设置的一挡板和一枢接柄、该挡板离活动模前端面的距离与电线伸入端子内的长度对应,所述枢接柄枢接于所述固定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不仅能够将压接后粘附在刀模上的端子及时移除,还可有效帮助操作人员有效定位电线伸入压接单元的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接电线和端子的压接机,特别涉及一种压接机中用于脱模的后压着模具挡块结构。
技术介绍
压接是电线组装过程中对电线和端子进行的一种连接方式,通过施加一定的机械外力(指剥去电线的绝缘体,压着端子咬和在导体上),使两种材料精密的结合,从而达到电性导体牢固接合的目的。压接机即为实现压接工序的一种设备。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压接机,包括一个端子输送单元以及一压接单元。压接时,端子 输送单元送来的端子同时到达压接单元,再由人工将按规格切断并剥掉绝缘皮的电线送至压接单元,按下开关即可实施压接。图I所示,其中,压接单元包括一压接座I’和一压头2’,压头2’设在压接座I’的上方,所述压头2’具有一固定模21’和一活动模22’,固定模21’固定不动,活动模22’嵌在固定模21’内,并按一定的频率向压接座I’方向运动,以施予一定压力,使置于压接座I’上的电线30’和端子20’牢固接合。由于端子20’具有二个包片,第一包片201’和第二包片202’用于将电线30的裸露导体301’包裹住以实现二者的结合,203为断子嵌合部,针对此,活动模22’依次从外到内并排布置有二个刀模,第一刀模221’处于第一包片201’的正上方,第二刀模222’处于第二包片202’的正上方,端子限位模223’处于端子嵌合部203’的正上方。再结合图2所示,由于压接后,端子20’和电线30’容易粘附在刀模上,会影响下一次的压接,因此,业内设计了一个后压着模具挡块3’,模具挡块3’为U型结构,横边31’为工作边,两竖边32’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模21’上,压接时,模具挡块3’的横边31’压在端子20’上方,当压接结束后,活动模22’上行,在上行的过程中,使端子20’受到模具挡块3’的阻力而从刀模上移除。虽然上述的挡块的设置能及时有效地将端子从刀模上移除,但对电线的伸入压接模块内的长度定位没有丝毫帮助,因电线裸露的导体与端子结合的长度需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最佳是到达第二包片的末端处,而目前的压接机并没有相关的辅助装置来帮助定位,完全是通过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准确性不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不仅能够将压接后粘附在刀模上的端子及时移除,还可有效帮助操作人员有效定位电线伸入压接单兀的长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所述压接机包括一压接单元,该压接单元包括一压接座和一压头,所述压头具有一固定模和一活动模,固定模固定不动,活动模嵌在固定模内并相对固定模以可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设在压接座的上方,所述压接单元还包括一多功能后压着的模具挡块,所述模具挡块包括一体设置的一挡板和一枢接柄、该挡板离活动模前端面的距离与电线伸入端子内的长度对应,所述枢接柄枢接于所述固定模上。所述活动模包括依次从外到内并排布置的第一刀模、第二刀模以及端子限位模,所述挡板的正面紧邻所述第二刀模的后端面。所述模具挡块还包括一枢接座和一固定片,所述枢接柄通过枢接座枢接于固定片上,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模的一侧边。所述固定片和枢接座是通过一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复数个调节孔,所述枢接座以可选择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一调节孔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具有原来模具挡块的将压接后粘附在刀模上的端子及时移除的功能,而且由于模具挡块的挡板的正面紧邻所述第二刀模的后端面,且枢接柄是枢接于固定模上,因此,在压接前,挡板的正面刚好对应于端子第二包片的后端面,操作人员将电线伸入压接模块的端子内时,以触碰·到挡板的正面为止,此时即可定位伸入的长度,使定位非常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压接机的压接单元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接机的压接单元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压接后端子和电线的结合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所述压接机包括一压接单元10,该压接单元10包括一压接座I、一压头2和一多功能后压着的模具挡块3。所述压头2具有一固定模21和一活动模22,固定模21固定不动,活动模22嵌在固定模21内并相对固定模21以可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设在压接座I的上方。所述活动模22包括依次从外到内并排布置的第一刀模221、第二刀模222以及端子限位模223。所述模具挡块3包括一体设置的一挡板31、一枢接柄32、一枢接座33和一固定片34,所述枢接柄32枢接于所述固定模21,上具体是通过枢接座33枢接于固定片34上,所述固定片34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模21的一侧边。重点参考图4,端子20置于压接座I上,端子20具有二个包片,第一包片201和第二包片202用于将电线30的裸露导体301包裹住以实现二者的结合,203为端子嵌合部。压接前,端子置于压接座I的位置,使第一刀模221处于第一包片201的正上方,第二刀模222处于第二包片202的正上方,端子限位模223处于端子嵌合部203的正上方,压接时,所述挡板31的正面312紧邻所述第二刀模222的后端面2222的位置较佳。为了满足压接不同型号的端子20和电线30,需让挡板31的位置便于调节,可将所述固定片34和枢接座33通过一调节杆35连接,所述调节杆35上设置有复数个调节孔352,所述枢接座33以可选择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一调节孔352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压接前,压接机会先将端子20送到压接单元I的相应位置,并使第一刀模221处于第一包片201的正上方,第二刀模222处于第二包片202的正上方,端子限位模223处于端子嵌合部203的正上方,此时挡板31落下,搭在端子20上,且挡板31的正面312紧邻第二包片202的后端面2022,也即对应所述第二刀模222的后端面2222,然后由操作人员将电线30插入端子20内,当电线30末端顶到档板31时停止,然后活动模22相对固定模21下压,即可进行压接工序,压接完毕,活动模22上行,固定模21上的档板31仍压在端子20上,不会使端子20粘附在刀模上,实现了脱模的功能。当压接的端子和电线型号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电线伸入端子内的长度时,可以通过调节枢接座33在调节杆35上哪个调节孔352的位置即可实现挡板31位置的调节。因此,本技术的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具有原来模具挡块的将压接后粘附在刀模上的端子及时移除的功能,还具有电线的准确而简便的定位功能。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所述压接机包括一压接单元,该压接单元包括一压接座和一压头,所述压头具有一固定模和一活动模,固定模固定不动,活动模嵌在固定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机的多功能后压着模具挡块,所述压接机包括一压接单元,该压接单元包括一压接座和一压头,所述压头具有一固定模和一活动模,固定模固定不动,活动模嵌在固定模内并相对固定模以可上下往复运动的方式设在压接座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单元还包括一多功能后压着的模具挡块,所述模具挡块包括一体设置的一挡板和一枢接柄、该挡板离活动模前端面的距离与电线伸入端子内的长度对应,所述枢接柄枢接于所述固定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添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