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666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皮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包括机架、刮板装置,和车轮装置,?车轮装置与刮板装置固定在机架上,刮板装置下沿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表面接触,其特征是:机架前后连有牵引绳。?通过前后牵引绳带动车轮装置沿导轨来回运行,而使卸料小车在皮带上来回前进后退,简化了卸料小车行走装置,使车身内省去了体积庞大的驱动装置及传动装置,从而大幅减轻了卸料小车的重量与占地面积,减少了车身内部非正常摩擦与震动,从而增长了卸料小车的使用寿命,也使得卸料小车易于随皮带输送机吊挂或坐落于厂房屋架上,增大了后续均化库的有效库容,降低了投资及运行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浮法玻璃生产线的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皮带输送机上的一种轻便移动式卸料小车。技术背景浮法玻璃原料砂需在均化库经过横码堆放、竖切取料之成份均化过程。原料砂通过斗提机提升至库房上面的水平皮带输送机,由皮带输送机上前后移动的卸料小车卸料,达到原料砂在库房内薄层均匀铺设,库满后再由铲车取料,按工艺横码竖切均化原理实现原料砂均化。传统卸料小车的行走装置一般除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外,还包括设于卸料小车车身内的动力设备及传动装置,因此卸料小车不但重量沉而且体积庞大,不利于将卸料皮带输送机吊挂或坐落于厂房屋架上、也使得均化库有效库容有限,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小,重量轻的卸料小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它包括机架、刮板装置,和车轮装置,车轮装置与刮板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机架前后连有牵引绳。本技术通过前后牵引绳带动车轮装置沿导轨来回运行,而使卸料小车在皮带上来回前进后退,简化了卸料小车行走装置,使车身内省去了体积庞大的驱动装置及传动装置,从而大幅减轻了卸料小车的重量与占地面积,减少了车身内部非正常摩擦与震动,从而增长了卸料小车的使用寿命,也使得卸料小车易于随皮带输送机吊挂或坐落于厂房屋架上,增大了后续均化库的有效库容,降低了投资及运行成本。进一步地,刮板装置一端与机架铰接连接,刮板装置的另一端与机架之间连接导向移动装置。刮板前端的铰接连接方式及后端的导向移动装置使刮板与输送机皮带间的压力变得可调,从而能减少刮板与皮带间的磨损;另外,铰接连接使得刮板可以在皮带所在平面上转动,导向移动装置使刮板后端能随前端转动而在皮带上左右偏移,当出现皮带跑偏或偏料现象时,卸料小车头部可左右自动调心偏转,以弥补皮带不能设自动调心装置之不足。所述刮板装置一端与机架铰接连接是刮板装置的前端开有转动通孔,机架上与转动通孔相对位置开有相应通孔,穿过转动通孔与机架上相应通孔连有两端带有螺纹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套有与螺纹相应的螺母。所述两个螺母将第一连杆固定在机架上,当出现皮带跑偏或偏料现象时,刮板以转动通孔内的第一连杆为轴产生转动。所述导向移动装置包括两端带有螺纹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穿过机架上的通孔,在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套有与螺纹相应的螺母,第二连杆底端连有偏转支杆。导向移动装置使刮板后端能随着前端转动而在皮带上左右偏移,而偏转支杆不仅起到支撑刮板后端左右来回偏移的作用,而且刮板后端是通过偏转支杆与机架连接的。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两螺母之间贴近机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有浮动弹簧。上下设弹簧浮动,使得刮板与皮带的压力可调范围增大,刮板前端对皮带的磨损减小;采用这种连杆和螺母结构将弹簧压紧固定,减少了车身内部零件间非正常磨损与震动。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两螺母之间贴近机架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有浮动弹簧。使得刮板后端与皮带间的压力可调,减少了刮板后端与皮带间的磨损。进一步地,所述刮板装置包括侧立于皮带输送机上的两侧板,两侧板一端连接成闭合角,另一端互相分开,在两侧板内靠近闭合端横跨两侧板壁设有转动支板,转动支板上开有转动通孔,在两侧板内远离闭合端横跨两侧板壁设有侧立的偏转支板,偏转支板的壁上开有导向通道。所述两板侧立结构,使得砂料遇到刮板后能沿两板向皮带两边均匀落下;通过在刮板内设置转动支板与偏转支板,使得铰接部件及导向移动装置都被设置在刮板内 部,从而使得卸料小车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占地面积;所述导向通道将刮板绕转动弹簧压紧装置的转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使得刮板可以左右偏转一定角度。所述偏转支板壁上的对称位置开有两个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上分别连有导向移动装置。采用这种两个导向移动装置对称设置的结构比单独设置一个导向移动装置更平稳,在卸料小车受到的进料冲击较大时,仍能将砂料均匀卸下。所述牵引绳由设置在皮带输送机外的传动站牵引。可牵引卸料小车在皮带上匀速来回前进后退而不致增加车身重量。刮板装置设于机架的底侧,车轮装置设于机架的顶侧。将机架和车轮装置都设于车身上方,不但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也避免了除刮板外的车身其他部位与砂料接触,使得卸料均匀,也减少了清理工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2所示一种皮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它包括机架I、刮板装置2,和车轮装置3,车轮装置3设于机架I的顶侧,刮板装置2设于机架I的底侧,刮板装置2的下沿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表面接触,机架I前后连有牵引绳4,牵引绳4由设置在皮带输送机外的传动站牵引。刮板装置2包括侧立于皮带输送机上的两侧板,两侧板一端连接成闭合角7,另一端互相分开,在两侧板内靠近闭合端横跨两侧板壁设有转动支板8,转动支板8上开有转动通孔9,在两侧板内远离闭合端横跨两侧板壁设有侧立的偏转支板10,偏转支板10壁上的对称位置开有两个等长的导向通道11,27。刮板的两板优选等长的两长方形板,此时两板的长边分别与皮带接触,长边使得砂料与刮板有一个较长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卸料铺层薄而均匀;转动支板8和偏转支板10可以设置成与两侧板分开端连线平行的两侧立板,通过凹槽镶嵌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刮板内侧壁的居中位置;刮板下沿可设置橡胶软板,使其与皮带软接触,减少刮板对皮带的磨损。如图3,图4所示,在机架I上,与转动通孔9和两个导向通道11,27相对的位置依次设有三个相应通孔22,23,12。刮板装置2 —端与机架I铰接连接,刮板装置2的另一端与机架I之间连接导向移动装置25。刮板装置2 —端与机架I铰接连接是穿过转动通孔9与其机架上相应通孔22连有两端带有螺纹的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两端分别套有与螺纹相应的螺母14,15。在两螺母14,15之间贴近机架I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有浮动弹簧16,28。导向移动装置25包括两端带有螺纹的第二连杆17,第二连杆17穿过机架I后端的通孔23,在第二连杆17的两端分别套有与螺纹相应的螺母18,19,第二连杆17底端连有偏转支杆21。在所述第二连杆17上的两螺母18,19之间贴近机架I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有浮动弹簧20,29。导向通道11,27分别连有导向移动装置25,26(如图2),两个导向移动装置25,26结构相同。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砂料由斗提机提升至库房屋架上的平皮带运输机上,在皮带上运行时碰到卸料小车的刮料板2,沿刮板两侧壁刮擦后均匀落下,皮带机上的卸料小车5由一传动站通过钢丝绳4牵引可沿车顶两侧导轨6在皮带上均速来回前进后退,使砂料均匀卸料铺设至库房中。卸料小车的刮板2与皮带间需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接触太紧密则对皮带磨损过大,接触太松弛则容易出现跑料现象,刮板2与皮带间的接触状态可通过调整刮板装置2与机架I之间铰接部位24和导向移动装置各自的弹簧压紧力来控制,将铰接部位24和导向移动装置25,26各自连杆上的螺母朝机架I方向拧紧,弹簧压紧变短,使刮板有一个向上的位移,从而使得刮板2与皮带间的压力减小,可减少刮板对皮带的刮擦磨损;将铰接部位24和导向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输送机卸料小车,它包括机架(1)、刮板装置(2),和车轮装置(3),?车轮装置(3)与刮板装置(2)固定在机架(1)上,其特征是:机架(1)前后连有牵引绳(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尚武张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