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辊具有单一的金属轴部件和一对的第1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该第1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比上述金属轴部件短,在各自一方的端部一体地设有第1以及第2环状部。在上述第1以及第2环状部的中心分别设有第1以及第2中心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辊将上述第1环状部和上述第2环状部配置成不相对向,并且由上述第1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夹持上述金属轴部件,组装成使上述金属轴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从上述第1以及第2环状部的内侧穿过上述第1以及第2中心孔而向上述第1以及第2环状部的外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使用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显影装置及清洁装置上的磁辊。
技术介绍
在通过由粉体构成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装置及清洁装置中使用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多个磁极的磁辊。在显影装置中使用的磁辊通过带电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清洁装置中使用的磁辊将残留在感光鼓表面上的带电调色剂除去。关于磁辊,在专利文献1、2以及3中记载了将两个半圆筒状树脂磁铁接合而形成圆筒状的磁辊的例子。即,在均是仅由两个半圆筒状树脂磁铁构成的磁辊中,向两端突出的 轴利用树脂磁铁的端部制作。将多根树脂磁铁接合在独立的一根金属轴上制造磁辊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将5根扇形截面的磁片贴附在金属轴上而形成磁辊。将金属轴压入挤压成形为圆筒状的树脂磁铁的内孔中而形成磁辊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将芯杆压入将EEA树脂那样的弹性体树脂用作粘合剂的圆筒状树脂磁铁中而形成磁辊。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平9-179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平9-211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国特开2006-18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国特开2008-270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国特开平10-116714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2以及3的磁辊由于是仅通过对开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嵌合而形成的,所以因注射成形出树脂磁铁时的不均等的残留应力而形成的成形应变难以矫正,存在所得到的磁辊的辊轴方向的尺寸精度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在轴部需要导电性的情况下,还将产生必须另外对轴部实施导电处理这种麻烦。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磁棍是将表面上每一根赋予I磁极的扇形截面的棒状磁片用粘接剂仅贴附在必要的磁极数量的金属轴上。粘接剂中大多含有溶剂,而且在磁辊的重复利用之际粘接剂的混入将存在区分负载的增加这种缺点,粘接剂的过量也对环境不利。而且,在贴片之际相对于金属轴的定位困难,存在贴附工序的作业性及生产性容易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磁辊要求能够将金属轴顺畅地压入圆筒状的挤压成形树脂磁铁中,而且树脂磁铁与金属的密接良好,抽出时的阻力要大。因此,存在必须在金属轴的表面实施特殊的加工、或赋予树脂磁铁材料合适的弹性率,进而还必须考虑使用粘接剂等不得不对应复杂的课题的问题。而且,树脂磁铁材料在成形中被加入磁场,材料中的磁性粉取向而有助于磁极的磁力提高,但也存在要通过挤压成形而有效地进行这种取向,则对粘合剂树脂要求特殊的热熔融动向,树脂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对上述以往的具有诸多问题的磁辊进行了锐意研究后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刚性高的单一的金属轴部件和一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相互嵌合而一体化这种新的简便方法,提供一种长度方向的尺寸精度高,粘合剂树脂的选择幅度大,重复利用性也优异,环境负载小的低成本磁棍。本专利技术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在辊周围形成磁力图案,基于上述磁力图案对带电物质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单一的金属轴部件和一对的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该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比上述金属轴部件短,在各自一方的端部一体地设有第I以及第2环状部,在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的中心分别设有第I以及第2中 心孔,将上述第I环状部和上述第2环状部配置成不相对向,并且由上述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夹持上述金属轴部件,组装成使上述金属轴部件的两端部分别从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的内侧穿过上述第I以及第2中心孔而向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的外侧关出。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在上述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上与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相反一侧的各自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第I以及第2突起,在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上,与上述第I以及第2中心孔不同地分别设有第I以及第2小孔,上述第I突起插入上述第2小孔中,上述第2突起插入上述第I小孔中地组装。本专利技术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在上述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上与上述第I以及第2环状部相反一侧的各自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第I以及第2突起,在上述第I以及第2中心孔的局部分别设有缺口,上述第I突起或者上述第2突起分别插入上述缺口中地组装而成。本专利技术第4技术方案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在被上述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夹持的上述金属轴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浅凹部,在与上述凹部对向的上述第I以及第2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内周面上设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凸部,上述凹部与上述凸部嵌合地组装而成。本专利技术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中,上述第I以及第2中心孔中的至少一个中心孔形成为D字型,上述金属轴部件上穿过上述中心孔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形成为D字型。本专利技术第6技术方案是在第4技术方案的磁棍中,上述凹部是形成在上述金属轴部件的外周面整体上的环状槽。本专利技术第7技术方案是在第I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在上述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与上述金属轴部件的轴向平行的凹条。本专利技术第8技术方案是在第7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在上述凹条中嵌入有磁特性与上述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磁特性不同的棒状树脂磁铁。本专利技术第9技术方案是在第8技术方案的磁辊中,嵌入的上述棒状树脂磁铁比上述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外周面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对的树脂磁铁部件和单一的金属轴部件通过简便的嵌合工序而一体化,得到了尺寸精度高的磁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树脂磁铁部件的粘合剂中使用的树脂的选择幅度大,能够采用廉价的树脂,而且,特别是由于无需粘接剂进行的贴附工序,所以制造工序简单,得到了经济性优异的磁辊。而且,尤其不需要粘接剂的本专利技术的磁辊具有制造作业的环境良好,重复利用性优异,环境负载小的长处。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树脂磁铁部件的外周面的特定的磁极部形成凹条,利用该槽能够得到使该磁极具有仅通过树脂磁铁部件而难以发现的磁力的磁辊。 附图说明图I是将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磁辊沿辊轴平行切断后的剖视 图2是以图I中A-A线将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磁辊与辊轴垂直地切断后的剖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置于组装在磁辊上的位置关系时从其圆筒内侧看到的立体 图4是表示在环状部设有缺口的第I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附 图5是将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另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置于组装在磁辊上的位置关系时从其圆筒外侧看到的立体 图6是表示在环状部设有缺口的第I实施方式的另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附 图7是表示缺口浅设在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环状部上的状态的附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金属轴部件的立体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磁辊的立体 图10是说明形成在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外周面上的凹条和进入到凹条中的棒状树脂磁铁的附 图11是将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磁辊沿辊轴平行切断后的剖视 图12是将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沿辊轴平行切断后的剖视 图13是图12中的B向视 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半圆筒状树脂磁铁部件的内筒内的立体 图15是表示在环状部设有缺口的第2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谷节男,井田清,荻野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PM技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