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702 阅读:6528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1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它包含扎杆和手柄,所述的扎杆为直杆,其尾端插入到手柄内,并与驱动电机连接,蓄电池位于驱动电机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连接,该蓄电池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扎钩的杆部为直杆,在捆扎钢筋时手部的转动幅度较小,大大的提高了捆扎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
技术介绍
在进行钢筋绑扎的施工过程中,都要使用到扎钩来对钢筋进行绑扎和定位,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扎钩大多为弯杆,在捆扎时利用手部旋转幅度较大,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工人工作时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扎杆和手柄,所述的扎杆为直杆,其尾端插入到手柄内,并与驱动电机连接,蓄电池位于驱动电机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连接,该蓄电池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扎钩的杆部为直杆,在捆扎钢筋时手部的转动幅度较小,大大的提高了捆扎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扎杆I、手柄2、驱动电机3、蓄电池4、底盖5。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扎杆I和手柄2,所述的扎杆I为直杆,在捆扎钢筋时手部的转动幅度较小,提高了捆扎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其尾端插入到手柄2内,并与驱动电机3连接,蓄电池4位于驱动电机3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3连接,该蓄电池4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2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5。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它包含扎杆(I)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扎杆(I)为直杆,其尾端插入到手柄(2)内,并与驱动电机(3)连接,蓄电池(4)位于驱动电机(3)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3)连接,该蓄电池(4)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2)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它包含扎杆和手柄,所述的扎杆为直杆,其尾端插入到手柄内,并与驱动电机连接,蓄电池位于驱动电机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连接,该蓄电池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扎钩的杆部为直杆,在捆扎钢筋时手部的转动幅度较小,大大的提高了捆扎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文档编号E04G21/12GK202672748SQ20122021455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东华, 张勇, 夏永进, 殷小明, 叶华容, 王晓明, 周伯军 申请人:江苏省国裕建设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钢筋绑扎用电动扎钩,它包含扎杆(1)和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扎杆(1)为直杆,其尾端插入到手柄(2)内,并与驱动电机(3)连接,蓄电池(4)位于驱动电机(3)的后方,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3)连接,该蓄电池(4)底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手柄(2)的底部设有通过螺纹旋接的底盖(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华张勇夏永进殷小明叶华容王晓明周伯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国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山西省晋中市联通] 2014年11月17日 16:56
    我想买你们的专利,方便给回电话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