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接合体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30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极(20a、20b)被分别埋入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金属工件(MW)被放入彼此配合的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之间的空腔(19)内。随后,将熔融金属通过通道(34)浇入空腔(19)内。所述熔融金属凝固成铸件(CM),形成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触区域(L)。此后,从电源(38)向跨过接触区域(L)的电极(20a、20b)提供电流。所提供的电流破坏金属工件(MW)表面上的氧化膜,并且在接触区域(L)内接合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制造接合体(joined body)的方法和装置,该接合体包括彼此相接合(join)的金属工件和铸件。
技术介绍
压制的优点在于处理工件所需的时间较短,但是将工件压制成复杂形状却并不容易。为了把工件压制成复杂形状,习惯的做法是将单独的工件压制成最终产品的部件,并且随后通过焊接等方法连接压制成的部件。然而,传统工艺的缺点在于,需要具有用来压制单独工件的形状不同的独立模具,并且因此对压制设施的投资很大。此外,由于需要单独的连接工艺,比如焊接工艺,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最终产品,并且不容易提高制造最终产品的效率。可以通过铸造工艺来制造产品,其中所述铸造工艺是用数量较少的模具或铸型,并且不需要焊接过程。然而,通过浇铸以及随后凝固熔融金属来铸造产品相对比较耗时。在从模具中取出铸件产品之前,铸造工艺需要等待铸件产品被充分地冷却。因此,采用铸造方法也不容易高效地制造产品。通过围绕已经压制好的工件浇铸产品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57-146464中所公开的一样。具体地,压制后的工件被作为型芯放入铸造模子的型腔内,并且随后向型腔内浇铸熔融金属。浇注后的熔融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具有彼此相接合的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合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金属工件(MW)放入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之间的空腔(60)内,在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各自的成型表面上设置有电极(62a、62b);向所述空腔(60)内浇注熔融金属,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具(54)上的电极(62a)和所述第二模具(56)上的电极(62b)之间形成所述熔融金属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或者熔融金属凝固或半凝固时所形成的铸件(CM)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以及在所述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流,以便接合所述接触区域(L)来制造接合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8-1 2005-2226601.一种制造具有彼此相接合的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合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工件(MW)放入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之间的空腔(60)内,在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各自的成型表面上设置有电极(62a、62b);向所述空腔(60)内浇注熔融金属,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具(54)上的电极(62a)和所述第二模具(56)上的电极(62b)之间形成所述熔融金属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或者熔融金属凝固或半凝固时所形成的铸件(CM)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以及在所述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流,以便接合所述接触区域(L)来制造接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熔融金属被浇注入所述空腔(60)之前,压制在所述第一模具(54)和所述第二模具(56)之间的所述金属工件(MW)。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极(62a、62b)是由电阻率大于所述金属工件(MW)和所述铸件(CM)的电阻率、并且熔点高于所述金属工件(MW)和所述铸件(CM)的沸点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工件(MW)的表面具有氧化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电极(62a、62b)施加电流,用于使电流横穿过所述氧化膜流动。6.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彼此相接合的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合体的装置(50),所述装置(50)包括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川敏浩北川纯后藤彰沼野正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