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气芯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梯形充气芯模。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需要浇筑梁体时,首先将充气内模充气,在充气内模和三角支撑的作用下,外模层的外侧面呈梯形,此时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将充气内模内的气体放掉,取出该梯形充气芯模即可,梯形孔符合要求、施工方便、可重复使用、脱模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充气芯模
,具体的讲涉及梯形充气芯模。
技术介绍
在桥梁横梁等领域,根据设计的需要,在梁体内预留梯形孔。目前生产该梁体时主要采用木模和钢模,采用木模和钢模存在以下缺陷混凝土浇筑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钢模板奇热无比,要在通风透气性好的地方进行浇筑,而且模板存在的缝隙会有漏浆现象的出现,还有一些小孔径的梁板,人身根本无法入内进行操作,这些都对拆模造成一定的困难。木模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浪费木材;且固定和脱模比较困难,周转次数也比较低。为 了克服上述缺陷,设计者采用充气芯模,但由于充气芯模构造的原因,生产出的梯形预留孔形状达不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梯形孔符合要求、施工方便、可重复使用、脱模方便快捷的梯形充气芯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其附加技术特征为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相对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支撑;所述圆柱形支撑为第三充气内模和第四充气内模;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内侧设置有上下的定型拉筋。本技术提供的梯形充气芯模,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需要浇筑梁体时,首先将充气内模充气,在充气内模和三角支撑的作用下,外模层的外侧面呈梯形,此时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将充气内模内的气体放掉,取出该梯形充气芯模即可,梯形孔符合要求、施工方便、可重复使用、脱模方便快捷;其二,由于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相对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支撑,防止了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挤压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相对一侧两端,造成梯形预留孔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其三,由于所述圆柱形支撑为第三充气内模和第四充气内模,使用更加方便;其四,由于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内侧设置有上下的定型拉筋,防止了充气时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变形。附图说明图I为梯形充气芯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出的梯形充气芯模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为梯形充气芯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外模层I和充气内模2,充气内模2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第一充气内模3的中间矩形的长度比第二充气内模4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外模层I的四角与充气内模2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5。需要浇筑梁体时,首先将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充气,在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和三角支撑5的作用下,外模层I的外侧面呈梯形,此时烧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将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充气内的气体放掉,取出该梯形充气芯模即可,梯形孔符合要求、施工方便、可重复使用、脱模方便快捷。·在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相对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支撑6、7,圆柱形支撑6、7可以为第三充气内模6和第四充气内模7,还可以其他填充物,,防止了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挤压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相对一侧的两端,造成梯形预留孔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内侧设置有上下的定型拉筋8,防止了充气时第一充气内模3和第二充气内模4变形。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技术梯形充气芯模结构相同,就落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梯形充气芯模,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其特征为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形充气芯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相对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充气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支撑为第三充气内模和第四充气内模。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形充气芯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内侧设置有上下的定型拉筋。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充气芯模
,公开了一种梯形充气芯模。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需要浇筑梁体时,首先将充气内模充气,在充气内模和三角支撑的作用下,外模层的外侧面呈梯形,此时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将充气内模内的气体放掉,取出该梯形充气芯模即可,梯形孔符合要求、施工方便、可重复使用、脱模方便快捷。文档编号B28B7/32GK202685070SQ201220390278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张学刚, 张洋 申请人:衡水恒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梯形充气芯模,包括外模层和充气内模,其特征为:所述充气内模为两个上下排列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所述第一充气内模和第二充气内模在充气状态下的形状为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所述第一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充气内模中间矩形的长度长,在所述外模层四角与充气内模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刚,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恒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