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循环供水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循环供水管网包括供水泵、紫外灭菌装置、管路和膜过滤装置;供水泵的进水端依次连通导水管和管外套有过滤网的过滤管;供水泵出水端与紫外灭菌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紫外灭菌装置出水端与管路进水端相连通,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一侧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另一侧池壁上设有排污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排污管和排水管出水端分别与膜过滤装置进水端连通,膜过滤装置出水端与供水泵进水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能形成循环养殖水,在实现海胆集约化混养的同时创造友好型的养殖生态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胆养殖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研究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是保证规模化生产和实现可持续产出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国际水产养殖发展与研究的新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海水养殖所特有的种类结构与生产方式所必须做出的选择。但是,目前海胆养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使养殖水体不能循环利用,这种粗放型的混养模式一方面造成海胆某些疾病的成 因,另一方面排放的养殖污水又对环境造成破坏,使养殖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当中。因此,为了适应海胆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以推进海胆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循环供给养殖水的同时确保养殖水质的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循环供水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该循环供水管网包括供水泵、紫外灭菌装置、管路和膜过滤装置;该供水泵的进水端依次连通有导水管和埋设在水源底部的带孔眼的过滤管,此过滤管外套有过滤网;该供水泵的出水端与该紫外灭菌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紫外灭菌装置的出水端与该管路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一侧的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另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排污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管,该排污管和该排水管的出水端分别与该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膜过滤装置的出水端再与该供水泵的进水端对应连通。所述膜过滤装置中设有多层纤维膜。所述过滤管外套有4至8层过滤网。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过滤管将沙滤海水供给至养殖池内,紫外灭菌装置对沙滤海水进行紫外灭菌后再供给至养殖池内;其次,利用排污管及时排放沉淀、粪便、残饵等,能有效控制养殖水质,特别是控制底质水质、防治疾病,从而实现海胆养殖增产增效;再次,利用循环供水管网形成循环水模式,通过膜过滤装置对养殖污水进行过滤,截留有机颗粒,降低BOD排放,以确保水质底质,满足海胆健康生长的需要,创造友好型的养殖生态环境;总之,本技术基于生态系统,有助于推进多营养层次的海胆的混养养殖,进一步推进低碳渔业和碳汇渔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的示意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套有过滤网的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养殖池组 I养殖池11·循环供水管网2供水泵21导水管22过滤管23过滤网231 紫外灭菌装置24管路25排水管26排污管27膜过滤装置 28供氧管网 3供氧泵31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4所示,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多列养殖池组I循环供水管网2和供氧管网3。养殖池组I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11,每列养殖池组I呈直线排列,多列养殖池组I平行布设;这样便于布设养殖池组I和循环供水管网2以形成集约化的养殖池系统,并节省占地面积。循环供水管网2包括供水泵21、导水管22、过滤管23、紫外灭菌装置24、管路25、排水管26、排污管27和膜过滤装置28。供水泵21的进水端依次连通有导水管22和带孔眼的过滤管23,过滤管23外套有过滤网231,过滤管23埋设在水源底部。较佳地,过滤管23外套4至8层过滤网231。供水泵21的出水端与紫外灭菌装置24的进水端相连通,紫外灭菌装置24的出水端与管路25的进水端相连通,管路25对应每个养殖池11 一侧的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11另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排水管26和排污管27,排水管26可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设在养殖池11的中部或中部以上,排污管27设在养殖池11的底部;养殖池1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26和排污管27排至地面上设置的排水沟内然后汇集至水槽内再与膜过滤装置28的进水端相连通,膜过滤装置28的出水端再与供水泵21的进水端对应连通,这样,养殖水可以循环利用。其中,膜过滤装置28中设有多层纤维膜,紫外灭菌装置24设有紫外灯等,紫外灭菌装置24和膜过滤装置28均采用现有技术,作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供氧管网3主要包括供氧泵31和管路32。供氧管网3的布设与循环供水管网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首先,从水源抓起,通过过滤管23将沙滤海水供给至养殖池11内,紫外灭菌装置24对沙滤海水进行紫外灭菌后再供给至养殖池11内;其次,利用排污管27及时排放沉淀、粪便、饵料残质等,能有效控制养殖水质,特别是控制底质水质、防治疾病,从而实现海胆养殖增产增效;再次,利用循环供水管网2形成循环水模式,利用膜过滤装置28中的多层纤维膜对养殖污水进行过滤,截留有机颗粒,降低BOD排放,以确保水质底质,满足海胆健康生长的需要,创造友好型的养殖生态环境。总之,本技术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有助于推进多营养层次的海胆的混养养殖,进一步推进低碳渔业和碳 汇渔业的发展。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供水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该循环供水管网包括供水泵、紫外灭菌装置、管路和膜过滤装置;该供水泵的进水端依次连通有导水管和埋设在水源底部的带孔眼的过滤管,此过滤管外套有过滤网;该供水泵的出水端与该紫外灭菌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紫外灭菌装置的出水端与该管路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一侧的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另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排污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管,该排污管和该排水管的出水端分别与该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膜过滤装置的出水端再与该供水泵的进水端对应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装置中设有多层纤维膜。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外套有4至8层过滤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包括循环供水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循环供水管网包括供水泵、紫外灭菌装置、管路和膜过滤装置;供水泵的进水端依次连通导水管和管外套有过滤网的过滤管;供水泵出水端与紫外灭菌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紫外灭菌装置出水端与管路进水端相连通,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一侧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另一侧池壁上设有排污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排污管和排水管出水端分别与膜过滤装置进水端连通,膜过滤装置出水端与供水泵进水端连通。本技术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南方海胆工厂化育苗水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供水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该循环供水管网包括供水泵、紫外灭菌装置、管路和膜过滤装置;该供水泵的进水端依次连通有导水管和埋设在水源底部的带孔眼的过滤管,此过滤管外套有过滤网;该供水泵的出水端与该紫外灭菌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紫外灭菌装置的出水端与该管路的进水端相连通,该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一侧的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每个养殖池另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排污管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水管,该排污管和该排水管的出水端分别与该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该膜过滤装置的出水端再与该供水泵的进水端对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育群,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海丰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