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9975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07
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和加热管,植藓养蚜架上方设置有喷雾管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的顶面呈人字状,其顶面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植藓养蚜架两侧设置有收蚜槽,加热管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连接,加热管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的下方,加热管的出口设置在大棚外。植藓养蚜时,在大棚顶部盖遮阳网。收收蚜时,在大棚顶部盖白色塑料布。采用该大棚植藓养蚜,不受任何天气变化的制约,收虫时天冷加温,下雨时用灯补光,自动喷雾保湿,同时,可以保证藓不枯痿,活蜡球能达到90%以上均可顺利的产出春迁蚜,高产稳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棚,具体地说,是提供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
技术介绍
“五倍子”是由“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叶片上形成的“虫瘿”,盐肤木结的“倍子”统称泡倍,种类有“角倍”、“园角倍”、“倍蛋”、“倍花”和” “红倍花”。对于“五倍子”的利用,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有入药印染的记载。随着科学枝术的发展,现在对“五倍子”的需求日益扩大,为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很多专家学者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八十年代对“倍蚜虫”生活史,人工繁育“倍蚜虫”的研究更为深入和细致。一九八二年以来,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赖永其一直从事人工改造天然倍林和新造倍林,人工繁育“角倍蚜”以提高“角倍”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在四川省蛾嵋山市川主乡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杨子祥将该技术移殖到湖南张家界作基地实验,自2008年至2011年4年的基地示范效果很好,得到了省、市、区科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及市、区政府的认可。传动的养蚜方法有“藓圃养蚜”、“塑瓶养蚜”和“林间植藓养蚜”,但这些养蚜方法的缺点是病虫害严重,出蚜率低。塑瓶养蚜放蚜时,蚜虫起飞时会碰撞瓶体内壁,消耗体力,造成很多蚜虫受伤而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结构简单,能人为控温、保湿、补光,一次投入多年受益,节省人工、降低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益。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为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和加热管,植藓养蚜架上方设置有喷雾管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的顶面呈人字状,其顶面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植藓养蚜架两侧设置有收蚜槽,加热管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连接,加热管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的下方,加热管的出口设置在大棚外。植藓养蚜时,在大棚顶部盖遮阳网。收收蚜时,在大棚顶部盖白色塑料布。作为优选,植藓养蚜架具有工作平台。采用该大棚植藓养蚜,不受任何天气变化的制约,收虫时天冷加温,下雨时用灯补光,自动喷雾保湿,同时,可以保证藓不枯痿,活蜡球能达到90%以上均可顺利的产出春迁蚜,高产稳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7和加热管6,植藓养蚜架7上方设置有喷雾管2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7的顶面8为石棉瓦,呈人字状,石棉瓦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 9,在泥土 9上养植苔藓。植藓养蚜架7两侧设置有半圆塑管收蚜槽4,加热管6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3连接,加热管6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7的下方,加热 管6的出口 10设置在大棚外;植藓养蚜时,在大棚顶部I盖遮阳网。收蚜时,在大棚顶部I盖白色塑料布。植藓养蚜架7上设置有工作平台5。权利要求1.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特征在于,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7)和加热管(6),植藓养蚜架(7)上方设置有喷雾管(2)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7)的顶面(8)呈人字状,其顶面(8)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9),植藓养蚜架(7)两侧设置有收蚜槽(4),加热管(6 )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3 )连接,加热管(6 )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7 )的下方,加热管(6)的出口设置在大棚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特征在于,植藓养蚜时,在大棚顶 部(I)盖遮阳网。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特征在于,收蚜时,在大棚顶部Cl)盖白色塑料布。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特征在于,植藓养蚜架(7)具有工作平台(5)。专利摘要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和加热管,植藓养蚜架上方设置有喷雾管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的顶面呈人字状,其顶面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植藓养蚜架两侧设置有收蚜槽,加热管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连接,加热管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的下方,加热管的出口设置在大棚外。植藓养蚜时,在大棚顶部盖遮阳网。收收蚜时,在大棚顶部盖白色塑料布。采用该大棚植藓养蚜,不受任何天气变化的制约,收虫时天冷加温,下雨时用灯补光,自动喷雾保湿,同时,可以保证藓不枯痿,活蜡球能达到90%以上均可顺利的产出春迁蚜,高产稳产。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2664021SQ2012203421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汤敬财, 王明慧, 梁军生, 张玉荣 申请人:张家界森贸五倍子专业合作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多功能植藓养蚜大棚,其特征在于,大棚内设置有植藓养蚜架(7)和加热管(6),植藓养蚜架(7)上方设置有喷雾管(2)和日光灯;植藓养蚜架(7)的顶面(8)呈人字状,其顶面(8)上履盖有4?5公分厚的泥土(9),植藓养蚜架(7)两侧设置有收蚜槽(4),加热管(6)与设置在大棚外的加热炉(3)连接,加热管(6)的部分管道置于植藓养蚜架(7)的下方,加热管(6)的出口设置在大棚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敬财王明慧梁军生张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界森贸五倍子专业合作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