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所述每层产蛾箱上均设有传送装置;所述支架一侧设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筛网组成储蛾箱;所述传送装置一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与所述储蛾箱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产蛾箱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中;所述储蛾箱内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栏网盖板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底部设置有收集笼。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人工收集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下等带来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米蛾收集领域,特别是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赤眼蜂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赤眼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围绕赤眼蜂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为了人工繁殖和生产赤眼蜂,前人们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利用麦蛾、米蛾、蓖麻蚕、柞蚕等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取得了良好效果。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2008年引进赤眼蜂人工繁殖和生产技术,经过几年研究实践,改进了多项关键技术,米蛾自动收集设备为其中的一项技术。米蛾的收集是人工繁殖和生产赤眼蜂的重要过程;当前,我国还采用人工收集米蛾的办法,此方法可归纳为第一代米蛾收集技术,在收集米蛾过程中,采用人工敲打筛网盖促使米蛾掉入收集笼内的方法,该技术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赤眼蜂的推广应 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以解决人工收集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下等带来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12,所述每层产蛾箱12上均设有传送装置10 ;所述支架11 一侧设有分隔装置3 ;所述分隔装置3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2、筛网4组成储蛾箱6 ;所述传送装置10一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3与所述储蛾箱6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13的驱动下将产蛾箱12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6中;所述储蛾箱6内安装有由电机I驱动的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带动所述栏网盖板2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6底部设置有收集笼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巧妙地把把附着在传送装置上的米蛾收集到储蛾箱中,彻底改变了人工收集技术的缺陷,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收集米蛾不仅效率高,而且全过程基本为自动化,真正实现了高效率与自动化并进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增加了米蛾收集量,有利于赤眼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主视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12,所述每层产蛾箱12上均设有传送装置10 ;所述支架11 一侧设有分隔装置3 ;所述分隔装置3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2、筛网4组成储蛾箱6 ;所述传送装置10 —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3与所述储蛾箱6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13的驱动下将产蛾箱12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6中;所述储蛾箱6内安装有由电机I驱动的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带动所述栏网盖板2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6底部设置有收集笼7。本实施例在收集笼7上设置有清扫装置8,用于将米蛾清扫到收集笼7中。支架的每两层支撑板之间的高度约为150mm。如图I和图2所示,传送带10设置在产蛾箱12之上,这样,产蛾箱12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会附着在传送带10的下面,驱动电机13带动传送带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将传送带10上的米蛾收集到储蛾箱6中。栏网盖板2、分隔装置3、筛网4构成防止米蛾逃出储蛾箱 6,步进电机I带动升降装置5向下运动,栏网盖板2在升降装置5的带动下向下慢慢压缩密封空间,将储蛾箱6中的米蛾压缩到一个很小的空间内,然后手工使用清扫装置8将米蛾收集到收集笼7中,取出收集笼7,完成米蛾收集。本专利技术在大量人工繁殖和生产赤眼蜂时有以下优点 其一,提高了收集米蛾的效率。收集同样数量的米蛾,利用第一代米蛾收集技术,一个人需要花费I个小时来完成收集米蛾的任务,而使用该设备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增加了米蛾的收集量。第一代米蛾收集技术主要是人工敲打筛网盖促使米蛾掉入收集笼子内,在收集过程中,有一部分的米蛾未掉入收集笼子,这样就减少了米蛾的收集量;而该设备从产蛾箱到储蛾箱再到收集笼子全部为密封,米蛾很难飞到外面去,因此,在自动化收集米蛾的过程中,间接增加了米蛾的收集量。其三,减轻了劳动强度。与第一代米蛾收集技术相比,该设备在米蛾的收集全过程中基本为自动化,而人工操作部分只有清扫和取出收集笼子,因此,在整个米蛾的收集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其四,推动了我国赤眼蜂领域向前发展。该设备大范围推广之后,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繁琐的程序,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为有机稻米和绿色稻米企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有利于赤眼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12),所述每层产蛾箱(12)上均设有传送装置(10);所述支架(11) 一侧设有分隔装置(3);所述分隔装置(3)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2)、筛网(4)组成储蛾箱(6);所述传送装置(10) —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3)与所述储蛾箱(6)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13)的驱动下将产蛾箱(12)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6)中;所述储蛾箱(6)内安装有由电机(I)驱动的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带动所述栏网盖板(2)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6)底部设置有收集笼(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0)为传送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所述每层产蛾箱上均设有传送装置;所述支架一侧设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筛网组成储蛾箱;所述传送装置一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与所述储蛾箱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产蛾箱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中;所述储蛾箱内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栏网盖板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底部设置有收集笼。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人工收集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下等带来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860289SQ20121035883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玉烛, 刘功朋 申请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张玉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米蛾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由若干层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支撑梁组成;所述每层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产蛾箱(12),所述每层产蛾箱(12)上均设有传送装置(10);所述支架(11)一侧设有分隔装置(3);所述分隔装置(3)与水平设置的栏网盖板(2)、筛网(4)组成储蛾箱(6);所述传送装置(10)一端通过所述分隔装置(3)与所述储蛾箱(6)相通,且在与其相连的驱动装置(13)的驱动下将产蛾箱(12)中羽化出来的米蛾传送到储蛾箱(6)中;所述储蛾箱(6)内安装有由电机(1)驱动的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带动所述栏网盖板(2)上下移动;所述储蛾箱(6)底部设置有收集笼(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烛,刘功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张玉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