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环抛机校正盘分离的减荷提升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减荷装置与校正盘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不足。它包括抽真空部分,提升部分,伸缩器部件,旋转轴,旋转轴套筒,旋转轴接头部件,气缸支架,吸盘部件,控制部件支架。一提升部分,该提升部分包括压缩空气罐、与该压缩空气罐连接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比例阀、压力表和气缸部件;其中比例阀和压力表分别装在压缩空气输出管路中;气缸部件包括汽缸套、连接在汽缸套下部的气缸套座、活塞及连杆;在活塞下部的气缸套之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进气孔和一放气孔,在汽缸套底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中装有一滑套;其中用提升部分实现本装置的升和降,抽真空部分和吸盘部件实现校正盘的减荷。它可用于与环抛机配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的加工设备一环抛机之配套装置。
技术介绍
环抛机是光学元件加工中的重要设备。环抛机中校正盘的面形质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环抛工序的质量。因为校正盘的直径和重量较大,自身应力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很难长时间的保持其平整度符合要求。为了保持校正盘面形的质量,就要对校正盘经常进行检测和调节,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校正盘减荷的办法来实现。但是现有的减荷装置与校正盘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存在的问题是1、校正盘不能翻转检测;2、清洗不方便;3、校正盘和减荷装置在不工作时要悬吊起来,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与环抛机校正盘分离的减荷提升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与环抛机校正盘分离的减荷提升装置包括一抽真空部分,该抽真空部分包括真空泵、真空泵抽气管路、与该抽气管路外端连接的一段细软管和装在抽气管路中的真空表;一提升部分,该提升部分包括压缩空气罐、与该压缩空气罐连接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比例阀、压力表和气缸部件;其中比例阀和压力表分别装在压缩空气输出管路中;气缸部件包括汽缸套、连接在汽缸套下部的气缸套座、活塞及连杆;在活塞下部的气缸套之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进气孔和一放气孔,在汽缸套底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中装有一滑套;—伸缩器部件,该伸缩器部件包括一圆筒形的弹簧座、一压缩弹簧、一段圆轴和一对联接在一起的联接法兰,该对联接法兰的外径与上述滑套的内孔滑配合;该压缩弹簧装在弹簧座中,该段圆轴装在压缩弹簧的内孔中,该对联接法兰中的一个固定装配在活塞杆的下端,另一个固定装配在该段圆轴的上端;在弹簧座的下面连接着一个台阶轴段,该台阶轴段的上段大于下段;一旋转轴,该旋转轴的外圆从上至下包括5段第I段的直径最细,第2段与第4段的直径相同且大于第I段,第3段的直径大于第2段的直径,第5段的直径小于第4段的直径;在第3段的外圆上制有2圈相互平行、间隔适当距离的、装配密封圈之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I ;在该两圈半圆形凹槽I的中间位置制有一垂直于旋转轴轴线的通气孔I ;在第4段下部的外圆上均布有垂直于旋转轴轴线的3-6个通气孔II ;在该第5-3段外圆的芯部还制有一芯孔,该芯孔的下端用一丝堵封闭;一控制部件支架,该控制部件支架包括一支架和转配在该支架上的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包括控制提升部分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之旋钮、升降按键和控制比例阀的旋钮,还包括控制抽真空部分中真空度大小的旋钮以及相关的电路;一旋转轴套筒,它的内孔从上至下分为5段,第I段的内径略大于下述旋转轴接头部件中的托盘之外径;第2段的内径大于第I段的内径;第3段和第5段的内径相同且大于第2段的内径;第4段的内径与旋转轴的第3段外圆滑配合;在第4段的上部内壁上设有2圈与旋转轴上的2圈半圆形凹槽I相对应的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II ;在该2圈半圆形凹槽II之间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一圈与旋转轴中的通气孔I相对应的通气槽,该通气槽与内壁上的一水平通孔I相通;一气缸支架,该气缸支架为一个倒置的圆桶形,其外侧壁与控制部件中的支架固定连接,其顶部与气缸套座装配在一起且轴心线重合;它的内径大于旋转轴套筒的外径,其 桶底有一直径大于伸缩器部件中的弹簧座之外径的通孔;在一侧桶壁的下部设有一大于真空泵抽气管路外径的水平孔II ;一吸盘部件,该吸盘部件包括3-6个吸盘,该吸盘的中心位于同一个圆上;每个吸盘还包括一直角形的吸管,该吸管的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且相通,其上端与旋转轴中的相应通气孔II固定连接且相通;一放气阀,该放气阀通过一放气管与气缸套上的放气孔固定连接;一旋转轴接头部件,该旋转轴接头部件包括一圆盆形托盘和装在该托盘内的一双向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的内径与伸缩器部件中弹簧座下面的台阶轴段之下段相配合;圆盆形托盘的盆底下表面与旋转轴的上端面固定在一起,二者的轴心线重合;上述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的外端与气缸套上的进气孔固定连接;真空泵抽气管路的外端穿过气缸支架中的水平孔II,其前端的细软管插入旋转轴套筒中的水平通孔I中并固定;活塞杆下端的一对联接法兰装配在汽缸套底部的滑套中;伸缩器部件中的弹簧座下面的台阶轴段之下段装配在旋转轴接头部件中的双向推力球轴承之内圈中;还有2个滚动轴承分别装在旋转轴的第2段和第4段上;2个O形密封圈分别装在旋转轴和旋转轴套筒中半圆形凹槽所形成的2个圆形凹槽中;旋转轴可转动的装配在旋转轴套筒的内孔中;另外,还有一个压板,该压板装在旋转轴套筒的下端面,将下面一个滚动轴承轴向定位。进一步地,还设有一个对中盘,该对中盘的中心有一对中孔,该对中孔与旋转轴的第5段外圆的直径相配合。当需要提升本装置时,按压控制部件中的提升按键,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罐通过其输出管路进入气缸活塞的下部,推动活塞上升,活塞杆带动伸缩器部件、旋转轴接头部件、旋转轴套筒、旋转轴和吸盘部件随之上升;如果按压控制部件中的下降按键,则控制放气阀打开,将活塞下面的压缩空气逐渐释放,吸盘部件和与之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套筒等一起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使吸盘装置中的吸盘降落到校正盘的上表面。调整控制部件中控制比例阀的旋钮,可以控制比例阀的输出,以保持气缸中的气压稳定。当需要给校正盘减荷时,可开启真空泵,吸盘与校正盘之间的空气通过吸管、旋转轴芯部的芯孔、通气孔I、细软管、抽气管路被真空泵抽走,吸盘把校正盘紧紧地吸住,当达到需要的减荷提升力的真空度时,保持该提升力,则可以对校正盘减荷。通过调节控制部件中控制抽真空部分中真空度大小的旋钮可以调节提升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本装置可方便的对校正盘实现减荷提升,使修磨并检测合格的校正盘可以长时间的保持其精度,提高了抛光工作的效率;2、由于本装置与校正盘分离,使校正盘能够翻转进行检测,也可以对校正盘进行单独清洗;3、由于本装置中包括有旋转轴接头部件,使校正盘可以随着旋转轴一起转动,适应了加工中的需要;4、当本装置停止工作时,可以将校正盘单独存放保管,以保证其不受损坏。为了使本技术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旋转轴套筒之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a是图2中的旋转轴之剖面放大示意图;图5b是5a的C-C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看图I-图5。本实施例的与环抛机校正盘分离的减荷提升装置包括一抽真空部分20,该抽真空部分20包括真空泵21、真空泵抽气管路22、与该抽气管路外端连接的一段细软管24和装在抽气管路中的真空表23 ;一提升部分10,该提升部分10包括压缩空气罐11、与该压缩空气罐连接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12、比例阀13、压力表15和气缸部件16 ;其中比例阀13和压力表15分别装在压缩空气输出管路12中;气缸部件16包括汽缸套161、连接在汽缸套下部的气缸套座165、活塞162及连杆163 ;在活塞162下部的气缸套之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进气孔1632和一放气孔1631,在汽缸套161底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中装有一滑套164 ;该滑套164可以是铜套或聚四氟乙烯套。一伸缩器部件17,该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环抛机校正盘分离的减荷提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抽真空部分,该抽真空部分包括真空泵、真空泵抽气管路、与该抽气管路外端连接的一段细软管和装在抽气管路中的真空表;一提升部分,该提升部分包括压缩空气罐、与该压缩空气罐连接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比例阀、压力表和气缸部件;其中比例阀和压力表分别装在压缩空气输出管路中;气缸部件包括汽缸套、连接在汽缸套下部的气缸套座、活塞及连杆;在活塞下部的气缸套之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进气孔和一放气孔,在汽缸套底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中装有一滑套;一伸缩器部件,该伸缩器部件包括一圆筒形的弹簧座、一压缩弹簧、一段圆轴和一对联接在一起的联接法兰,该对联接法兰的外径与上述滑套的内孔滑配合;该压缩弹簧装在弹簧座中,该段圆轴装在压缩弹簧的内孔中,该对联接法兰中的一个固定装配在活塞杆的下端,另一个固定装配在该段圆轴的上端;在弹簧座的下面连接着一个台阶轴段,该台阶轴段的上段大于下段;一旋转轴,该旋转轴的外圆从上至下包括5段:第1段的直径最细,第2段与第4段的直径相同且大于第1段,第3段的直径大于第2段的直径,第5段的直径小于第4段的直径;在第3段的外圆上制有2圈相互平行、间隔适当距离的、装配密封圈之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I;在该两个半圆形凹槽I的中间位置制有一垂直于旋转轴轴线的通气孔I;在第4段下部的外圆上均布有垂直于旋转轴轴线的3?6个通气孔II;在该第5?3段外圆的芯部还制有一芯孔,该芯孔的下端用一丝堵封闭;一控制部件支架,该控制部件支架包括一支架和转配在该支架上的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包括控制提升部分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之旋钮、升降按键和控制比例阀的旋钮,还包括控制抽真空部分中真空度大小的旋钮以及相关的电路;一旋转轴套筒,它的内孔从上至下分为5段,第1段的内径 略大于下述旋转轴接头部件中的托盘之外径;第2段的内径大于第1段的内径;第3段和第5段的内径相同且大于第2段的内径;第4段的内径与旋转轴的第3段外圆滑配合;在第4段的上部内壁上设有2圈与旋转轴上的2圈半圆型凹槽I相对应的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II;在该2圈半圆形凹槽II之间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一圈与旋转轴中的通气孔I相对应的通气槽,该通气槽与内壁上的一水平通孔I相通;一气缸支架,该气缸支架为一个倒置的圆桶形,其外侧壁与控制部件中的支架固定连接,其顶部与气缸套座装配在一起且轴心线重合;它的内径大于旋转轴套筒的外径,其桶底有一直径大于伸缩器部件中的弹簧座之外径的通孔;在一侧桶壁的下部设有一大于真空泵抽气管路外径的水平孔II;一吸盘部件,该吸盘部件包括3?6个吸盘,该吸盘的中心位于同一个圆上;每个吸盘还包括一直角形的吸管,该吸管的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且相通,其上端与旋转轴中的相应通气孔II固定连接且相通;一放气阀,该放气阀通过一放气管与气缸套上的放气孔固定连接;一旋转轴接头部件,该旋转轴接头部件包括一圆盆形托盘和装在该托盘内的一双向推力球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的内径与伸缩器部件中弹簧座下面的台阶轴段之下段相配合;圆盆形托盘的盆底下表面与旋转轴的上端面固定在一起,二者的轴心线重合;上述的压缩空气输出管路的外端与气缸套上的进气孔固定连接;真空泵抽气管路的外端穿过气缸支架中的水平孔II,其前端的细软管插入旋转轴套筒中的水平通孔I中并固定;活塞杆下端的一对联接法兰装配在汽缸套底部的滑套中;伸缩器部件中的弹簧座下面的台阶轴段之下段装配在旋转轴接头部件中的双向推力球轴承之内圈中;还有2个滚动轴承分别装在旋转轴的第2段和第4段上;2个O形密封圈分别装在旋转轴和旋转轴套筒中半圆形 凹槽所形成的2个圆形凹槽中;旋转轴可转动的装配在旋转轴套筒的内孔中;另外,还有一个压板,该压板装在旋转轴套筒的下端面,将下面一个滚动轴承轴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兰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