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异)醛制成的子层的具有阻尼性能的膜层压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781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异)醛制成的子层的具有阻尼性能的膜层压体。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层压体,由至少三个各自包含至少一种增塑剂和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醛的层A、B和C形成,其中-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具有18.5至23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至少一个内层B包含具有12至18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层A、B或C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该膜层压体可以用于制造用于汽车、飞机、船舶、建筑窗玻璃、立面部件的玻璃/膜层压体/玻璃复合体,或用于制造光伏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由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异)醛制成的子层的具有阻尼性能的膜层压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适合作为复合安全玻璃(Verbundsicherheitsgläser)中的中间层的膜层压体,所述膜层压体由至少三个基于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正)醛(Polyvinyl(n)acetal)和/或聚乙烯醇缩(异)醛(Polyvinyl(iso)acetal)的层形成并对声音具有好的阻尼性能。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适合作为复合安全玻璃中的中间层的膜层压体,所述膜层压体由至少三个基于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正)醛和/或聚乙烯醇缩(异)醛的层形成并具有优良的穿透性能(Penetrationseigenschaft)。现有技术复合安全玻璃通常由两个玻璃板和连接玻璃板的中间膜组成。作为膜材料主要使用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其可通过使聚乙烯醇与正丁醛反应获得。复合窗玻璃的日益重要的特征是其隔音性能,其可以通过相应的中间层膜来调节。为此,经常使用具有2至5个子层的中间膜,其中各子层在其机械强度方面有差别,并由此通过机械脱耦合实现隔音。可以例如通过所述膜的增塑剂含量或者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中的聚乙烯醇基或聚乙酸乙烯酯基的比例,来设定基于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的膜的不同机械强度。通常,PVB膜的机械强度可以通过其增塑剂含量,或者通过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中的聚乙烯醇基团或聚乙酸乙烯酯基团的比例来加以调节。例如,US5,340,654或WO2006/102049因此描述多层系统,其中第一层包含具有高残留乙酸酯含量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第二层包含具有低残留乙酸酯含量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类似地,WO2008/137367描述多层体系,其中由聚乙烯醇缩丁醛制成的子层(Teilschicht)在聚乙烯醇含量方面不同。由于不同的残留乙酸酯含量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基团比例,各子层具有不同的增塑剂含量,并因此具有不同的机械强度。由此实现机械脱耦合和因此改善的隔音。已知的多层膜基于可通过使聚乙烯醇与正丁醛反应获得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使用具有不同聚乙烯醇或聚乙酸乙烯酯含量的聚乙烯醇缩(正)丁醛,获得各层的不同的增塑剂含量。这样导致各层的机械性能不同,这些差异越大,层压体的隔音越好。优良的隔音通常导致差的机械性能。此外,各层是不相容的,即在其间几乎不存在机械粘合,并且可能彼此相对滑动。不相容的各层不再能彼此混合,因此这些膜层压体只能差地循环进入工艺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因此是制造具有隔音性能的膜层压体,由于对使用的含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加以选择,所述膜具有高的增塑剂相容性和因此显示优良的隔音。现已意外地发现包含至少一个基于聚乙烯醇缩(异)醛的层的膜层压体具有优良的增塑剂相容性和由于不同的机械强度具有优良的阻尼性能。不使用聚乙烯醇缩(异)醛的膜层压体例如由WO2006/102049A1、WO2011/078314A1、WO2011/081190A1、WO2011/024788A1、US2007014976和JP2011042552已知。其中并未描述聚乙烯醇缩(异)醛的有利性能。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由至少三个层A、B和C形成的膜层压体,各层包含至少一种增塑剂和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醛,其中-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具有18.5至23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至少一个内层B包含具有12至18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层A、B或C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本专利技术的膜层压体优选包含至少一个,特别是两个含有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正)醛的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膜层压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两个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的层。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一变型方案中,膜层压体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异)醛,内层B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正)醛。备选地,两个外层A和C可以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正)醛,且内层B可以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膜层压体可以仅由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的层A、B和C形成,即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异)醛,且内层B包含至少与层A和C不同的聚乙烯醇缩(异)醛。根据ISO16940:2008,基于阻尼性能,对由层压在两个2mm厚的玻璃板之间的0.8mm厚的中间层膜形成的测试试样测定本专利技术的膜层压体的隔音作用。在各情况下测定第一模式。本专利技术的膜层压体的隔音作用在后续玻璃层压体的应用温度下应是最大的。在汽车窗玻璃中,因为板在冬季被加热,在夏季由空调系统制冷,所以应用温度大约为20℃。在上述测量布置中,优选在17.5至22.5℃的温度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膜显示最大的阻尼,特别是阻尼值为超过19%,优选超过20%和更优选超过2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各层包含通过在各情况下用“正-”(即直链化合物)或“异-”醛或酮化合物(即支链化合物)使聚乙烯醇缩醛化获得的聚乙烯醇缩醛。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聚乙烯醇缩(异)醛优选通过使至少一种聚乙烯醇与一种或多种包含4至10个碳原子并在酮基团的α位或β位处具有至少一个支化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反应获得。用来制造聚乙烯醇缩(异)醛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在各层中可以相同或不同。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异)醛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在不同的层中优选相同;不同的层中的聚乙烯醇缩(异)醛更优选是化学相同的,即它们具有相同的聚乙烯醇基和聚乙酸乙烯酯基比例以及相同的聚合度。特别地,使用异丁醛来制造聚乙烯醇缩(异)醛。当制造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聚乙烯醇缩(异)醛时,除所述支链酮化合物之外,也可另外使用一种或多种包含2至10个碳原子的未支化的脂肪族酮化合物用于缩醛化。优选使用正丁醛和/或乙醛与异丁醛的混合物。由支链酮化合物产生的聚乙烯醇缩(异)醛中的缩醛基比例应大于支化和未支化的缩醛基总和的60mol%,优选大于80mol%。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聚乙烯醇缩(正)醛特别由至少一种聚乙烯醇与一种或多种包含2至1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未支化的酮化合物反应产生。为此优选使用正丁醛。当制造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聚乙烯醇缩(正)醛时,除所述未支化的酮化合物之外,也可另外使用一种或多种包含4至10个碳原子的支化脂肪族酮化合物用于缩醛化。优选使用正丁醛和/或乙醛与异丁醛的混合物。由未支化的酮化合物产生的聚乙烯醇缩(正)醛中的缩醛基比例应大于支化和未支化的缩醛基总和的60mol%,优选大于80mol%。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聚乙烯醇缩(异)醛和聚乙烯醇缩(正)醛)的不同层中的聚乙烯醇可以在每一情况下相同或不同,为纯物质的形式或为具有不同的聚合度或水解度的聚乙烯醇的混合物形式。不同层中的聚乙烯醇缩醛(聚乙烯醇缩(异)醛和聚乙烯醇缩(正)醛)的聚乙酸乙烯酯含量可以通过使用水解至相应比例的聚乙烯醇来调节。聚乙烯醇缩醛的极性受聚乙酸乙烯酯含量的影响,由此各个子膜的增塑剂相容性和机械强度也变化。也可使用多种醛或酮化合物的混合物来进行聚乙烯醇的缩醛化。各层优选包含基于该层,聚乙酸乙烯酯基比例,各自相同或不同,为0.1至15重量%,优选0.1至8重量%和特别是0.1至3重量%的聚乙烯醇缩(异)醛和/或聚乙烯醇缩(正)醛。0.1至2重量%的聚乙酸乙烯酯基比例是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膜层压体,由至少三个层A、B和C形成,各层包含至少一种增塑剂和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醛,其特征在于????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具有18.5至23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至少一个内层B包含具有12至18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层A、B或C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2 EP 11175084.01.膜层压体,由至少三个层A、B和C形成,各层包含至少一种增塑剂和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醛,其特征在于-两个外层A和C包含至少一种具有18.5至23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至少一个内层B包含具有12至18重量%的聚乙烯醇基比例的聚乙烯醇缩醛,和-层A、B或C的至少一个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其中两个外层A、C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异)醛,且内层B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正)醛,或者两个外层A、C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正)醛,且内层B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异)醛,或者两个外层A、C包含至少一种各自相同或不同的聚乙烯醇缩(异)醛,且内层B包含至少一种不同于层A和C的聚乙烯醇缩(异)醛。2.根据权利要求1的膜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层A、B或C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醇缩(正)醛。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迈泽J贝克胡伊岑M施托伊尔U凯勒M弗兰克
申请(专利权)人:可乐丽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