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其包括:主体,整体以缓慢的曲率弯曲形成,并由在中央形成有通孔的圆形管形成;活塞,插入于所述主体的通孔,加压所述主体内部的内容物,所述活塞由可弹性变形的柔软的材质制成,并具备结合于所述活塞的前端的密封件。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主体和活塞弯曲形成使其具有缓慢的曲率,使注入器的前端正确地位于穿孔内,从而可容易注入内容物而不向外漏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更详细而言,涉及进行种植牙手术时,为了加强人工牙根植入部而注入骨移植材料的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
技术介绍
种植牙原先是指人体组织被丧失时使之恢复的代替物,而在口腔科中是指移植人工齿根,即,牙根。所述种植牙是,为了代替受损的牙根,将对人体没有排斥反应的由钛(titanium)等而成的牙根种在拔牙后的骨头上后,固定人工牙齿,从而恢复牙齿功能的尖端技术。通常,镶补物或假牙经长时间其周围牙齿和齿骨会受损,但种植牙不会破坏周边 的牙齿组织,并与天然牙齿其功能或模样相同,也不产生龋齿,能够半永久地使用。图I是示出通常的种植体植入顺序的引导图。如图I所示,首先,使用小口径的H钻头,穿孔上颌窦后(a),利用本专利技术人开发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种植牙钻头(Sinus Lift Drill,以下称为“SLD”)(韩国专利申请编号第10-2006-0015531号(2006年02月17日申请)等多数)进行高速钻孔及低速钻孔(b,c),以在完全穿通上颌骨的瞬间,抬起上颌窦的内膜。如图Ic所示,若成为上颌骨大部分被穿孔的状态,则再次利用大口径的H钻头,去除瘤后(d),利用SLD贯穿上颌窦底壁(e)。此时,通过在SLD的前端可进出地形成的突出构件进行抬起上颌窦内膜的提升动作,防止上颌窦内膜因钻头而受损伤。接着,在穿孔内部注入生理食盐水(f),需要植入超大口径的种植体时,为了与超大口径的种植体相适合而再次进行扩大穿孔直径的过程(g)。如上所述,完成钻孔时,在穿设的孔及上颌窦和上颌窦内膜之间注入骨移植材料(h),在注入的骨移植材料最终进行钻孔后(i),植入种植体(j)。如上所述,在种植体的植入过程中,植入人工牙根的牙槽骨不结实时,为了加强而经过将骨移植材料移植到人工牙根植入部的过程。通常,将骨移植材料移植到人工牙根植入部时,将骨移植材料注入一般注射器来移植到植入部。由于天然或人造的骨移植材料价格昂贵,因此,使用骨移植材料的医生都非常小心。但是,使用一般注射器时,注射物前方的突出部前端的大小比钻孔过大或过小,因此,在注入内容物的过程中,骨移植材料向外部漏出或不能从孔内的充分的深度中喷出。而且,一般注射器由于大部分使用金属制活塞,因此活塞和注射器内壁之间的紧密度降低,而不能形成充分地喷出骨移植材料的压力。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人申请了韩国专利申请号第10-2006-0026419号(2006年3月23日申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用于注入骨移植材料的注射器。图2是示出根据所述专利文献I的用于注入骨移植材料的注射器的分离立体图。如图2所示,根据专利文献I的用于注入骨移植材料的注射器,包含注射筒I、活塞2及第2活塞3。注射筒I与一般注射器的注射筒相同,形成为内部为空的圆形管形态,并在其前方设置突出部4。活塞2由主体5和密封件6构成,主体在长度方向的中心形成有通孔,密封件具有与注射筒I的内径相同的外径,在其中心设置穿孔,并结合于主体5的下端,在通孔的上端两侧形成一对结合槽5’。第2活塞3形成为其长度长于活塞2的总长的棒形,且其直径对应于形成在活塞2的密封件6的穿孔的直径以能够插入于形成在活塞2的通孔5’,并在前端结合密封件7。 根据具有如上结构的专利文献I的注射器,将活塞2的密封件6朝向下方,并插入设置于注射筒I的内部,使第2活塞3及密封件7朝向下方,而插入设置于形成在活塞2的主体5的穿孔5’。由此,根据专利文献I的注射器,其突出部形成为对应于穿透的孔的大小,以防储存于内部的骨移植材料朝外部漏出而可均匀地注入,通过活塞向注射筒内部的内容物进行I次压缩的状态下,活塞的密封件下端接触注射筒内部的底面时,按压第2活塞,向内容物施加2次压缩,从而能够将注入于注射筒内部及突出部的内容物全部喷射,而能够防止在注射筒内部残留内容物。但是,根据专利文献I的注射器,其注射筒和突出部以长的直线延长而形成,因此注入骨移植材料时,在口腔内部的构造上很难将突出部垂直插入于穿透的孔。因此,根据专利文献I的注射器,具有由于突出部和穿孔之间的角度而骨移植材料向外部漏出或不能从穿孔内部的充分的深度中喷出的问题点。通常,植入种植体时使用的注射器,在向一名患者移植骨移植材料后,只有经过消毒过程才能再次使用。但是,即便经过消毒过程,也难以完全进行清洗,因此优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此时,植入种植体时使用的注射器应由简单构造形成而降低操作工时及制作成本。但是,根据专利文献I的注射器,需经过分别制作注射筒、活塞及第2活塞并结合的过程,因此,其构造复杂且操作工时增加而导致制作费用上升,不适合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在韩国专利公开号第10-2010-0019276号(2010年2月18日公开,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种植牙手术的骨架材料。图3是根据所述专利文献2的骨架材料的分离立体图。根据专利文献2的骨架材料,如图3所示,包括注入管10,为中空状态的圆柱形,从直线部朝弯曲部弯曲形成;推杆11,贯穿并出入注入管10的中空。注入管10,包括手指握持部12,以插入手指的环形形成于注入管10的上下部;出入口 13,形成在后端用于推杆11的出入。推杆11,包括拇指握持部14,以环形形成于推杆11的后方以支撑拇指;外螺纹部11a,具备在推杆的前端;连接管15,包括螺丝耦合于外螺纹部Ila的内螺纹部15a和在一侧分隔或多个的分隔部15b ;软质橡胶16,结合于分隔部15b。如上所述构成的专利文献2的种植牙手术用骨架材料,具有当软质橡胶的使用寿命已尽而需替换时,解除结合软质橡胶的连接管的螺丝耦合后,重新耦合新的软质橡胶的连接管,从而能够再使用的优点。但是,专利文献2只单纯地替换软质橡胶使用,其他的注入管及推杆是再使用,因此,存在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多的苦力及费用,在注入器没有清洗干净时,通过污染的注入器向其他患者传染病菌的问题。专利文献2,由于在注入管的前端部分形成急剧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存在在为了制造注入管而进行注塑成型时,具有操作难度高,操作性降低的问题点。因此,专利文献2只能适用于利用玻璃或金属材质制作的注射器,不能适用于合成树脂材质的注塑成型,而成为难以制作一次性注射器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储存在内部的内容物向外部漏出的现象而能够准确地向穿透的孔喷射的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注入于内部及突出部的内容物可全部注入的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注入器的构造而廉价制作,从而能够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的用于种植牙的注入器。为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包括主体,整体以缓慢的曲率弯曲形成,并由在中央形成有通孔的圆形管形成;活塞,插入于所述主体的通孔,并加压所述主体内部的内容物,所述活塞由可弹性变形的柔软的材质制成,并具备结合于所述活塞的前端的密封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弯曲部,沿着长度方向整体以缓慢的曲率弯曲形成;突出部,突出形成于所述弯曲部的前端,在中央形成通孔;卡止板,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地突出形成于后侧;出入口,形成于所述卡止板的后端,供所述活塞出入。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通孔及密封件,形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泳玩,
申请(专利权)人:宋泳玩,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