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波辐射制备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量子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8340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辐射制备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量子点的方法,在水相中将镉盐、氧化镉或氢氧化镉与水溶性巯基化合物混合,注入采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与碲粉反应生成的碲氢化钠或碲氢化钾,得到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前体溶液,然后将此溶液置于微波辐射专用的玻璃管中,在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辐射,制备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量子点。本方法完全在水相中进行,操作安全,快速简便,毒性小,原料安全易得,所得的近红外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有很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质和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广泛用于生物检测和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及生物分析检测
,涉及一种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量子点,是一类由II -VI或II I- V族元素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激子波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粒。半导体纳米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其光学性质随粒子尺寸变化而变化,同时其发光效率与体相材料相比也有很大的提高。1998年Alivisatos和Nie SM等分别首次报道了利用半导体纳米晶替代有机荧光染料作为生物分子标记物,成功地标记了铁转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Science, 1998,281,2013-2016; Science, 1998,281,2016-2018)预示了纳米晶在生物标记检测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近红外荧光成像被广泛的认为是一种高效的高分辨、高灵敏的生物成像方法,因为其具有使生物自荧光背景最小化、在近红外窗口(700-900nm)能增强激发光的渗透和发射光穿透组织(Nat. Biotechnol. 2001, 19,316-317 ;Nat. Med. 2003, 9, 123-128 ;Angew. Chem. Int. Ed. 2008,47,28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辐射制备水溶性近红外碲化镉量子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将摩尔比为(1.5~5):1的NaBH4或KBH4和Te粉置于水中,在0℃~30℃下静置反应7h~30h,得到NaHTe或KHTe溶液;b、配制镉源浓度为0.0005mol/L~0.1mol/L的水溶性巯基化合物水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7~13,注入NaHTe或KHTe溶液,得到CdTe前体溶液,氮气保护下存放;c、将CdTe前体溶液在功率15W~1000W,温度130℃~200℃下微波辐射加热3min~60min,得到不同发光波长的水溶性近红外CdTe量子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钟旖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