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培勇专利>正文

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771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它包括塔体、储液装置、至少一个泵浦及一风机;其中,所述塔体具有一废气净化腔,所述塔体的下部设有一废气入口;所述储液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泵浦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泵浦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泵浦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连通至所述废气净化腔,所述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喷头;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一无害物导出口,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塔体上的无害物质导出口通过导出管连通。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酸碱废气等进行净化处理,其净化效率高;此外、其实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容易产生热气、废气、油烟,粉尘等通风不良的厂所,均能彻底改善95%以上,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化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蓬勃的发展,由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污染问题包括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同时,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成为人们整治的重点。然而,上述污染中,废气由于难以收集,具有扩散快等特性,因此,废气污染是最难整治和处理的污染问题之一,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一些工厂废气未经过处理肆意排放或经过简单处理后排放,排放的废气扩散至空气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装置,其废气转化效率低,转化后的废气仍具有较大的污染性,改善污染不明显,或者仅仅具有降温除尘效果,此外,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结构紧凑的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该废气处理装置可对较高雾度的盐酸、硫酸雾及氮氧化物废气等进行净化处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它包括一塔体,所述塔体具有一废气净化腔,所述塔体的下部设有一用于向所述废气净化腔内通入废气的废气入口;—用于存储可与所述废气进行反应,并生成无害物质的溶液的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具有一至少一个用于将储液装置内的液体导出的出水口;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储液装置中溶液送至所述废气净化腔内的泵浦,所述泵浦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泵浦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泵浦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连通至所述废气净化腔,所述管路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管路中的溶液喷射至废气净化腔中的喷头;一可将废气净化腔内生成的无害物质导出的风机,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一无害物导出口,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塔体上的无害物质导出口通过导出管连通。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所述废气净化腔包括塔体上部的除雾腔,所述除雾腔内填充有具有良好吸水性的第一填充物,塔体中部的喷水腔,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喷水腔内;塔体下部的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设有用于增大废气与溶液反应接触面积的第二填充物;所述塔体上对应于所述除雾腔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除雾腔内投放第一填充物的第一投料口及用于将除雾腔内第一填充物取出的第一卸料口;所述塔体上对应于所述喷水腔和/或反应腔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腔内投放第二填充物的第二投料口及用于将反应腔内第二填充物取出的第二卸料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废气净化腔内液体排出溢流管路,所述溢流管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储液装置上设有一用于测量所述储液装置中液体PH值的PH值探测棒;还包括一用于根据PH值探测棒检测的PH值结果向所述储液装置中自动添加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的自动加液装置;所述塔体上设有可视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可对酸碱废气等进行净化处理,例如较高雾度的盐酸、硫酸雾及氮氧化物废气等等,该装置中将废气进化腔分成除雾腔、喷水腔及反应腔,反应腔内设置的第二填充物可增大溶液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喷射的溶液与废气充分反应,其净化效率高(酸碱废气去除率为92%以上);其二、其实用范围广泛,任何场所都能适用,特别是容易产生热气、废气、油烟,粉尘等通风不良的厂所,均能彻底改善95%以上,效果显著;其三、整个处理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完成,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其四、自动加液装置根据PH检测值自动调节相应的化学药剂量加入储液装置中,其控制调节方便,其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同时便于安装运输和操作管理,维修费用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塔体I ;废气入口 2 ;除雾腔3a ;喷水腔3b ;反应腔3c ;第一填充物3a_l ;第一投料口 3a-2 ;第一卸料口 3a-3 ;第二填充物3c_l ;第二投料口 3c_2 ;第二卸料口 3c_3 ;储液装置4 ;第一泵浦5a ;第二泵浦5b ;风机6 ;管路7 ;可视窗8 ;配电柜9 ;PH值探测棒10 ;溢流管路11 ;导出管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I至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它包括塔体I,用于存储可与所述废气进行反应,并生成无害物质的溶液的储液装置4,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储液装置4中溶液送至所述废气净化腔内的泵浦及一可将废气净化腔内生成的无害物质导出的风机6和一内置控制系统的配电柜9 ;其中,所述塔体I具有一废气净化腔,所述塔体I的下部设有一用于向所述废气净化腔内通入废气的废气入口 2 ;所述储液装置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储液装置4内的液体导出的出水口,储液装置4中的溶液为可与所述废气进行反应(中和反应),生成无害物质的反应剂,具体根据废气成分的不同而选用不同反应剂;本实施例中,所述泵浦为两个,第一泵浦5a及第二泵浦5b,第一泵浦5a及第二泵浦5b均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泵浦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装置4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泵浦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7连通至所述废气净化腔,所述管路7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管路7中的反应剂喷射至废气净化腔中的喷头;所述塔体I的顶部设有一无害物导出口,所述风机6的进风口与所述塔体I上的无害物质导出口通过导出管12连通,废气与喷头喷出的反应剂反应后生成的无害气体等由所述无害物导出口经风机6导出。废气净化腔包括塔体I上部的除雾腔3a,塔体I中部的喷水腔3b及塔体I下部的反应腔3c,所述除雾腔3a内填充有具有良好吸水性的第一填充物3a_l,废气与反应剂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无害气流上升,上升的无害气流经除雾腔3a内的第一填充物3a_l 二次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及水分;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喷水腔3b内,喷头可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头向不同的方向喷射反应剂,使喷水腔3b及反应腔3c内充满反应剂;所述反应腔3c内设有用于增大废气与溶液反应接触面积的第二填充物3c-l,该第二填充物3c-l可以为拉西环或鲍尔环(根据废气的性质和浓度及废气中所含杂质不同而选定),喷头喷射出的反应剂经喷淋附在拉西环或鲍尔环上,可使废气与反应剂充分接触。此外,所述塔体I上对应于所述除雾腔3a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除雾腔3a内投放第一填充物3a_l的第一投料口 3a_2及用于将除雾腔3a内第一填充物3a_l取出的第一卸料口 3a_3,当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一填充物3a_l上聚集有一些杂质等,可通过第一卸料口 3a_3取出清洗,清洗完后可有第一投料口 3a_2放入;所述塔体I上对应于所述喷水腔3b和/或反应腔3c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反应腔3c内投放第二填充物3c-l的第二投料口3c-2及用于将反应腔3c内第二填充物3c-l取出的第二卸料口 3c-3 ;同理,当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填充物3c-l上聚集有一些杂质等,可通过第二卸料口 3c-3取出清洗,清洗完后可有第二投料口 3c-2放入。所述塔体I上设有可视窗8,设备运行时可通过检视口观察反应剂喷淋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塔体I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废气净化腔内液体排出溢流管路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置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塔体,所述塔体具有一废气净化腔,所述塔体的下部设有一用于向所述废气净化腔内通入废气的废气入口;一用于存储可与所述废气进行反应,并生成无害物质的溶液的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具有一至少一个用于将储液装置内的液体导出的出水口;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储液装置中溶液送至所述废气净化腔内的泵浦,所述泵浦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泵浦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泵浦的出水口通过一管路连通至所述废气净化腔,所述管路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管路中的溶液喷射至废气净化腔中的喷头;一可将废气净化腔内生成的无害物质导出的风机,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一无害物导出口,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塔体上的无害物质导出口通过导出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培勇
申请(专利权)人:于培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