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361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5:13
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多通道气体导管、石墨发热体管道、感应线圈管道、温度探测仪、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两端均设有气仓,其中一个气仓连接进气管,另一个连接出气管,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和感应线圈管道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固定在外壳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介质的破碎能力,降低粉末粒径、气体介质的使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雾化合金粉末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气雾化法工艺是一种流程简单、环保且粉末产品品质要求很高的制粉技术,气雾化制取的合金超细粉末广泛应用于注射成型及电感领域,但是所述气雾化制取的合金超细粉末出粉率低,气体使用量大,导致生产成本高,大批量生产受到限制。传统的气雾化法,采用惰性气体作为雾化介质,通过高压介质对合金溶液的破碎,制造成各种粒度的合金粉末,制取的合金粉末粒度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30unTl00um之 间,而目前30um以下的粉末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传统工艺产能低、雾化介质使用量大、雾化成本高,已无法满足制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以解决传统工艺生产成本高、无法满足制取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多通道气体导管、石墨发热体管道、感应线圈管道、温度探测仪、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两端均设有气仓,其中一个气仓连接进气管,另一个连接出气管,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和感应线圈管道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固定在外壳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上。所述线圈固定柱子沿所述感应线圈管道按圆形矩阵分布。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气体减压器和止回阀,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和石墨发热体管道之间设有四个按圆形矩阵分布的长条形的陶瓷衬垫。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和石墨发热体管道之间设有玻纤布和耐温石棉体。所述温度探测仪由外围感应线圈管道插入内部多通道气体导管,显示多通道气体导管内气体介质预热的温度。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介质的破碎能力,降低粉末粒径、气体介质的使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剖视图。图中1.外壳,2.多通道气体导管,3.石墨发热体管道,4.感应线圈管道,5.陶瓷衬垫,6.耐温石棉体,7.玻纤布,8.线圈固定柱子,9.温度探测仪,10.气仓,11.进气管,12.出气管,13.气体减压器,14.止回阀,15.压力表,16.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I、多通道气体导管2、石墨发热体管道3、感应线圈管道4、温度探测仪9、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2两端均设有气仓10,其中一个气仓10连接进气管11,另一个连接出气管12,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3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2和感应线圈管道4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4固定在外壳I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8上。所述线圈固定柱子8沿所述感应线圈管道4按圆形矩阵分布。所述进气管11上设有气体减压器13和止回阀14,所述出气管12上设有安全阀16和压力表15。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2和石墨发热体管道3之间设有四个按圆形矩阵分 布的长条形的陶瓷衬垫5。所述感应线圈管道4和石墨发热体管道3之间设有玻纤布7和耐温石棉体6。所述温度探测仪9由外围感应线圈管道4插入内部多通道气体导管2,显示多通道气体导管2内气体介质加热的温度。当气体介质从进气管11进入预热装置后,关闭进气管11的止回阀14和出气管12上的安全阀16,通过感应线圈管道4发热,石墨发热体管道3包覆总个加热装置的多通道气体管道2,气体介质根据需要预热到0°C 70(TC,气体介质的预热温度可根据温度探测仪9调节,并通过陶瓷衬垫5、耐温石棉体6、玻钎布7进行保护,以保证整个过程安全可调节。将气体介质预热后,气体介质会迅速膨胀,由于预热装置中设有多通道气体管道2,从而增加气体介质的空间。气体介质的压力可以通过进气管11上气体减压器13调节在20kg IOOkg 之间。本技术通过对雾化介质进行预热,延长单位合金液滴在介质中的冷凝时间,增加单位合金液滴的破碎次数,从而达到提高介质的破碎能力,降低粉末粒径、介质使用量的效果。另外介质温度的提升,可以减少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从而达到降低气体介质使用量的效果。结果显示,30um以下粉体的出粉率由原来的4(Γ50%,提高到55 70%,气体使用量也减少了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多通道气体导管、石墨发热体管道、感应线圈管道、温度探测仪、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两端均设有气仓,其中一个气仓连接进气管,另一个连接出气管,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和感应线圈管道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固定在外壳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气体减压器和止回阀。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和石墨发热体管道之间设有四个按圆形矩阵分布长条形陶瓷衬垫。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和石墨发热体管道之间设有玻纤布和耐温石棉体。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仪由外围感应线圈管道插入内部多通道气体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固定柱子沿所述感应线圈管道按圆形矩阵分布。专利摘要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多通道气体导管、石墨发热体管道、感应线圈管道、温度探测仪、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两端均设有气仓,其中一个气仓连接进气管,另一个连接出气管,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和感应线圈管道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固定在外壳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介质的破碎能力,降低粉末粒径、气体介质的使用量。文档编号B22F9/08GK202667660SQ20122033126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周越强 申请人:长沙骅骝冶金粉末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雾化系统气体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多通道气体导管、石墨发热体管道、感应线圈管道、温度探测仪、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气体导管两端均设有气仓,其中一个气仓连接进气管,另一个连接出气管,所述石墨发热体管道设在多通道气体导管和感应线圈管道之间,所述感应线圈管道固定在外壳中四个线圈固定柱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越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骅骝冶金粉末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