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筒状部件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方法、筒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及模芯技术

技术编号:824341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壁筒状部件(4)相对于模芯(3)的安装方法,使以同一截面形状形成为筒状的薄膜状的薄壁筒状部件(4)覆盖在模芯(3)的外表面,其中,将薄壁筒状部件(4)压入模芯(3)的前端部(3A),一边向模芯(3)与薄壁筒状部件(4)之间喷出气体一边将薄壁筒状部件(4)向模芯(3)的基端侧引导,使薄壁筒状部件(4)覆盖在模芯(3)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形成塑料容器等筒状容器的筒体部而在模芯的外表面覆盖有形成为筒状的薄膜状的薄壁筒状部件的薄壁筒状部件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方法、筒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及模芯。本申请基于2010年3月1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0 — 059323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减少塑料容器的废弃量,提供有壁厚极薄的容器。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使用壁厚薄的塑料叠层薄膜形成的塑料容器。该塑料容器为有底圆筒状,具有使用塑料叠层薄膜成形为筒状的筒体部和在该筒体部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通过插入注射成形装 置而结合的成形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将以塑料叠层薄膜为原材料的筒状部件覆盖在成为模芯的芯棒的内容。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将筒状部件覆盖于芯棒,将该芯棒安装于成形模,之后,通过插入注射成形装置将溶融后的塑料树脂材料注入成形模内的模腔中,形成与筒状部件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结合的成形部,由此成形上述的塑料容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 - 103428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成形塑料容器的模型中,通常考虑注射树脂成形后的收缩,使成形上述成形部的成形空间比成形后的成形部大。另一方面,对于形成筒体部的筒状部件,考虑成形后的外观品质,需要相对于芯棒(模芯)无间隙地覆盖筒状部件。当使筒状部件比模芯稍大地形成时,由于塑料容器的成形部的成形后的收缩,在筒体部和成形部的结合部位容易产生折皱等。因此,可能导致外观品质及功能的降低。更具体地说明,在折皱等带来的外观品质的降低的基础上,折皱等的产生和成形部的收缩相互作用而可能使筒体部和成形部的结合部位的密封性降低。因此,需要将与模芯的直径相同或比其小的内径的筒状部件覆盖于模芯。但是,相对于模芯无间隙地覆盖筒状部件的作业需要将筒状部件拉伸而进行安装,因此,非常耗费时间。如上所述,当使筒状部件比模芯稍大地形成时,虽然安装性提高,但不能够维持外观品质。对于这样的情况,通常将模芯设为随着朝向前端而缩径的锥状,并且筒状部件也形成为随着朝向前端而缩径(随着朝向模芯侧而扩径)的锥状,由此提高筒状部件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性,同时成形件(塑料容器)的取出性也良好。但是,该方法中,需要在每次成形时将筒状部件形成为带锥形的筒状并将其覆盖于模芯,因此,筒状部件的制造非常耗费时间,在制造成本、制造效率这一点上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创立的,提供薄壁筒状部件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方法、筒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及模芯,在将由塑料叠层薄膜等形成的筒状的薄壁筒状部件覆盖于模芯而成形筒状容器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筒状容器的制造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另外也可以维持筒状容器的品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薄壁筒状部件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方法,使以同一截面形状形成为筒状的薄膜状的薄壁筒状部件覆盖在模芯的外表面,其中,将所述薄壁筒状部件压入所述模芯的前端部,一边向所述模芯与所述薄壁筒状部件之间喷出气体一边将所述薄壁筒状部件向所述模芯的基端侧引导,使所述薄壁筒状部件覆盖在所述模芯的外表面。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模芯形成为外周长度相同的棒状体,将该外周长度设定为所述薄壁筒状部件的内周长度以上。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模芯的外径尺寸以至少在该模芯的基端为最大的 方式进行设定。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模芯的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气体喷出孔,从该气体喷出孔向所述模芯与所述薄壁筒状部件之间喷出气体。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模芯的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槽部,在该槽部形成所述气体喷出孔。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模芯的前端部设有容易进行所述薄壁筒状部件的压入的引导部。另外,该情况下,所述引导部也可以为形成于所述模芯的前端部的倒角部。另外,该情况下,所述引导部也可以为安装于所述模芯的前端部且具有比所述模芯的外径尺寸小的外径尺寸的分体模芯。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薄壁筒状不仅相对于模芯的安装方法来制造筒状容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模芯,在其外表面覆盖有以同一截面形状形成为筒状的薄膜状的薄壁筒状部件,其中,形成为外周长度相同的棒状体,将其外周长度设定为所述薄壁筒状部件的内周长度以上,且在其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有喷出气体的气体喷出孔。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有槽部,在该槽部形成有所述气体喷出孔。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模芯的前端部形成有容易进行所述薄壁筒状部件的压入的引导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及第二方面,在将薄膜状的筒状的薄壁筒状部件覆盖于模芯而成形筒状容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筒状容器的制造成本并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另外也可以维持筒状各器的品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成形的塑料容器之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模的模芯的概略构成图;图4是将塑料叠层薄膜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模芯安装的装置即交接卡具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塑料叠层薄膜相对于模芯的安装的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塑料叠层薄膜相对于模芯的安装的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塑料叠层薄膜相对于模芯的安装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模芯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模芯的形状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模芯的侧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成形的塑料容器的立体图。·标记说明3、30:芯棒(模芯)3A、32 :前端部4:叠层筒状部件(薄壁筒状部件)10,34 :槽部11、35 :喷出孔(气体喷出孔)13、33 :倒角部(引导部)20、40 :塑料容器21,41 :筒体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用于成形塑料容器的成形模I的概略构成图。图I所示的成形模I具备固定模2、作为模芯的圆柱状的芯棒3。芯棒3相对于固定模2可进退移动。芯棒3在其外表面(外周面)覆盖有作为薄壁筒状部件之一例的叠层筒状部件4,且以圆形薄膜5抵接其前端的状态安装于固定模2。芯棒3形成为从基端侧到前端部跟前(除后述的倒角部13以外的部位)的截面形状(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相同的圆柱状。即,芯棒3形成为在从基端侧到前端部跟前的区间其外周长度相同的棒状体。另一方面,叠层筒状部件4以塑料叠层薄膜为原材料而形成。就叠层筒状部件4而言,为了形成成形的塑料容器的筒状(圆筒状)的筒体部,形成为截面形状(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相同的筒状体。即,叠层筒状部件4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同一直径的圆形的圆筒状,且其内周长度一定。另外,圆形薄膜5形成塑料容器的底部的一部分。此外,芯棒3的前端部为尖细形状,其详情后述。在固定模2上形成有与成形的塑料容器的形状相对应的空间。在将芯棒3安装于固定模2的状态下,在芯棒3的前端与固定模2之间形成用于形成塑料容器的圆板状的底部的成形空间6。另外,在芯棒3的基部侧侧面(基部侧的外周面)与固定模2之间形成包围叠层筒状部件4的外表面(外周面)的环状成形空间7。作为腔室的成形空间6及成形空间7与设于固定模2的用于填充溶融树脂的流道(流路)8连通。由此,相对于成形空间6及成形空间7流过溶融树脂。对覆于芯棒3的叠层筒状部件4进行详细说明。叠层筒状部件4为通过使裁断成矩形的原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彻阿部公挥西田正三菊川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细川洋行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