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单向阀,包括壳体和壳体两端相对设置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分别连接设置有输入管道、输出管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设置有隔离部件,所述截止膜片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流体入口之间,所述截止膜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流体入口的面积。截止膜片具有与流体入口所在的壁面相配合以密封流体入口的结构,截止膜片与隔离部件相配合以密封或打开流体入口,所述隔离部件上具有适于所述流体通过的通道。所述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防脱部件,防脱部件为倒钩形。该单向阀适用于外科手术、药物制备等医疗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单向阀,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医用单向阀广泛应用于医疗手术、血液透析和药物制备等领域,其作用是在抽取液体或气体时,保证流体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防止流体发生返流。例如,PET放射性药物可用于诊断、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在制备这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时需要使用到单向阀,中国专利文献CN202327258U公开了一种用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单向阀,用于控制液体的单向流动;包括阀体、阀盖和设置在阀盖内的截止膜片,阀盖中心设置有进液孔,阀体中心设置有出液孔,阀体和阀盖连接处密封,阀体内凹面上设有截止膜片支撑部分,截止膜片置于截止膜片支撑部分上方;阀体和阀盖间形成的空腔直径是浸出液孔直径的9倍,截止膜片支撑部分是呈伞柄状均匀分布的6对弧形凸起。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单向阀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分别与医用硅胶管连接以输送液体,由于所输送的液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单向阀的进液孔或出液孔与硅胶管的连接处容易因液体压力而发生液体渗漏甚至连接脱落的问题,影响了药物自动化生产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输送给单向阀的液体具有压力,单向阀的进液孔或出液孔与硅胶管的连接处容易因液体压力而发生液体渗漏甚至连接脱落的问题,影响了药物自动化生产的进行;进而提出一种防止进液孔或出液孔与硅胶管的连接处因液体压力而发生渗漏甚至脱落,从而保证药物自动化生产正常连续进行的医用单向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单向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所述流体入口连接设置有输入管道,所述壳体内的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输入管道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连接设置有输出管道,所述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输出管道相连通;截止膜片和隔离部件,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设置有隔离部件,所述截止膜片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流体入口之间,所述隔离部件用于将所述截止膜片与所述流体出口相隔离,所述截止膜片具有配合所述壳体的壁面以密封所述流体入口的结构,所述截止膜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流体入口的面积,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截止膜片相配合以密封或打开所述流体入口 ;所述隔离部件上具有适于所述流体通过的通道;所述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防脱部件。所述防脱部件为倒钩形、锯齿形或半圆形。所述防脱部件为三个。所述隔离部件为围绕所述流体出口呈放射状排列设置的多对弧形凸起,每对所述弧形凸起的两个凸起间存在间隙。沿所述流体入口所在的壁面移动至任何位置,所述截止膜片均能密封所述流体入□。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围绕所述流体入口设置,所述限位部件的下端与所述隔离部件相连接,所述截止膜片适于沿所述限位部件滑动;所述限位部件上设置有通液孔。所述弧形凸起为6对,所述截止膜片的直径为所述流体入口直径的7-10倍。所述隔离部件为围绕所述流体出口呈圆柱形或截顶圆椎形排列设置的多根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截止膜片相连接;所述弹簧在自然或微压缩状态下,所述截止膜片恰好密封所述流体入口。所述弹簧为4根,所述截止膜片的直径为所述流体入口直径的I. 5-5倍。所述壳体包括阀体与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密封连接;所述流体入口设置于所述阀盖上,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所述的医用单向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所述流体入口连接设置有输入管道,所述壳体内的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输入管道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连接设置有输出管道,所述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输出管道相连通;截止膜片和隔离部件,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设置有隔离部件,所述截止膜片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流体入口之间,所述隔离部件用于将所述截止膜片与所述流体出口相隔离,所述截止膜片具有配合所述壳体的壁面以密封所述流体入口的结构,所述截止膜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流体入口的面积,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截止膜片相配合以密封或打开所述流体入口 ;所述隔离部件上具有适于所述流体通过的通道;所述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防脱部件。当向输入管道输送流体时,流体通过流体入口进入壳体内,流体的压力使原本密封住流体入口的截止膜片开始与流体入口分离,在流体压力的持续推动下,截止膜片向流体出口的方向运动,直至截止膜片接触到隔离部件而静止下来,之后,进入壳体内的流体流经隔离部件的通道,最后由流体出口流出;但是,当向输出管道输入流体时,流体通过流体出口进入壳体,流体的压力直接使截止膜片向流体入口的方向运动并密封住流体入口,或者流体压力推动隔离部件运动,进而带动截止膜片向流体入口的方向运动并密封住流体入口 ;从而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对流体单向流动的控制。此外,单向阀的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与硅胶管连接时,虽然输送的流体具有压力,但是管壁上的防脱部件能够使连接处结合严密、不渗液、不易脱落,避免了单向阀的输入管道或输出管道与硅胶管的连接处容易因液体压力而发生液体渗漏甚至连接脱落的问题。(2)本技术所述的医用单向阀,所述隔离部件为围绕所述流体出口呈放射状排列设置的多对弧形凸起,每对所述弧形凸起的两个凸起间存在间隙。沿所述流体入口所在的平面移动至任何位置,所述截止膜片均能密封所述流体入口。当流体由流体入口进入壳体时,截止膜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压紧隔离部件,液体由隔离部件与截止膜片的间隙以及隔离部件的弧形凸起间的间隙流出,之后由流体出口流出;当反向流动时,截止膜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压住流体入口,从而密封住流体入口处。虽然截止膜片在运动中可能会沿着流体入口所在的平面发生移动,但由于膜片的面积足够大,无论截止膜片运动至任何位置,所述截止膜片均能密封所述流体入口。(3)本技术所述的医用单向阀,还设置有圆柱形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围绕所述流体入口设置,所述限位部件的下端与所述隔离部件相连接,所述截止膜片适于沿所述限位部件滑动;所述限位部件上设置有通液孔。当截止膜片受到流体压力发生运动时,所设置的限位部件可以限制膜片沿着限位部件运动,从而能够防止截止膜片在受压运动时沿着流体入口所在的平面发生移动,这样可以自由选取截止膜片的面积。而且,流体可以通过限位部件上的通液孔流出,再经隔离部件由流体出口输出。(4)本技术所述的医用单向阀,所述隔离部件为围绕所述流体出口呈圆柱形或截顶圆椎形排列设置的多根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截止膜片相连接;所述弹簧在自然或微压缩状态下,所述截止膜片恰好密封所述流体入口。当弹簧为自然或小程度压缩(微压缩)的状态时,截止膜片能够密封住流体入口 ;当流体由流体入口进入时,受到液体压力的作用,截止膜片向流体出口方向运动,同时压紧弹簧,流体通过流体出口流出;当方向输送流体时,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截止膜片压紧流体入口,弹簧又恢复到最初自然或微压缩的状态。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技术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I本技术所述医用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医用单向阀的左视图;图3本技术所述带有限位部件的医用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医用单向阀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单向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流体入口(4)和流体出口(3);所述流体入口(4)连接设置有输入管道(6),所述壳体内的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入口(4)与所述输入管道(6)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3)连接设置有输出管道(5),所述腔室通过所述流体出口(3)与所述输出管道(5)相连通;截止膜片(8)和隔离部件(7),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设置有隔离部件(7),所述截止膜片(8)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件(7)与所述流体入口(4)之间,所述隔离部件(7)用于将所述截止膜片(8)与所述流体出口(3)相隔离,所述截止膜片(8)具有配合所述壳体的壁面以密封所述流体入口(4)的结构,所述截止膜片(8)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流体入口(4)的面积,所述隔离部件(7)与所述截止膜片(8)相配合以密封或打开所述流体入口(4);所述隔离部件(7)上具有适于所述流体通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6)和输出管道(5)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防脱部件(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霈,王洪勇,刘娅灵,谢敏浩,黄飚,吴军,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无锡市江原实业技贸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