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242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旋转桨叶固定于传动轴上,进液管设于筒体上,集渣斗设置于筒体下部,排渣口设于集渣斗下方,传动轴安装于筒体的上部,挡板与旋转桨叶处于同一高度,且与筒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溢流装置通过溢流管与筒体贯通,溢流装置设有一排液管,筒体的内部设置有2-5层的斜切板,每层斜切板由2-8块小板组成,第一层的位置高于进液管10-15厘米;上一层的斜切板高于下一层的斜切板10-15厘米,每层斜切板与下层斜切板错位20-3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型连续收糊机,由于四周进料,形成旋转型流体,物料分布均匀,上浮糊状物团粒大小均匀,顶层糊厚薄一致,水夹糊减少,产品质量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分离装置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
技术介绍
将浆糊(一种流动性较差的膏状物)从水或不相溶的液体中分离出来,传统的方法是浆糊水混合物装于一个容器中静置一定时间,然后用人工的方法,将上层中的糊收集,从而实现糊水分离。这种收糊方法的缺点是1、这是一种开放式收糊,收糊不卫生,特别是对于中药材加工,不能达到卫生要求。2、收糊时需浆糊水混合物静置,不能实现连续收糊。3、人工收糊工人劳动环境差。4、收糊率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收糊率低。5、工作效率低下。虽然目前有公开号位20094837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收糊机,其生产时,糊层一般有30-40厘米厚最为理想,但是糊层达到厚度后,当收糊刮板作旋转刮糊时,往往糊层整体旋 转,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糊粘为一体,无法收糊,响正常生产。因而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四周斜切板的定向调节,糊向上浮的同时也向容器中部移动,减少了糊在壁的粘附,在旋转桨叶作旋转刮糊时,由于斜切板阻挡糊的旋转,保证了正常生产,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糊粘为一体,也能保证正常生产。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包括筒体、进液管、旋转桨叶、传动轴、出料槽、挡板、溢流装置、集渣斗、排渣口,所述旋转桨叶固定于传动轴上,进液管设于筒体上,集渣斗设置于筒体下部,排渣口设于集渣斗下方,传动轴安装于筒体的上部,挡板与旋转桨叶处于同一高度,且与筒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溢流装置通过溢流管与筒体贯通,溢流装置设有一排液管,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2-5层的斜切板,每层斜切板由2-8块小板组成,第一层的位置高于进液管10-15厘米;上一层的斜切板高于下一层的斜切板10-15厘米,每层斜切板与下层斜切板错位20-30度。优选地,所述斜切板向中心方向向上倾斜15-30度。优选地,所述斜切板为圆环型。优选地,所述斜切板的长度为容器内径的1/3-1/5,宽度10-15厘米。优选地,所述斜切板分别位于筒体的0°、90°、180°和270°位置。优选地,所述排液管为活动安装在所述溢流装置上。优选地,所述筒体上安装有视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型连续收糊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原液进入筒体后,由于糊、水、渣的比重不一,原液在筒体内自动分离,糊处于上层,水处于下方,渣沉入集渣斗。在减速电机的作用下,旋转桨叶旋转,并与挡板共同作用下,将上层中的糊赶入出料槽排出。下层的水经溢流管、溢流装置及排液管排出。根据筒体内分离情况的不同,或糊的流动性的不同,可调节排液管的高度来控制溢流装置内的液面高度,以满足不同情况,不同原液的要求;另外,斜切板的作用是既可以阻挡糊的旋转,又适当改变了上浮糊向容器壁过多凝聚,减轻了浓稠糊对容器的粘附;由于四周斜切板的定向调节,糊向上浮的同时也向容器中部移动,减少了糊在壁的粘附;在旋转桨叶作旋转刮糊时,由于斜切板阻挡糊的旋转,保证了正常生产,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糊粘为一体,也能保证正常生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型连续收糊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改进型连续收糊机中筒体、进液管和斜切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标示为在图中I-排渣口,2-集渣斗,3-筒体,4-进液管,5-旋转桨叶,6_排液管7_传动轴,8-减速电机,9-挡板,10-出料槽,11-溢流装置,12-视镜,13-溢流管,14-斜切板, 15-小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请参见图I-图2,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型连续收糊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改进型连续收糊机中筒体、进液管和斜切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包括筒体3、进液管4、旋转桨叶5、传动轴7、出料槽10、其下方设有排渣口 I的集渣斗2、挡板9、溢流装置11、视镜12。进液管4及视镜12设于筒体3上。集渣斗2设于筒体3下部。旋转桨叶5固定于传动轴7上。传动轴7安装于筒体3的上部且与减速电机8相连接。挡板9与旋转桨叶5处于同一高度,且与筒体3之间为活动连接,不会影响旋转桨叶5的转动。溢流装置11通过溢流管13与筒体3贯通,且溢流装置11设有排液管6,且排液管6为活动安装,可上下移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3层的斜切板14,斜切板14为圆环型,每层斜切板14由4块小板15组成,第一层斜切板14的位置高于进液管4的高度10-15厘米;上一层的斜切板14高于下一层的斜切板14的高度10-15厘米,每层斜切板14与下层斜切板14错位20-30度,斜切板14向中心方向向上倾斜15-30度。斜切板14的长度为容器内径的1/3-1/5,宽度10-15厘米。斜切板14分别位于筒体3的0°、90°、180°和270°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改进型连续收糊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原液进入筒体3后,由于糊、水、渣的比重不一,原液在筒体3内自动分离,糊处于上层,水处于下方,渣沉入集渣斗。在减速电机8的作用下,旋转桨叶5旋转,并与挡板9共同作用下,将上层中的糊赶入出料槽10排出。下层的水经溢流管13、溢流装置11及排液管6排出。根据筒体内分离情况的不同,或糊的流动性的不同,可调节排液管6的高度来控制溢流装置11内的液面高度,以满足不同情况,不同原液的要求。另外,斜切板14的作用是既可以阻挡糊的旋转,又适当改变了上浮糊向容器壁过多凝聚,减轻了浓稠糊对容器的粘附;由于四周斜切板14的定向调节,糊向上浮的同时也向容器中部移动,减少了糊在壁的粘附;在旋转桨叶5作旋转刮糊时,由于斜切板14阻挡糊的旋转,保证了正常生产,尤其冬季气温较低时,糊粘为一体,也能保证正常生产。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包括筒体、进液管、旋转桨叶、传动轴、出料槽、挡板、溢流装置、集渣斗、排渣口,所述旋转桨叶固定于传动轴上,进液管设于筒体上,集渣斗设置于筒体下部,排渣口设于集渣斗下方,传动轴安装于筒体的上部,挡板与旋转桨叶处于同一高度,且与筒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溢流装置通过溢流管与筒体贯通,溢流装置设有一排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2-5层的斜切板,每层斜切板由2-8块小板组成,第一层的位置高于进液管10-15厘米;上一层的斜切板高于下一层的斜切板10-15厘米,每层斜切板与下层斜切板错位20-30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板向中心方向向上倾斜15-30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板为圆环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板的长度为容器内径的1/3-1/5,宽度10-15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板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连续收糊机,包括筒体、进液管、旋转桨叶、传动轴、出料槽、挡板、溢流装置、集渣斗、排渣口,所述旋转桨叶固定于传动轴上,进液管设于筒体上,集渣斗设置于筒体下部,排渣口设于集渣斗下方,传动轴安装于筒体的上部,挡板与旋转桨叶处于同一高度,且与筒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溢流装置通过溢流管与筒体贯通,溢流装置设有一排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2?5层的斜切板,每层斜切板由2?8块小板组成,第一层的位置高于进液管10?15厘米;上一层的斜切板高于下一层的斜切板10?15厘米,每层斜切板与下层斜切板错位20?3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万岭周定志樊平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