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带磨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35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双条传动带的磨齿机,机架设有自由送带组件、伺服进给组件、张紧轮组件、电机、气缸;伺服进给组件包含伺服进给支架、垫轮轴组件、导轮组件;伺服进给支架与机架、垫轮轴组件、导轮组件分别相连,使磨齿机能同时磨双条传动带;导轮组件设有接近开关的感应体,伺服进给组件和所述张紧轮组件设有的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识别接近开关的感应体,来识别传动带是否到位或磨削是否到位,提高磨削精度,减低产品不良率。垫轮轴组件包含前垫轮、后垫轮和垫轮轴,伺服进给组件设有推杆组件,通过推杆组件推动使传动带顺利脱离磨齿机。通过使伺服电机驱动伺服进给组件,提高磨削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带磨齿机,尤其涉及一种同时磨双条传动带的磨齿机。
技术介绍
现有传动带的磨齿机传动带分别套在进给组件的垫轮和张紧轮的两端,通过档轮限制传动带工作的位置,但是没有办法识别传动带是否处于正确的工作位置处。如果传动带不处于正确工作位置,而磨轮已开始工作了,这时磨削好的传动带必然是不良品,由于以上的原因导致产品不良率偏高,且现有磨齿机加工生产时,只能同时磨一条,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带的磨齿机,能解决现有生产效 率低和产品不良率偏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伺服进给组件还包含伺服进给支架、垫轮轴组件、导轮支架组和导轮组件;所述伺服进给支架分别与所述机架、所述垫轮轴组件、所述导轮支架组、所述导轮组件相连;所述张紧轮组件还包含张紧轮和轮轴组件,所述张紧轮和所述轮轴组件相连,所述轮轴组件与所述机架滑槽滑动连接。传动带磨齿机能同时磨双条传动带,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导轮组件为两组,所述导轮组件包含导轮、定位轮和连接件,所述导轮和所述定位轮为套筒结构,所述定位轮的直径比所述导轮的直径大;所述导轮支架组包含定位支架,所述定位轮支架设有主体和后档片,所述主体和所述后档片设有孔位,所述主体孔位与所述伺服进给支架相连;所述伺服进给支架上设有滑槽,两组导轮组件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伺服进给支架的滑槽上和所述后档片孔位上。使产品能同时磨两条传动带,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导轮支架组还包含导轮支架,所述导轮支架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槽,所述导轮支架的槽与所述定位支架的后档片孔位相连;所述定位轮支架还设有侧档片,所述侧档片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槽;所述定位轮支架的主体的孔位为长条形孔,所述主体的长条形孔与所述伺服进给支架相连。调整定位轮位置,使定位更精确,提高产品良率。所述两组导轮组件位于垫轮轴组件两侧,所述导轮支架组和轮轴组件上还包含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分别与所述导轮支架、轮轴组件相连。所述的张紧轮径向截面是空心T字形,T形头部为空心圆柱体,T形尾部为空心锥体,张紧轮组件的轮轴组件与气缸相连。所述定位轮外表面和所述张紧轮的T形头部至少设有一个感应体,所述伺服进给组件和所述张紧轮组件设有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所述导轮支架和轮轴组件上。通过接近开关能快速判定产品是否到位,是否可以磨削了,提高产品良率。所述的伺服进给组件设有至少两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含推杆和推筒,所述推筒是空心T形圆柱体,T形头部圆柱体固定在伺服进给支架,推杆是圆柱体,推杆一端与推筒的内圆柱滑动相连,另一端与气缸相连,两组推杆分别位于垫轮轴组件两侧通过推杆组件实现了自动化,使传动带快速脱离机器,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垫轮轴组件包含前垫轮、后垫轮、垫轮轴,所述前垫轮设有前段空心圆柱、中段空心圆柱体、后段空心圆柱体,三段直径不等,中间段圆柱体的直径最大,垫轮轴组件的垫轮轴位于前垫轮的前段空心圆柱中;所述后垫轮设有前段空心圆柱体和后段空心圆柱体,后段空心圆柱体直径与前垫轮的中间段空心圆柱体直径一样大,前垫轮的后段空心圆柱体位于后垫轮的前段空心圆柱体中,两垫轮可靠的固定方式,提高磨削传动带效率。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伺服进给组件,提高了磨削精度。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磨齿机轴侧图。图2是本技术伺服进给组件图。图3是本技术导轮组件局部图。图4是本技术导轮组件视图。图5是本技术张紧轮局部图。图6是本技术张紧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垫轮局部剖示图。图8是本技术伺服进给组件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传动带磨齿机,机架设有自由送带组件、伺服进给组件I、张紧轮组件2、电机、气缸。如图2、3、8所示,伺服进给组件I包含伺服进给支架6、垫轮轴组件3、导轮支架组4、两组导轮组件5、接近开关9、两组推杆组件10,以上部件分别与伺服进给支架6螺栓相连。伺服进给支架6设有一滑槽。如图5所示,张紧轮组件2包含张紧轮7和轮轴组件8,张紧轮7和轮轴组件8采用轴承相连。如图2、3所示,导轮组件5包含导轮501、定位轮502、连接件503,导轮501和定位轮502是套筒结构,定位轮502的直径比导轮501的直径大,导轮501和定位轮502可转动,定位轮502外表面的设有I个感应体701。如图2、4、8所示,导轮支架组4包含定位支架401和导轮支架402,定位轮支架401设有主体406、后档片403、侧档片404和接近开关9。主体406的孔位为长方形孔405,侧档片404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槽,后档片403设有孔位,导轮支架402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槽,通过螺栓把后档片403的孔位和导轮支架402的槽通过螺栓固定,主体406的长方形孔405与所述伺服进给支架6螺栓相连。两组导轮组件5位于垫轮轴组件3两侧,两组导轮组件5分别通过连接件503固定在伺服进给支架6的滑槽上和导轮支架402的槽上,此连接件503是螺栓。接近开关9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档片404的槽。如图3、5、6所示,张紧轮7径向截面是空心T字形,T形头部是空心圆柱体,T形尾部是空心锥体,张紧轮组件2的轮轴组件8与机架滑槽滑动连接,张紧轮7能随着伺服进给组件I转动,张紧轮7的T形头部设有8个感应体701。轮轴组件8上设有接近开关9,接近开关9通过螺栓固定在轮轴组件8。轮轴组件8上接近开关9接收到到了张紧轮7的感应体701信号,开始计数。如图7所示,垫轮轴组件3设有前垫轮301、后垫轮302、垫轮轴(303),前垫轮301设有前段空心圆柱308、中段空心圆柱体304、后段空心圆柱体305,三段直径不等,中间段圆柱体304直径最大,垫轮轴组件3的垫轮轴303位于前垫轮301的前段空心圆柱308中,后垫轮302设有前段空心圆柱体306和后段空心圆柱体307,后段空心圆柱体307直径与前垫轮301的中间段空心圆柱体304直径一样大,后垫轮302的前段空心圆柱体306位于前垫轮301后段空心圆柱体305中,再采用螺栓相连。为了更好把传动带脱离磨齿机,伺服进给组件I设有两组推杆组件10,推杆组件10包含推杆101和推筒102,推筒102是空心T形圆柱体,T形头部圆柱体固定在伺服进给 支架6,推杆101是圆柱体,推杆101 —端穿入推筒102的内圆柱中滑动,另一端与气缸相连,两组推杆分别位于垫轮轴组件3两侧。其中两组的导轮501和定位轮502厚度不一致,垫轮301与垫轮302之间的间隙大于其中一个定位轮的厚度,距垫轮轴301较远的垫轮309外表面与一个定位轮502的一外表面对齐,垫轮轴301的外表面310与另一个定位轮502的一外表面齐。定位轮支架401的主体406的长方形孔位405使导轮支架组4相对伺服进给支架6产生前后移动,从而使其中一组导轮组件5产生前后移动。其中一组导轮组件5通过导轮支架402的槽与定位轮支架401上的后档片403移动,使导轮组件5产生横向调节,使其达到合适的位置。而另一外组导轮组件5通过伺服进给组件I上的槽,使导轮组件5产生横向调节,使其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一组导轮组件5既能前后移动又能产生左右移动。而另外一组导轮组件5只能左右移动。工作过程初始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带磨齿机,机架上设有自由送带组件、伺服进给组件(1)、张紧轮组件(2)、电机、气缸,自由送带组件、伺服进给组件(1)、张紧轮组件(2)分别位于机架的右方、左上方、左下方,电机和气缸分别驱动伺服进给组件(1)和张紧轮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进给组件(1)还包含伺服进给支架(6)、垫轮轴组件(3)、导轮支架组(4)和导轮组件(5);所述伺服进给支架(6)分别与所述机架、所述垫轮轴组件(3)、所述导轮支架组(4)、所述导轮组件(5)相连;所述张紧轮组件(2)还包含张紧轮(7)和轮轴组件(8),所述张紧轮(7)和所述轮轴组件(8)相连,所述轮轴组件(8)与所述机架滑槽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春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来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