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甩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58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机械手臂中的甩臂机构。包括分类底板、主伺服马达、限位柱、A滚珠轴承、主轴套、锁紧轴套、加强筋、主甩臂、A支撑块、随动轴承、偏心臂、两个光电开关、副甩臂轴、B滚珠轴承、副甩臂、落料管、轴承压块、拉杆、B支撑块、两个感应片、副马达托板和副伺服马达。主伺服马达带动主甩臂前后转动,副伺服马达带动偏心臂,偏心臂通过拉杆带动副甩臂左右转动,在极限范围内任意一点,只要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同时配合转动就可以完成,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旋转范围都在120°以内,所以每动作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效率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甩臂机构,特别是一种滑动机械手臂中的甩臂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机械行业中,都是用马达带动丝杆或同步带在滑轨上作直线运动,在一个水平平面上,如果想找到一个点,就需要X轴和Y轴同时运动,才能找到这个点;要找到一个点,马达一般要旋转几转才能使机构走到位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一个动作循环所需的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甩臂机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甩臂机构,包括分类底板、主伺服马达、限位柱、A滚珠轴承、主轴套、锁紧轴套、加强筋、主甩臂、A支撑块、随动轴承、偏心臂、两个光电开关、副甩臂轴、B滚珠轴承、副甩臂、落料管、轴承压块、拉杆、B支撑块、两个感应片、副马达托板、副伺服马达,所述主伺服马达和A滚珠轴承与分类底板连接;主轴套与A滚珠轴承连接,主轴套、主伺服马达分别与锁紧轴套连接,主轴套随主伺服马达转动而转动,主轴套与主甩臂连接,主甩臂与副甩臂轴连接,副甩臂轴与B滚珠轴承连接,B滚珠轴承再与副甩臂连接,使副甩臂在主甩臂上自由旋转;落料管与副甩臂连接,副伺服马达与副马达托板连接,副马达托板连接A支撑块和B支撑块后再与主甩臂连接,使副伺服马达随主伺服马达同步转动;偏心臂与副伺服马达连接后再分别与随动轴承、轴承压块、拉杆连接,拉杆与副甩臂连接;所述限位柱与分类底板连接,而两光电开关分别与分类底板和主甩臂连接,两感应片分别与主甩臂和偏心臂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甩臂上的感应片通过感应分类底板上的光电开关来控制主伺服马达,而偏心臂上的感应片通过感应主甩臂上的光电开关来控制副伺服马达。主伺服马达带动主甩臂前后转动,副伺服马达带动偏心臂,偏心臂通过拉杆带动副甩臂左右转动,在极限范围内任意一点,只要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同时配合转动就可以完成,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旋转范围都在120°以内,所以每动作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做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从图I和图2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分类底板I、主伺服马达2、限位柱3、A滚珠轴承4、主轴套5、锁紧轴套6、加强筋7、主甩臂8、A支撑块9、随动轴承10、偏心臂11、两个光电开关12、副甩臂轴13、B滚珠轴承14、副甩臂15、落料管16、轴承压块17、拉杆18、B支撑块19、两个感应片20、副马达托板21、副伺服马达22,所述主伺服马达2和A滚珠轴承4与分类底板I连接;主轴套5与A滚珠轴承4连接,主轴套5、主伺服马达2分别与锁紧轴套6连接,主轴套5随主伺服马达2转动而转动,主轴套5与主甩臂8连接,主甩臂8与副甩臂轴13连接,副甩臂轴13与B滚珠轴承14连接,B滚珠轴承14再与副甩臂15连接,使副甩臂15在主甩臂8上自由旋转;落料管16与副甩臂15连接,副伺服马达22与副马达托板21连接,副马达托板21连接A支撑块9和B支撑块19后再与主甩臂8连接,使副伺服马达22随主伺服马达2同步转动;偏心臂11与副伺服马达22连接后再分别与随动轴承10、轴承压块17、拉杆18连接,拉杆18与副甩臂15连接;所述限位柱3与分类底板I连接,而两光电开关12分别与分类底板I和主甩臂8连接,两感应片20分别与主甩臂8和偏心臂11连接。主甩臂8上的感应片20通过感应分类底板I上的光电开关12来控制主伺服马达 2,而偏心臂11上的感应片20通过感应主甩臂8上的光电开关12来控制副伺服马达22。主伺服马达2带动主甩臂8前后转动,副伺服马达22带动偏心臂11,偏心臂11通过拉杆18带动副甩臂15左右转动,在极限范围内任意一点,只要主伺服马达2和副伺服马达22同时配合转动就可以完成,主伺服马达2和副伺服马达22旋转范围都在120°以内,所以每动作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效率更高。此结构简单实用。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但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甩臂机构,包括分类底板、主伺服马达、限位柱、A滚珠轴承、主轴套、锁紧轴套、加强筋、主甩臂、A支撑块、随动轴承、偏心臂、两个光电开关、副甩臂轴、B滚珠轴承、副甩臂、落料管、轴承压块、拉杆、B支撑块、两个感应片、副马达托板、副伺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伺服马达和A滚珠轴承与分类底板连接;主轴套与A滚珠轴承连接,主轴套、主伺服马达分别与锁紧轴套连接,主轴套随主伺服马达转动而转动,主轴套与主甩臂连接,主甩臂与副甩臂轴连接,副甩臂轴与B滚珠轴承连接,B滚珠轴承再与副甩臂连接,使副甩臂在主甩臂上自由旋转;落料管与副甩臂连接,副伺服马达与副马达托板连接,副马达托板连接A支撑板和B支撑板后再与主甩臂连接,使副伺服马达随主伺服马达同步转动;偏心臂与副伺服马达连接后再分别与随动轴承、轴承压块、拉杆连接,拉杆与副甩臂连接;所述限位柱与分类底板连接,而两光电开关分别与分类底板和主甩臂连接,两感应片分别与主甩臂和偏心臂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滑动机械手臂中的甩臂机构。包括分类底板、主伺服马达、限位柱、A滚珠轴承、主轴套、锁紧轴套、加强筋、主甩臂、A支撑块、随动轴承、偏心臂、两个光电开关、副甩臂轴、B滚珠轴承、副甩臂、落料管、轴承压块、拉杆、B支撑块、两个感应片、副马达托板和副伺服马达。主伺服马达带动主甩臂前后转动,副伺服马达带动偏心臂,偏心臂通过拉杆带动副甩臂左右转动,在极限范围内任意一点,只要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同时配合转动就可以完成,主伺服马达和副伺服马达旋转范围都在120°以内,所以每动作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效率更高。文档编号B25J18/00GK202684928SQ20122011472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猛, 李兵 申请人:东莞市台工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甩臂机构,包括分类底板、主伺服马达、限位柱、A滚珠轴承、主轴套、锁紧轴套、加强筋、主甩臂、A支撑块、随动轴承、偏心臂、两个光电开关、副甩臂轴、B滚珠轴承、副甩臂、落料管、轴承压块、拉杆、B支撑块、两个感应片、副马达托板、副伺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伺服马达和A滚珠轴承与分类底板连接;主轴套与A滚珠轴承连接,主轴套、主伺服马达分别与锁紧轴套连接,主轴套随主伺服马达转动而转动,主轴套与主甩臂连接,主甩臂与副甩臂轴连接,副甩臂轴与B滚珠轴承连接,B滚珠轴承再与副甩臂连接,使副甩臂在主甩臂上自由旋转;落料管与副甩臂连接,副伺服马达与副马达托板连接,副马达托板连接A支撑板和B支撑板后再与主甩臂连接,使副伺服马达随主伺服马达同步转动;偏心臂与副伺服马达连接后再分别与随动轴承、轴承压块、拉杆连接,拉杆与副甩臂连接;所述限位柱与分类底板连接,而两光电开关分别与分类底板和主甩臂连接,两感应片分别与主甩臂和偏心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台工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