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及设于后壳内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后壳上设有一卡合板,该卡合板卡住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从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后壳下端设置一倒“L”形卡合板,以卡合液晶显示模组,进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其结构简单,易组装,能有效的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及薄型化,且在需要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方便拆卸,能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玻璃基板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现有的液晶显不装置一般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及设于后壳内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般通过螺丝从前往后锁合固定安装于后壳内,再将前壳卡合安装于后壳上。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外框100上设有螺丝安装区300,该螺丝安装区300上设有螺丝孔500,螺丝穿过该螺丝孔500将液晶显示模组安装于后壳内,由于螺丝安装区300的设置,前壳需相应设置较宽的边框以遮挡螺丝安装区300,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相应增加。同时,由于固定方式是螺丝从前往后固定,相应的增加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生产技术不断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逐步趋向窄边框及薄型化发展,而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的方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液晶显示装置边框宽度及整体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结构简单,易组装,能有效的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及薄型化,且能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及设于后壳内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后壳上设有一卡合板,该卡合板卡住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从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所述后壳包括底板、连接于底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与第二侧板及连接于底板并与第一、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三侧板,该底板与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卡合板呈倒“L”形,其靠近第三侧板设于底板上。所述卡合板包括垂直连接于底板的承载部及垂直连接于该承载部自由端的卡合部,该承载部、卡合部及底板形成一卡合槽,该卡合槽用于容置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所述承载部、底板、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一体成型制成。所述承载部、底板、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用于容置线缆。所述前壳包括框体及由框体一侧延伸设置的挡板,该挡板对应后壳的开口设置,组装后,所述挡板完全覆盖该开口。所述框体及挡板一体成型制成。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框、容置于背框内的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后壳下端设置一倒“L”形卡合板,以卡合液晶显示模组,进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其结构简单,易组装,能有效的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及薄型化,且在需要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方便拆卸,能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 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后壳2、与后壳2配合设置的前壳4及设于后壳2内的液晶显不模组6,所述后壳2上设有 ^合板202,该卡合板202用于卡合液晶显示模组6,进而将液晶显示模组6固定于后壳2内。其结构简单,易组装,能有效的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及薄型化,且在需要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方便拆卸,能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所述后壳2包括底板22、连接于底板22相对两侧的第一与第二侧板24、26及连接于底板22并与第一、第二侧板24、26连接的第三侧板28,该底板22与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24、26、28围成一具有开口 468的容置空间864,所述液晶显示模组6容置于该容置空间864 内。所述卡合板202呈倒“L”形,其靠近第三侧板28设于底板22上,所述卡合板202包括垂直连接于底板22的承载部204及垂直连接于该承载部204自由端的卡合部206,该承载部204、卡合部206及底板22形成一卡合槽406,该卡合槽406用于容置液晶显示模组6的下端。所述承载部204、底板22、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24、26、28之间形成一容置槽486,用于容置线缆。优选的,所述承载部204、底板22、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24、26、28 —体成型制成。所述前壳4包括框体42及由框体42 —侧延伸设置的挡板422,该挡板422对应后壳2的开口 468设置,组装后,所述挡板422完全覆盖该开口 468,以防止灰尘等落入。优选的,所述框体42及挡板422 —体成型制成。组装时,先将液晶显示模组6由后壳2的开口 468插入容置空间864内,至液晶显示模组6的下端完全容置于卡合槽406内,然后,将前壳4扣合于后壳2上,这时,挡板422完全覆盖开口 468,进而将液晶显示模组6固定于前壳4与后壳2之间。所述液晶显示模组6包括背框62、容置于背框62内的液晶显示面板64及背光模组(未图示),所述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64提供分布均匀的面光源,以保证液晶显示模组6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后壳下端设置一倒“L”形卡合板,以卡合液晶显示模组,进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其结构简单,易组装,能有效的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及薄型化,且在需要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方便拆卸,能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 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及设于后壳内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后壳上设有一卡合板,该卡合板卡住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从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底板、连接于底 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与第二侧板及连接于底板并与第一、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三侧板,该底板与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板呈倒“L”形,其靠近第三侧板设于底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板包括垂直连接于底板的承载部及垂直连接于该承载部自由端的卡合部,该承载部、卡合部及底板形成一卡合槽,该卡合槽用于容置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底板、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一体成型制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底板、第一、第二及第三侧板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及设于后壳内的液晶显示模组,所述后壳上设有一卡合板,该卡合板卡住液晶显示模组的下端,从而将液晶显示模组固定于后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刚,杨流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