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伟超专利>正文

大口径铜管连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8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的铸造工艺,尤其是一种大口径铜管的连铸工艺,它依次包括熔炼、连铸成管形坯、拉拔成型,该工艺减少了铸造缺陷,减少了消耗,提高了成材率,简化了加工工序,省却了大型挤压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的铸造工艺,尤其是一种大口径铜管的连铸工艺。铜管作为压力加工的型材,其制造工艺要经过熔炼、铸造、压力加工等过程,才能形成产品;铜在铸造时容易产生疏松、气孔、裂纹等缺陷,废品率较高,目前,国内均采用铜锭压制成型,特别是大口径铜管的压力加工,需要吨位很大的挤压设备,投资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品率高、投资少、成本低的大口径铜管连铸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口径铜管连铸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首先将金属铜熔炼成铜液,再将铜液直接流入与坩锅底部相连接的水冷结晶器,通过结晶器有序地激冷,使铜溶液不断地结晶凝固成管形坯,再通过拉引装置连续拉出各种长度尺寸的铜管。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有(1)、减少了铸造缺陷。铜管在连铸过程中,铜溶液由坩锅底部直接流入结晶器,在有序地激冷过程中逐渐地凝固,这不但有效地克服了铸造缺陷,同时又获得了均匀致密的金相组织,从而提高了铜材的耐磨、耐水压等性能;(2)、减少了消耗,提高了成材率。本专利技术连铸工艺,铸件本身没有浇口和冒口,通常采用模铸时,浇口和冒口的重量至少要占铸件重量的30-50%,甚至一倍,很不经济, 本专利技术在提高成材率方面显效特别突出。(3)、简化了加工工序,省却了大型挤压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成本。由于采取了特殊设计的结晶器型腔,连铸出的产品是管型坯,因此,在压力加工时就省却了加温。穿孔等工序,可在普通的拉拔设备上拉制成各种尺寸的型材,由于减少了许多工序,因此明显地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又减轻了对大型设备的投资。下面结合附图和事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工艺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将金属铜在坩锅3内熔炼成铜液2,打开堵塞1,将铜液从坩锅3的浇口4流入与坩锅底部相连接的水冷结晶器5,在结晶器5内有序地激冷,使铜液不断地结晶凝固成铜管6,再通过拉引装置7拉出所需长度的大口径铜管,完成了整个的连铸过程。上述连铸出的大口径铜管经酸洗后,可直接进行压力加工,以制造出各种形状、不同口径的铜管。权利要求一种大口径铜管连铸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金属铜熔炼成铜液,再将铜液直接流人与坩锅底部相连接的水冷结晶器,通过结晶器有序地激冷,使铜溶不断地结晶凝固成管形坯,再通过拉引装置连续拉出各种长度尺寸的铜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的铸造工艺,尤其是一种大口径铜管的连铸工艺,它依次包括熔炼、连铸成管形坯、拉拔成型,该工艺减少了铸造缺陷,减少了消耗,提高了成材率,简化了加工工序,省却了大型挤压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成本。文档编号B22D11/041GK1442252SQ02110090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5日专利技术者蔺伟超 申请人:蔺伟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口径铜管连铸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金属铜熔炼成铜液,再将铜液直接流入与坩锅底部相连接的水冷结晶器,通过结晶器有序地激冷,使铜溶不断地结晶凝固成管形坯,再通过拉引装置连续拉出各种长度尺寸的铜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蔺伟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