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机械,涉及一种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平台上装设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油缸一端的甲油缸活塞通过钢丝绳驱动由J滑轮、I滑轮、H滑轮、G滑轮、F滑轮、E滑轮、C滑轮和D滑轮组成的甲牵引滑轮组;其液压油缸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通过钢丝绳驱动由H支座上的K滑轮和L滑轮、G支座上的M滑轮和N滑轮、A支座上的A滑轮、B支座的B滑轮组成的乙牵引滑轮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既使油缸一侧的滑轮组储绳时,另一侧的滑轮组放绳,实现其往复功能;而且具有易于制造、维护,简单实用,钢丝绳不打滑,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
技术介绍
人所共知,单点系泊液滑环是单点系泊码头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安装于海底油井的井口部,用于连接输油管道与油井,同时还具有锚定输油船的作用。因为单点系泊液滑环用于海底,环境恶劣,受风、浪、流的影响,上、下半体之间长期带载相对转动,所以单点系泊液滑环在出厂前,需要一套试验装置对上、下半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进行试验。目前,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装置,通常采用传统的、贯用的试验装置,它包括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制动器、卷筒和钢丝绳组成的电机传动的卷扬机构驱动的单点系泊液滑环上、下半体试 验装置;将试验装置中的钢丝绳直接缠绕在单点系泊液滑环的上半体上,下半体固定在水池底部,进行试验。现有试验装置具有如下缺点I.由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制动器、卷筒和钢丝绳组成的卷扬机构组成部件多,相对较为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低;2.钢丝绳与单点系泊液滑环之间容易出现打滑;3.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由液压油缸驱动的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该牵引式往复机构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既使油缸一侧的滑轮组储绳时,另一侧的滑轮组放绳,实现其往复功能,又防止了钢丝绳与单点系泊液滑环之间的打滑,既替代了传统的卷筒式的储绳和放绳;又易于制造、维护,而且具有简单实用,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包括深水池、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和钢丝绳,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平台上装设带I支座的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油缸一端的甲油缸活塞通过钢丝绳驱动的甲牵引滑轮组;其液压油缸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通过钢丝绳驱动乙牵引滑轮组,与液压油缸的轴向线相一致的安装平台上依序装设由H支座上的K滑轮和L滑轮、G支座上的M滑轮和N滑轮、A支座上的A滑轮、B支座的B滑轮组成的乙牵引滑轮组;与液压油缸轴向线相一致的安装平台上依序装设由J支座上的J滑轮和I滑轮、K支座上的H滑轮和G滑轮、F支座上的F滑轮、E支座上的E滑轮、C支座上的C滑轮和D支座上的D滑轮组成的甲牵引滑轮组;所述的钢丝绳的一端为A端,其另一端为B端,将该钢丝绳的A端固定在J支座的外端上,并使钢丝绳的B端依序绕过H滑轮、I滑轮、G滑轮、J滑轮、F滑轮、E滑轮、C滑轮、D滑轮、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上缠绕3圈后,再依序绕过B滑轮、A滑轮、K滑轮、N滑轮、L滑轮和M滑轮后,将钢丝绳B端固定在H支座内端上;实现液压油缸通过钢丝绳驱动甲、乙牵引滑轮组的往复运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分述于下由于本专利技术是由液压站通过总管、电磁阀和两支管组成的供油系统来驱动油缸往复运动;当甲油缸活塞相对于液压油缸向右运动时,I滑轮、J滑轮、J支座和钢丝绳的A端向右运动,钢丝绳依序通过F滑轮、E滑轮、C滑轮和D滑轮,拉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相对于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顺时针运转,同时,K滑轮、L滑轮、H支座和钢丝绳B端也向右运动。当油缸活塞相对于液压油缸向左运动时,K滑轮、L滑轮、H支座和钢丝绳的B端向左运动,钢丝绳依序通过A滑轮和B滑轮,拉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相对于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逆时针转运,同时,I滑轮、J滑轮、J支座和钢丝绳的A端向左运动。实现液压油缸一侧的滑轮组储绳时,液压油缸另一侧的滑轮组放绳,最终实现试验装置的往复运动。综合以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特点I.通过油缸和滑轮的合理布局,实现油缸一侧的滑轮组储绳时,另一侧的滑轮组放绳,以此代替传统形式中依靠卷筒的两端的储绳和放绳,实现往复功能;2.通过压板固定缠绕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上的钢丝绳中间部位,实现整个机构在工作过程中,钢丝绳相对与单点系泊液滑环不发生打滑。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既使油缸一侧的滑轮组储绳时,另一侧的滑轮组放绳,实现其往复功能,又防止了钢丝绳与单点系泊液滑环之间的打滑,既替代了传统的卷筒式的储绳和放绳;又易于制造、维护,而且具有简单实用,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四幅附图。其中附图I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I的俯视图;附图3是图I中的C向示意图;附图4是图3中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液压站,2、总管,3、电磁阀,4、支管,5、螺栓,6、钢丝绳,7、A支座,8、B支座,9、A滑轮,10、B滑轮,11、C支座,12、D支座,13、C滑轮,14、D滑轮,15、垫圈,16、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17、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18、深水池,19、安装平台,20、E支座,21、F支座,22、E滑轮,23、F滑轮,24、G滑轮,25、H滑轮,26、I滑轮,27、J滑轮,28、液压油缸,29、K滑轮,30、L滑轮,31、M滑轮,32、N滑轮,33、G支座,34、钢丝绳的B端,35、H支座,36、I支座,37、乙油缸活塞,38、甲油缸活塞,39、J支座,40、钢丝绳的A端,41、K支座,42、压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2、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它是在某海内油井的井口部安装的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它的结构包括深水池18、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16、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17和钢丝绳6,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平台19上装设带I支座36的液压油缸28,所述的液压油缸28 —端的甲油缸活塞38通过钢丝绳6驱动的甲牵引滑轮组;其液压油缸28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37通过钢丝绳驱动乙牵引滑轮组,与液压油缸28轴向线相一致的的安装平台19上依序装设由H支座35上的K滑轮29和L滑轮30、G支座33上的M滑轮31和N滑轮32、A支座7上的A滑轮9、B支座8上的B滑轮10组成的乙牵引滑轮组;与甲油缸活塞38的轴向线相一致的安装平台19上依序装设由J支座39上的J滑轮27和I滑轮26、K支座41上的H滑轮25和G滑轮24、F支座21上的F滑轮23、E支座20上的E滑轮22、C支座11上的C滑轮13和D支座12上的D滑轮14组成的甲牵引滑轮组;所述的钢丝绳6的右端为A端40,其左端为B端34,将该钢丝绳的A端40固定在J支座39的外端上,并使钢丝绳6的B端34依序绕过H滑轮25、I滑轮26、G滑轮24、J滑轮27、F滑轮23、E滑轮22、C滑轮13、D滑轮14、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16上缠绕3圈后,再依序绕过B滑轮10、A滑轮9、K滑轮29、N滑轮32、L滑轮30和M滑轮31后,将钢丝绳的B端34固定在H支座35的内端上;实现液压油缸28通过钢丝绳6驱动甲、乙牵引滑轮组的往复运动。所述的液压油缸28的供油系统是总管2的一端与液压站I连接,其总管2的另 一端与电磁阀3连接,其电磁阀3上的两个支管4分别与液压油缸28上的两侧的油孔连通相接。所述的B支座8和D支座12装设在深水池18内下侧壁上。所述的甲油缸活塞38与J支座39的连接和所述的乙油缸活塞37与H支座35的连接均采用刚性连接。所述的H滑轮25的卷绕直径小于G滑轮24 ;所述的G滑轮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单点系泊液滑环试验的牵引式往复机构,包括深水池(18)、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16)、单点系泊液滑环下半体(17)和钢丝绳(6),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平台(19)上装设带I支座(36)的液压油缸(28),所述的液压油缸(28)一端的甲油缸活塞(38)通过钢丝绳(6)驱动的甲牵引滑轮组;其液压油缸(28)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37)通过钢丝绳(6)驱动乙牵引滑轮组,与液压油缸(28)轴向线相一致的安装平台(19)上依序装设由H支座(35)上的K滑轮(29)和L滑轮(30)、G支座(33)上的M滑轮(31)和N滑轮(32)、A支座(7)上的A滑轮、B支座(8)的B滑轮(10)组成的乙牵引滑轮组;与液压油缸(28)轴向线相一致的安装平台(19)上依序装设由J支座(39)上的J滑轮(27)和I滑轮(26)、K支座(41)上的H滑轮(25)和G滑轮(24)、F支座(21)上的F滑轮(23)、E支座(20)上的E滑轮(22)、C支座(11)上的C滑轮(13)和D支座(12)上的D滑轮(14)组成的甲牵引滑轮组;所述的钢丝绳(6)的一端为A端(40),其另一端为B端(34),将该钢丝绳(6)的A端(40)固定在J支座(39)的外端上,并使钢丝绳(6)的B端(34)依序绕过H滑轮(25)、I滑轮(26)、G滑轮(24)、J滑轮(27)、F滑轮(23)、E滑轮(22)、C滑轮(13)、D滑轮(14)、在单点系泊液滑环上半体(16)上缠绕3圈后,再依序绕过B滑轮(10)、A滑轮(9)、K滑轮(29)、N滑轮(32)、L滑轮(30)和M滑轮(31)后,将钢丝绳B端(34)固定在H支座(35)的内端上;实现液压油缸(28)通过钢丝绳(6)驱动甲、乙牵引滑轮组的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军奎,田树海,朱凯,李贺龙,张金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