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392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瓦片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第二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以及第四子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所述第三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子边框与所述第四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子边框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沟槽;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子边框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沟槽;所述第四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沟槽相匹配的插装部,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和插装部与相邻组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成本低,安装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供电装置制作工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通过固定成型为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封装边框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再配合上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供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组件是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组件表面时会产生光生电流。通常,在屋顶上安装传统的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需要先在屋顶上设置专用·的支架,然后在所述支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这样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专用的支架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该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可代替瓦片铺设于屋顶顶部,无需额外占用空间且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该瓦片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第二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以及第四子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所述第三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子边框与所述第四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子边框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匹配,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子边框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沟槽;所述第四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沟槽相匹配的插装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和插装部与相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沟槽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的上表面,开口向上;所述第二沟槽位于所述第三子边框的下表面,开口向下。 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封装边框为铝合金封装边框。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第二子边框相互垂直。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当所述光伏组件位于屋顶横梁处时,通过固定螺丝与所述横梁进行固定。优选的,在上述光伏组件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固定螺丝与其相邻的光伏组件进行固定。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瓦片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第二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以及第四子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所述第三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子边框与所述第四子边框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匹配,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子边框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沟槽;所述第四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沟槽相匹配的插装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和插装部与相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本技术所述光伏组件能够如瓦片一样直接铺设在屋顶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实现与相邻光伏组件的连接,在第二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三沟槽与插装部实现与相邻的光伏组建的连接。一方面,无需专用的支架,降低了 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无需额外占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瓦片光伏组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瓦片光伏组件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瓦片光伏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瓦片光伏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连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在屋顶上安装传统的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需要先在屋顶上设置专用的支架,然后在所述支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这样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使建筑物的外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专用的支架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针对上述问题,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使用具有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双重功能的建筑一体型光伏组件,将建筑材料与光伏组件融为一体,是光伏组件结构更加合理。另外,建筑一体型光伏组件可以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可以在新建的建筑物或是翻新建筑物的过程中一次安装完成,即可以同时完成建筑施工与光伏组件的安装施工,大大降低安装费用、施工费用,降低安装成本,便于光伏发电装置的推广普及。所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用瓦片光伏组件。将光伏组件通过搭接、咬合的方式实现相互之间连接,使所述瓦片光伏组件可以如建筑用瓦片一样铺设于屋顶上,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不需要专用的支架,成本较低,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基于上述研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瓦片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第二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以及第四子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所述第三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子边框与所述第四子边框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匹配,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子边框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沟槽;所述第四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沟槽相匹配的插装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和插装部与相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搭接的方式实现第一方向上组件间的无缝连接,通过所述第三沟槽与插装部与相邻光伏组件相互咬合的方式实现第二方向上组件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所述光伏组件能够如建筑用瓦片一样铺设于屋顶上,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且安装不需要专用支架,不占用额外空间,降低了成本。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瓦片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子边框、第二子边框、第三子边框以及第四子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子边框与所述第三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子边框与所述第四子边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子边框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三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匹配,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与相邻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子边框背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沟槽;所述第四子边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沟槽相匹配的插装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和插装部与相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祥刘仁王徐龙林应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