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系统、图像保管装置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672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1:43
实施方式涉及可以适当地连续再生四维数据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保管装置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保管装置与再生控制装置。所述图像保管装置将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即四维数据与控制该四维数据再生的控制信息一同保管。所述再生控制装置将所述一系列体数据组与所述控制信息一同从所述图像保管装置中取得,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连续再生取得的一系列体数据组。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识别是属于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的体数据的识别信息及针对一系列体数据组中作为连续再生基准使用的体数据识别是基准体数据的识别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system)、图像保管装置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X 射线 CT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MRI (Magneticl Resonance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存在可收集四维医用图像数据(data)的装置。所谓四维医用图像数据(以下,称为4D数据)是指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三维医用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体数据(volume data))组。该4D数据通过连续再生描述对 象物的动态。例如,描述血管内流动的血液的动态或伴随心跳的心脏的动态、伴随呼吸的肺部的动态等。在此,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收集到的4D数据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的计算机系统连续再生、或暂且保管至图像保管装置后通过其他工作站(work station)或终端装置连续再生。但,例如保管至图像保管装置内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哪种体数据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因此,以往通过由操作者从所有体数据组中手动确定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并将确定的体数据组设定为4D数据来实现工作站或终端装置中的连续再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当连续再生4D数据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保管装置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保管装置与再生控制装置。所述图像保管装置将随着时间的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即四维数据与控制该四维数据再生的控制信息一同保管。所述再生控制装置将所述一系列体数据组与所述控制信息一同从所述图像保管装置中取得,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所取得的一系列体数据组连续再生。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识别是属于随着时间的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的体数据的识别信息以及针对一系列体数据组中作为连续再生基准使用的体数据识别是基准体数据的识别信息。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及方法,可以适当连续再生4D数据。附图说明图I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2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图。图3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图。图4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处理的一示例的图。图5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画质变更的图。图6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体数据组的连续再生的图。图7为表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图8为表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图9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一系列体数据组的图。图10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的图。图11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2为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的图。图13为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体数据组的连续再生的图。图14为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的图。图15为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体数据组的连续再生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图像处理系统、图像保管装置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I实施方式)首先,针对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I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I的构成例的图。如图I所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I包括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如图I所示,各装置通过例如医院内设置的院内LAN (Local Area Network)2,从而处于可直接或间接地互相通信的状态。例如,当图像处理系统 I 内导入有 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 ion System)时,各装置根据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互相发送、接收医用图像数据等。在此,在第I实施方式中,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在根据DICOM标准将自身装置收集到的4D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发送至图像保管装置120时,将控制该4D数据再生的控制信息作为DICOM标准的附带信息附带在各体数据中。另一方面,工作站130或终端装置140将图像保管装置120内保管的4D数据与控制信息一同取得,并根据该控制信息连续再生一系列体数据组。另外,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信息的附带也可以由工作站130等事后进行。首先,对各装置进行简单说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为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装置、MRI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由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形成的SPECT-CT装置、由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形成的PET-CT装置、或其装置组等。另外,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收集4D数据,并将收集到的4D数据以根据DICOM标准的数据构造(以下,称为DICOM数据构造)的形式发送至图像保管装置120内。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所谓DICOM数据构造是指医用图像数据自身附带有附带信息的构造。图2为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ICOM数据构造的图。如图2所示,附带信息为数据要素的集合体,各数据要素包括标签(tag)、数据类型(值表示=ValueRepresentat ion)、数据长及数据。标签如以下所例示,是组(group)号与数据要素号的组合。组号识别数据要素的种类,数据要素号在同一组内识别数据要素。并且,数据类型识别数据要素的数据类型,数据长表示数据的长度,数据是与标签对应的数据本身。另外,以下例示的标签是DICOM标准规定的标准标签,但在DICOM标准中,除标准标签以外,还可以使用制造商独有的私用(private)标签。(0008,0020)检查日期(0008,0030)检查时间 (0008,0060)医疗影像设备(modality) ID(0010,0010)患者(0010,0020)患者 ID(0028,0010)像素的行数(0028,0011)像素的列数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医用图像数据的数据库(database)。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将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来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存储至存储部,并将其保管。工作站130及终端装置140是从图像保管装置120中取得图像保管装置120内保管的医用图像数据,并将取得的医用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处理装置(以下也称为再生控制装置)。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工作站130及终端装置140取得图像保管装置120内保管的DICOM数据构造的4D数据,并对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同时连续再生体数据组。其结果,观察者即医师或检查技师可以观察对象物的动态。另外,例如工作站130有时被定位为对医用图像数据进行高度图像处理的装置。并且,例如,终端装置140有时被定位为由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操作的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系统具备:图像保管装置,将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即四维数据与控制该四维数据再生的控制信息一同保管;和再生控制装置,将所述一系列体数据组与所述控制信息一同从所述图像保管装置中取得,并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取得的一系列体数据组进行连续再生,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识别是属于随着时间变化收集到的一系列体数据组的体数据的识别信息、以及针对一系列体数据组中作为连续再生的基准使用的体数据识别是基准体数据的识别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越伸介原拓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