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连接部的密封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391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32
被容纳在壳体(12)的凹部(121)的密封构件(11)被按压部(15)按压至凹部(121)底面侧时,密封构件(11)的侧面想要向外侧膨胀。由此,在密封构件(11)的开口侧部分,侧面被牢牢地顶到凹部(121)的壁面上,因此在接触面产生大的摩擦力,按压部(151)的来自开口侧的按压力没有被充分地传递到底面侧。因此,在刚施加按压时,在密封构件(11)内部,开口侧的内部应力比底面侧的内部应力大。施加按压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内部应力大的密封构件(11)的开口侧部分在抵抗摩擦力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向底面侧位移。由此,开口侧的压力被渐渐地传递至底面侧,底面上的密封构件(11)与壳体(12)的接触压力增大。通过这样的机构,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底面侧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体试料流经的流路的连接部的密封结构体。
技术介绍
在采用液相色谱装置的分析中,为了以规定的顺序自动地将多种液体试料导入至色谱柱中而采用自动取样器。作为这样的自动取样器,采用了从试料瓶提取规定量的试料并将其全部的量都注入流动相流路中的方式、即全量注入方式的自动取样器被广泛地应用(参照专利文献I)。关于采用全量注入方式的试料的注入,首先,通过进样针从试料瓶吸引规定量的试料并将其填充到与进样针后端连接的进样环路(计量环路)内。接下来,将进样针的顶端 连接于试料注入端口,对位于试料注入端口下游的六通阀进行切换。由此,流动相容器、进样环路、进样针、试料注入端口、六通阀、色谱柱依次被连接。而且,通过利用送液泵将流动相容器内的流动相送入到这样的流路中,冲走被填充到进样环路内的试料,将该试料的全量都导入色谱柱中。采用这样的全量注入方式的自动取样器的话,通过对流动相施加高的压力,来减短试料滞留在色谱柱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分析时间。在那时,就要求对流路的连接部进行充分地密封以便能够承受高压力。尤其是,在试料注入端口中,进样针的拆装部、即进样针与具有和该进样针连通的贯通孔的树脂制的密封构件的接触部的密封性当然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该密封构件的相反侧的面、即密封构件与具有和该密封构件的贯通孔连通的试料导入孔的金属制的壳体的接触面的密封性也是较为重要的。图5是示出现有的试料注入端口 50的概略构成的图。具有试料所通过的贯通孔511的树脂制的密封构件51被容纳在金属制的壳体52的凹部,通过罩盖53对其上表面施加压力。由此,密封构件51的底面与壳体52的凹部底面紧密贴合,密封构件51的贯通孔511与壳体52的试料导入孔521的连接部的密封性被确保。如图6所示,在壳体52的凹部的底面,在试料导入孔521的开口的周围形成环状的凸部522的情况也是有的。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51的底面由于仅与凸部522的上表面接触,所以接触面积小,能够通过接触面施加大的压力。由此,能够提高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151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对树脂制的密封构件51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长时间放置的话,内部应力由于密封构件51的蠕变变形而被缓和,施加至密封构件51与壳体52的接触面的压力变弱,密封性降低。该问题无论是在壳体52的凹部的底面为平坦的情况下(图5的情况)还是在底面形成有凸部522的情况下(图6的情况)都会发生。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保持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的密封结构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a)密封构件,其具有试料通过的贯通孔;b)壳体,其具有容纳所述密封构件的凹部,在该凹部的底面设有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试料导入孔;以及c)按压单元,其将所述密封构件按压至所述凹部的底面, 且所述凹部的壁面在相比该凹部的规定深度更位于开口侧的部分具有沿着按压前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形的形状,在相比该深度更位于底面侧的部分具有比开口侧宽大的形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密封结构体中,被容纳在壳体的凹部的密封构件被按压单元按压至凹部底面侧时,密封构件的底面被按压至凹部底面,且密封构件的侧面想要向外侧膨胀。此时,由于相比凹部的规定深度位于开口侧的壁面具有沿着按压前的密封构件的外形的形状,因此在该部分,密封构件无法向外侧膨胀,但相比上述深度更位于底面侧的凹部壁面具有比开口侧宽大的形状,因此该部分的密封构件能够向外侧膨胀。在密封构件11的开口侧部分,由于向侧面方向膨胀,侧面被牢牢地顶到凹部的壁面上,因此在接触面产生大的摩擦力,按压单元的来自开口侧的按压力没有被充分地传递到底面侧。因此,在刚施加按压时,在密封构件内部,开口侧的内部应力比底面侧的内部应力大。施加按压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内部应力大的密封构件的开口侧部分在抵抗摩擦力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向底面侧位移。由此,开口侧的压力被渐渐地传递至底面侧,底面上的密封构件与壳体的接触压力增大。通过这样的机构,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底面侧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又,如上所述,在密封构件的底面侧部分,由于内部应力小,难以产生应力缓和,而持续保持弹性。因此,即使在密封构件的开口侧部分由于蠕变变形而产生应力缓和,也能通过底面侧部分的弹性力长时间保持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又,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产生按压单元的按压力缓和(例如螺纹的松动等)时,密封构件将会向开口侧移动。此时,密封构件的底面侧根据凹部壁面的形状而向外侧膨胀,该部分被卡在凹部壁面上,无法向上方移动。由此,即便在按压单元的按压变弱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密封构件与凹部底面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I是对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体的试料注入端口进行说明的图,(a )是试料注入端口的组装前的截面图、(b )是组装过程中的截面图、(c )是组装后的截面图。图2是壳体的分解截面图。图3是试料注入端口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4是试料注入端口的其他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5是现有的试料注入端口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6是现有的试料注入端口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体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体构成用于将试料导入至液相色谱装置的自动取样器的试料注入端口 10。如图I所示,试料注入端口 10包括具有液体试料通过的贯通孔111的密封构件11 ;具有容纳密封构件11的凹部121的壳体12 ;用于将密封构件11按压至凹部121的底面的罩盖15。·密封构件11是圆柱状的树脂部件,在圆柱的中心轴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11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密封构件11的一个例子,采用的是在Φ3_、长度IOmm的圆柱中形成有Φ0. 5mm的贯通孔111的密封构件11。作为树脂,为了不对通过贯通孔111的液体试料造成影响,优选采用具有耐化学品性的(例如PEEK (聚醚醚酮)、PPS (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等)的树脂。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进样针的顶端与贯通孔111的上端的开口紧密贴合。如图2所示,壳体12由圆筒状的金属制的内侧壳体13、和具有容纳内侧壳体13的容纳部141的金属制的外侧壳体14。内侧壳体13具有密封构件11插入的插入孔131。插入孔131的壁面从上端至规定深度(例如内侧壳体13的长度为IOmm的情况下,7mm的深度)为止具有与密封构件11的外径相同的直径,在该部分的下端侧具有向下端侧扩展的倾斜部1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部132的下端侧的开口直径、即最宽大的部分的开口直径为Φ3. 2mm。另一方面,外侧壳体14在容纳部141的底面中央形成有直径与密封构件11的贯通孔111相同的试料导入孔142。容纳部141的底面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为平坦的,也可以如图I所示那样在底面的试料导入孔142的开口的周围形成环状的凸部143。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另外,本实施例的凸部143是外径2_、高度O. 5mm的环状的部件。又,壳体12由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例如不锈钢、钛等)构成。罩盖15是大致圆板状的金属部件,具有与密封构件11相同的外径的圆筒状的按压部151从罩盖15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