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依次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工艺简单、空间大、易使模芯退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
技术介绍
模具制造技术是现代化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具有成型快、能实现批量加工,加工精度得到保证,其中冲压模具是指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一般按加工方法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压缩模具是利用强大的压力,使金属毛胚流动变形,成为所需的形状,其种类有挤制冲模、压花冲模、压印冲模、端压冲模。S形弹片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具有工艺复杂,折弯复杂空间小,模芯退模难等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折弯简单空间大,易使模芯退模的S形折弯弹簧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依次排列。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包括第一上冲压块、第一下冲压块以及第二上冲压块、第二下冲压块,所述第一上冲压块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下冲压块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上冲压块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下冲压块设有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由斜边为134.8°以及底部为直径I. 2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一凹槽为的深度为I. 45mm,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第二凹槽为由斜边为43. 5°以及底部为直径O. 75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I. 2mm,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对应。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间距为l_7mm。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工作站包括第三上冲压块以及第三下冲压块,所述第三上冲压块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下冲压块设有对应的第三凸块。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为直径为I. 25mm的圆弧凹槽,所述第三凸块为与圆弧凹槽相对应的圆弧凸块。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弯工作站包括第四上冲压块以及第四下冲压块,所述第四上冲压块设有斜凸块,所述第四下冲压块设有第四凹槽。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斜凸块为斜边角度为12.4°,尖端直径为I.25mm的斜凸块,所述第四凹槽为直径为I. 25mm的圆弧凹槽。上述S形折弯弹簧模,优选的,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与第一折弯工作站的间距为·IOcm至100cm,所述第一折弯工作站与第二折弯工作站的距离为IOcm至100cm。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该模具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折弯容易,易模芯退模。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S形弹面工作站的第一上冲压块、第一下冲压块示意图;图3为S形弹面工作站的第二上冲压块、第二下冲压块示意图;图4为第一折弯工作站的第三上冲压块、第三下冲压块示意图;图5为第二折弯工作站的第四上冲压块、第四下冲压块示意图;图6为冲压成型的S形折弯弹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I对应的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之间设有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依次排列。请看考图2-3所示,本技术的S形弹面工作站示意图,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包括第一上冲压块3、第一下冲压块4以及第二上冲压块5、第二下冲压块6,所述第一上冲压块设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下冲压块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41,所述第二上冲压块设有第二凹槽51,所述第二下冲压块设有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61。其中,所述第一凹槽31由斜边为134. 8°以及底部为直径I. 2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一凹槽31的深度为I. 45mm,所述第一凸块41与第一凹槽31对应,所述第二凹槽51为由斜边为43. 5°以及底部为直径O. 75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二凹槽51的深度为I. 2mm,所述第二凸块61与第二凹槽51对应;所述第一凹槽31与第二凹槽41的间距为l_7mm。请参考图4,本技术的第一折弯工作站示意图,所述第一折弯工作站包括第三上冲压块7以及第三下冲压块8,所述第三上冲压块设有第三凹槽71,所述第三下冲压块设有对应的第三凸块81。其中,所述第三凹槽71为直径为I. 25mm的圆弧凹槽,所述第三凸块81为与圆弧凹槽相对应的圆弧凸块。请参考图5,本技术的第二折弯工作站示意图,所述第二折弯工作站包括第四上冲压块9以及第四下冲压块10,所述第四上冲压块设有斜凸块91,所述第四下冲压块设有第四凹槽101。其中,所述斜凸块91为斜边角度为12.4°,尖端直径为I. 25mm的斜凸块,所述第四凹槽101为直径为I. 25mm的圆弧凹槽。进一步的,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与第一折弯工作站的间距为IOcm至100cm,所述第一折弯工作站与第二折弯工作站的距离为IOcm至100cm。本技术在具体S形弹簧的折弯过程中,首先将平整的弹片由S形弹面工作站形成S形弹簧上的边角凸块,然后在依次经过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将弹片折弯为所需要的S形弹簧,图6所示为经过本技术的模具最后形成的S形弹簧。虽然本技术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I)对应的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与下模(2)之间设有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依次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S形折弯弹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包括第一上冲压块(3)、第一下冲压块(4)以及第二上冲压块(5)、第二下冲压块(6),所述第一上冲压块设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下冲压块设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块(41),所述第二上冲压块(5)设有第二凹槽(51),所述第二下冲压块(6)设有与第二凹槽对应的第二凸块(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形折弯弹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1)由斜边为134.8°以及底部为直径I. 2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一凹槽(31)的深度为I. 45mm,所述第一凸块(41)与第一凹槽(31)对应,所述第二凹槽(51)为由斜边为43. 5°以及底部为直径O. 75mm的圆弧组成,所述第二凹槽(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形折弯弹簧模,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1)对应的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有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所述S形弹面工作站、第一折弯工作站以及第二折弯工作站依次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