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形装置,包括下型单元和上型单元。当上型单元接近下型单元时,两金属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下型单元具有与成形型腔连通的蓄留室,下型单元包含有减压机构和推压机构。熔融材料蓄留在蓄留室内,在下型单元和上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的状态下,减压机构减少成形型腔内的压力,然后,上型单元压下下型单元的下型夹持体,与此同时,推压机构的压射杆将熔融材料压入成形型腔内。其结果是可提高成形作业的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用于在型腔内成形各种产品的成形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成形装置,有如图17所示的提案。该成形装置,包括固定金属型113和金属型夹持体115。固定金属型113可拆装地安装在金属型夹持体112上,而金属型夹持体112则固定在工作台111上。金属型夹持体115相对于上述金属型夹持体112来说,可沿上下一对的导轨114在前后方向(图17的左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金属型夹持体115上,安装了可拆装的活动金属型116。此外,在上述工作台111的右侧,安装有用于在由固定金属型113和活动金属型116合模所形成的型腔内注入铝等熔融金属从而使产品成形的压射机构117。该压射机构117,具备有一套筒118,该套筒118贯穿上述金属夹持体112,并包括有一与固定金属型113连通的熔融金属蓄留室119。在该套筒118的一端,设有熔融金属注入口120。压射杆121插入上述蓄留室119的内部,通过液压缸(cylinder)122作往复运动。上述成形装置,在相对于固定金属型113将活动金属型116闭合的状态下,把熔融金属从注入口120注入蓄留室119内,然后由液压缸(cylinder)122推动压射杆121前进,使蓄留室119内的熔融金属压入型腔内。因此,成形作业由合模、注入熔融金属以及压入熔融金属等三道工序构成,工序多而导致成形作业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大。此外,上述成形装置是在合模后通过对型腔内进行减压,来防止压射成形时型腔内的空气混入熔融金属的。但是,如果采用高负压来进行该减压动作的话,外部空气将从压射杆121的外周面与套筒118内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进入蓄留室119的上部。这样空气有可能被吸入型腔一侧,熔融金属里就会混入细微气泡,从而使得成形产品的质量降低。因此,很难提高负压的压力,这对提高成形产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成形作业效率以及成形产品质量的成形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形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型单元和与该第一金属型单元面对面配置的第二金属型单元,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能相互接近或远离,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在相互接近进行合模时,两金属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型单元上设有与上述成形型腔连通的蓄留室,熔融材料被蓄留在该蓄留室里,另外还包括有在上述第一及第二金属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的状态下,将上述蓄留室里的熔融材料压入成形型腔里的推压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成形装置主要部件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成形装置中金属型单元打开状态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下型单元的下型夹持体为倾斜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蓄留室内容纳有熔融金属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上型单元的上型夹持体配置在中间高度位置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下型单元与上型单元的合模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成形装置整体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成形装置的下型单元向侧面移动状态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金属型单元姿势变更状态的截面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7是表示以往的成形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7对成形装置整体的概略构成作一说明。在下端支承架11的下面设有腿部12,在下端支承架11上面的多个部位(本实施例为4处)设有向上相互平行的导向支柱13。在上述导向支柱13的上端部之间,水平架设有上端支承架14。在上述各导向支柱13的上部,装有可作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板15。该升降板15由朝下安装于上述上端支承架14的多个(图示仅为1个)升降缸16的活塞杆17驱动,进行升降运动。在上述下端支承架11的上面,位于上述多个导向支柱13之间装设有作为第1金属型单元的下型单元21。此外,在上述升降板15的下面,装设有作为第2金属型单元的上型单元22。该下型单元21和上型单元22,构成金属型单元23。在此,以图1、图2为主,对金属型单元23的下型单元21和上型单元22的构成进行说明。构成图2所示下型单元21的基板24,是由未作图示的夹紧机构固定在图7所示的上述下端支承架11上面的。水平支承板25,通过铰接机构26安装在上述基板24的上面,该水平支承板25,相对于上述基板24可作上下方向的倾斜运动。在上述基板24和水平支承板25之间,设有让水平支承板25进行倾斜运动的倾动机构27。该倾动机构27,由水平支撑于上述基板24上面的倾动缸28,以及被该倾动缸28的活塞杆29驱动的凸轮构件30构成。锁定杆31,可作左右方向倾动地支撑在上述基板24的左端,并通过突出于上述倾动缸28左端的活塞杆33,被维持在锁定位置。在上述水平支承板25的上面,左右各固定有1对基座34,在该基座34上,向上相互平行地装设有构成呈圆柱状的导向机构的导向杆35。在上述两个导向杆35上,通过圆筒状套筒361安装有可作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的下型夹持体36。在上述下型夹持体36的上面中央部位,装有可拆装的下型37。在上述基座34的上端面和上述下型夹持体36的内套筒361的下端面之间,通过作为悬浮维持机构的螺旋弹簧38,将下型夹持体36始终弹性悬浮维持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下型夹持体36和下型37,构成可动构件。在上述水平支承板25的中央部位上面装有基座39,在该基座39上,垂直向上安装有作为构成推压机构推压杆的压射杆40。在上述下型夹持体36与下型37的中央部位,沿上下方向嵌入固定有圆筒体41。导向构件43,嵌合在上述下型夹持体36的下面中央部位,并由未作图示的螺栓等固定在上述下型夹持体36上。上述压射杆40的上端部位,被插在形成于上述导向构件43的插孔431和上述圆筒体41的内周面411内。把由上述圆筒体41的内周面411和压射杆40上端面形成的有底圆筒状空间,作为熔融金属等被成形材料的蓄留室42。熔融金属45,从上方注入该蓄留室42内。以下,说明安装在上述升降板15的上型单元22。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上型夹持体51的上面的多个部位连接有连接构件52,该连接构件52由未作图示的夹紧机构固定在图7所示上述升降板15的下面。在上述上型夹持体51的下面左右两侧,对应于上述下型单元21的导向杆35,左右各设置有1对导向筒体53。当上型单元22下降时,导向杆35被嵌入导向筒体53内,而上型夹持体51则沿导向杆35移动。在上述上型夹持体51的下面中央部位,装有可拆装的上型54。在上型夹持体5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型54的支撑杆55。而用于成形规定形状产品的型腔75,则由形成于该上型54的第2成形面541和形成于上述下型37的第1成形面371所形成。以下,说明作为安装在上型单元22以及下型单元21间的减压机构的第1减压机构65以及第2减压机构68。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形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型单元和与该第一金属型单元面对面配置的第二金属型单元,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能相互接近或远离,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在相互接近进行合模时,两金属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金属型单元和第二金属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型单元上设有与上述成形型腔连通的蓄留室,熔融材料被蓄留在该蓄留室里,另外还包括有在上述第一及第二金属型单元之间形成成形型腔的状态下,将上述蓄留室里的熔融材料压入成形型腔里的推压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彰,
申请(专利权)人:寿原金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