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等宽缝隙的电磁铸型和利用该铸型进行铸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17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铸造领域的一种用不等宽缝隙电磁铸型的连续铸造方法,铸型特征:距铸型上端面10-30mm处开设多个不等宽缝隙电磁铸型(4)的缝隙结构,其下半部为等宽缝隙(7),上半部是长为50-80mm的不等宽缝隙(11);铸造方法特征:铸型外侧设有其上端面与液面(10)处于同一水平面的高频线圈(6);对应直浇道(9)出口处设有电磁铁(5);铸型出口处设有低频搅拌线圈(3);铸造中保持液面与高频线圈上端面高度误差±10mm。优点:(1)节电17%,(2)降低粗糙度43%,(3)提高等轴晶比率26%。(*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金属电磁连续铸造的铸型和铸造方法,属于金属铸造领域。液体金属的电磁连续铸造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铸造方法,由于它能极大地提高连铸坯的质量,所以被认为是21世纪金属成形的新方法。电磁连铸是于电磁铸型外侧设置通有交流电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的交变电流在电磁铸型内形成交变磁场,并在金属液中诱导出感应电流,带有感应电流的金属液在交变磁场中受到从电磁铸型壁指向中心的电磁力的作用,使其在铸造过程中保持离开型壁,即使金属液面不随电磁铸型上下振动而变形,消除因铸型振动引起的种种缺陷,改善连铸铸坯表面质量的铸造方法。依据这一原理,人们首先是采用在连铸铸型外设置通有工频交流电的电磁线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工频交流电易使液体金属内会产生搅拌流,形成铸造缺陷。因此,铸型结构和施加磁场的方式成为实现电磁连铸至关重要的问题。1994年日本住友金属公司在JP06277803专利中提出了施加复合电磁场的电磁连铸方法。为了使3.4kHz的中频磁场能穿透金属铸型作用于液体金属,提出了铸型壁上均匀地开设等宽缝隙的电磁铸型,并在中频线圈的外侧设置磁石,以便减轻液面流动,保持液面安定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不等宽缝隙电磁铸型的连续铸造方法,其铸型主要包括内部水冷和在型壁上沿铸造方向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等宽缝隙[7]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该电磁铸型的型壁上,距上端面10-30mm处沿铸造方向开设多个长度为150-300mm,其下半部是宽为0.3-0.6mm的等宽缝隙[7]结构部分,其上半部是沿型壁厚度方向或者铸造方向的不等宽缝隙[11]结构部分,由不等宽缝隙结构部分与等宽缝隙结构部分共同构成不等宽缝隙电磁铸型[4]的缝隙结构,其中,不等宽缝隙[11]结构部分的长度为50-8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举金俊泽张兴国曹志强姚山郑贤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