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999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盘轴承,包括内圈(1)和外圈(2),所述内圈(1)的上端部与所述外圈(2)的上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所述内圈(1)的下端部与所述外圈(2)的下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4);所述第一密封件(3)和所述第二密封件(4)中,至少一者的外侧设有防止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的辅助密封圈,并该辅助密封圈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内圈(1)或外圈(2)固定连接。该转盘轴承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内圈(1)和外圈(2)之间的密封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进而能够防止转盘轴承失效,从而避免转盘轴承成本和高昂的更换成本的支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转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转盘轴承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的变桨轴承、偏航轴承设计寿命达20年,目前使用中经常出现加油量过多、注油不均匀、积油袋更换不及时、排油受阻以及密封圈老化等问题而导致橡胶密封圈脱落,轴承在80-100米的高空中运行,一旦发生,由于无法及时发现,一般都会导致轴承失效。当轴承失效后,需要进行更换,由于发电机组处于高空,并且重量庞大,因而需要专门的可进行高空作业的超大吨位起重机以及其他专门设备才能进行更换,因而更换费用高昂,目前可达50-60万元,该更换费用是一个单纯的轴承价格的10倍。并且,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等转盘轴承是风电机组中的最薄弱环节,其一旦发生损坏,将会导致严重后果,而结构老化脱落或被油压顶开是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发生损坏的最主要原因。 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转盘轴承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其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转盘轴承,该转盘轴承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密封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进而能够防止转盘轴承失效,从而避免转盘轴承成本和高昂的更换成本的支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盘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上端部与所述外圈的上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内圈的下端部与所述外圈的下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中,至少一者的外侧设有防止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的辅助密封圈,并该辅助密封圈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内圈或外圈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侧均设有所述辅助密封圈;并所述第一密封件外侧的辅助密封圈定义为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件外侧的辅助密封圈定义为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在所述转盘轴承的轴向上相错开,以便所述外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高于所述内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固定于内圈上的第一直段部、及与所述外圈贴合密封的第一燕尾部;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固定于外圈上的第二直段部、及与所述内圈贴合密封的第二燕尾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第一直线型密封圈,该第一直线型密封圈覆盖于所述第一直段部的外侧,并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圈上,以其另一端抵压所述第一燕尾部;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第二直线型密封圈,该第二直线型密封圈覆盖于所述第二直段部的外侧,并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圈上,以其另一端抵压所述第二燕尾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还包括第一折弯型密封圈,该第一折弯型密封圈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圈上,并覆盖第一燕尾部与外圈之间的密封部位,直至发生折弯而覆盖于第一直线型密封圈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第二折弯型密封圈,该第二折弯型密封圈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圈上,并覆盖第二燕尾部与内圈之间的密封部位,直至发生折弯而覆盖于第二直线型密封圈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第一折弯型密封圈,该第一折弯型密封圈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圈上,并覆盖第一燕尾部与外圈之间的密封部位,直至发生折弯而覆盖于第一直段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第二折弯型密封圈,该第二折弯型密封圈以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内圈上,并覆盖第二燕尾部与内圈之间的密封部位,直至发生折弯而覆盖于第二直段部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辅助密封圈的材料为金属或高分子材料。优选地,所述辅助密封圈通过螺钉配合、铆合、焊接方式或粘接方式连接于相对应外圈或内圈上。优选地,所述辅助密封圈为整体的环形件,或者为分段组成的环形组合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技术所提供的转盘轴承件的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中,至少一者的外侧设有防止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的辅助密封圈。在该种结构设计中,由于密封件的外侧设有辅助密封圈,并且该辅助密封圈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内圈或外圈固定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辅助密封圈的定位固定作用,转盘轴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即使由于密封圈老化也不会脱落,同时也不会由于油压过高而被顶开,因而仍能保证密封件发挥密封性能,防止转盘轴承失效。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转盘轴承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密封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进而能够防止转盘轴承失效,从而避免转盘轴承成本和高昂的更换成本的支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 内圈;2 外圈;3第一密封件;31第一直段部;32第一燕尾部;4第二密封件;41第二直段部;42第二燕尾部;5第一直线型密封圈;6第二直线型密封圈;7第一折弯型密封圈;8第二折弯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转盘轴承,该转盘轴承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密封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进而能够防止转盘轴承失效,从而避免转盘轴承成本和高昂的更换成本的支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图2和图3,图I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在基础技术方案中,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转盘轴承包括内圈I和外圈2,内圈I的上端部与外圈2的上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内圈I的下端部与外圈2的下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4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I至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中,至少一者的外侧设有防止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的辅助密封圈,并该辅助密封圈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内圈I或外圈2固定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辅助密封圈的定位固定作用,转盘轴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即使由于密封圈老化也不会脱落,同时也不会由于油压过高而被顶开,因而仍能保证密封件发挥密封性能,防止转盘轴承失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础技术方案包括三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一为仅仅是第一密封件3的外侧设有辅助密封圈;二为仅仅是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设有辅助密封圈;三为是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均设有辅助密封圈;该三种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如图I至图3所示,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均设有辅助密封圈;并且,第一密封件3外侧的辅助密封圈定义为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件4外侧的辅助密封圈定义为第二密封圈。如图I至图3所示,内圈I和外圈2在转盘轴承的轴向上相错开,以便外圈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高于内圈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密封件3包括固定于内圈I上的第一直段部31、及与外圈2贴合密封的第一燕尾部32 ;第二密封件4包括固定于外圈2上的第二直段部41、及与内圈I贴合密封的第二燕尾部4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从而可以得到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具体地,如图I所示,第一密封圈包括第一直线型密封圈5,该第一直线型密封圈5覆盖于第一直段部31的外侧,并以其一端固定于内圈I上,以其另一端抵压第一燕尾部32 ;第二密封圈包括第二直线型密封圈6,该第二直线型密封圈6覆盖于第二直段部41的外侧,并以其一端固定于外圈2上,以其另一端抵压第二燕尾部42。在上述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盘轴承,包括内圈(1)和外圈(2),所述内圈(1)的上端部与所述外圈(2)的上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所述内圈(1)的下端部与所述外圈(2)的下端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和所述第二密封件(4)中,至少一者的外侧设有防止其脱落或被油压顶开的辅助密封圈,并该辅助密封圈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内圈(1)或外圈(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冶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