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1997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包括放养罩(1)和培养装置(2),所述的培养装置(2)上设置放养罩(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情况,尤其适合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的饲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所饲养的昆虫不易逃脱而且便于观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养虫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情况,尤其适合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饲养的装置。
技术介绍
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叶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等是我国及亚洲其他稻区的主要害虫,发生量大,为害严重,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刺吸、取食的方式为害水稻,还可通过传播多种水稻病毒病的方式为害水稻,严重影响了我国水稻的安全生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改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多种因素,导致稻飞虱等水稻害虫 抗药性增强,以至于害虫越发猖獗。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水稻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的目的,必须从介体昆虫的传毒能力、介体昆虫对水稻病毒病的生物学生态学响应、水稻的抗虫性鉴定、害虫的抗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要从单雌产卵量、蜜露分泌量、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等参数里面得出以上提出的各项评价指标,必须周年提供大量的标准虫源,以保证研究所需,而昆虫的单头饲养是开展这些研究所必须的技术手段。但是现有的单头饲养为试管法单头饲养,采用的通常是内径I. 5cm,长15cm的试管,在试管底部放入2^3cm的水或水稻培养液,将去掉叶鞘的水稻根部剪短至f 3mm,接入昆虫后以纱布封口,放在试管架上饲养。该方法饲养的缺点为,取虫或更换水稻时操作过程麻烦,添加水或培养液时过程繁琐;由于试管内湿度大,飞虱等有翅成虫贴壁易造成死亡;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不够平稳,易抖动,易造成昆虫落水。因此,开发一种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情况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情况,尤其适合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的饲养,而且饲养昆虫不易逃脱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放养罩和培养装置,所述的培养装置上设置放养罩。本技术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情况,尤其适合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的饲养。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饲养昆虫不易逃脱而且便于观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使用状态图;图中1-放养罩,2-培养装置,3-透气孔,4-支撑盘,5饲草安放孔,6-固定塞,7-罩盖,8_昆虫释放口,9-封堵塞,10-词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放养罩I和培养装置2,所述的培养装置2上设置放养罩I。所述的放养罩I壁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3。所述的培养装置2中部设置有支撑盘4。 所述的支撑盘4与放养罩I为一体。所述的支撑盘4中部设置饲草安放孔5。所述的饲草安放孔5设置有固定塞6。所述的固定塞6包裹着饲草10莖基部固定饲草10。所述的放养罩I上设置罩盖7。所述的罩盖7中部设置昆虫释放口 8。所述的昆虫释放口 8设置有封堵塞9。所述的透气孔3孔径为6(Γ100目。所属的昆虫释放口 8和支撑盘4孔径为fl.5cm。所述的封堵塞9为海绵或棉花塞。所述的固定塞6为海绵塞。所述的放养罩I与培养装置2为透明体。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两个容积分别为250ml和500ml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其中500ml的放养罩I壁四周设置约100-300个透气孔3,便于昆虫透气呼吸,放养罩I底部设置支撑盘4,支撑盘4中部设置有饲草安放孔5,饲草安放孔5处设置固定塞6,用固定塞6包裹住饲草10茎基部穿过放养罩I底部的饲草安放孔5。之后,将放养罩I套在装有水或培养液的250ml的培养装置2中,杯中培养液以接触到固定塞6为宜,使饲草10根部浸泡在液体中保湿。将罩盖7盖住,罩盖7上有昆虫释放口 8,可以用海绵或棉花塞住昆虫释放口 8使其封闭。在放入昆虫时,可将罩盖7上的海绵或棉花取出,通过试管或吸管将虫放入饲草10上;在需要取出所饲养的昆虫时,可将带橡胶管的吸虫器通过罩盖7上的昆虫释放口 8处深入杯内,将虫吸出。本技术特别适宜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的饲养。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包括放养罩(I)和培养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装置(2)上设置放养罩(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养罩(I)壁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装置(2)中部设置有支撑盘(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盘(4)与放养罩(I)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盘(4)中部设置饲草安放孔(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饲草安放孔(5)设置有固定塞(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塞(6)包裹着饲草(10)莖基部固定饲草(10)。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养罩(I)上设置罩盖(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罩盖(7)中部设置昆虫释放口(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昆虫释放口( 8 )设置有封堵塞(9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包括放养罩(1)和培养装置(2),所述的培养装置(2)上设置放养罩(1)。本技术适宜于需要单头饲养以便观察所饲养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情况,尤其适合于稻飞虱、叶蝉等小型水稻昆虫的饲养。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所饲养的昆虫不易逃脱而且便于观察。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2664022SQ20122038840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张洁, 郑雪, 胡剑, 董家红, 李婷婷, 苏晓霞, 张丽珍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的装置,包括放养罩(1)和培养装置(2),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装置(2)上设置放养罩(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郑雪胡剑董家红李婷婷苏晓霞张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