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连接部的密封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391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32
被容纳在壳体(12)的凹部(121)的密封构件(11)被按压部(15)按压至凹部(121)底面侧时,密封构件(11)的侧面想要向外侧膨胀。由此,在密封构件(11)的开口侧部分,侧面被牢牢地顶到凹部(121)的壁面上,因此在接触面产生大的摩擦力,按压部(151)的来自开口侧的按压力没有被充分地传递到底面侧。因此,在刚施加按压时,在密封构件(11)内部,开口侧的内部应力比底面侧的内部应力大。施加按压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内部应力大的密封构件(11)的开口侧部分在抵抗摩擦力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向底面侧位移。由此,开口侧的压力被渐渐地传递至底面侧,底面上的密封构件(11)与壳体(12)的接触压力增大。通过这样的机构,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底面侧的流路连接部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体试料流经的流路的连接部的密封结构体。
技术介绍
在采用液相色谱装置的分析中,为了以规定的顺序自动地将多种液体试料导入至色谱柱中而采用自动取样器。作为这样的自动取样器,采用了从试料瓶提取规定量的试料并将其全部的量都注入流动相流路中的方式、即全量注入方式的自动取样器被广泛地应用(参照专利文献I)。关于采用全量注入方式的试料的注入,首先,通过进样针从试料瓶吸引规定量的试料并将其填充到与进样针后端连接的进样环路(计量环路)内。接下来,将进样针的顶端 连接于试料注入端口,对位于试料注入端口下游的六通阀进行切换。由此,流动相容器、进样环路、进样针、试料注入端口、六通阀、色谱柱依次被连接。而且,通过利用送液泵将流动相容器内的流动相送入到这样的流路中,冲走被填充到进样环路内的试料,将该试料的全量都导入色谱柱中。采用这样的全量注入方式的自动取样器的话,通过对流动相施加高的压力,来减短试料滞留在色谱柱的时间,从而能够缩短分析时间。在那时,就要求对流路的连接部进行充分地密封以便能够承受高压力。尤其是,在试料注入端口中,进样针的拆装部、即进样针与具有和该进样针连通的贯通孔的树脂制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