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管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711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管状电机,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一端的减速装置,以及设置在电机另一端的行程装置,电机包括转子和套装在转子外的定子,行程装置包括由手动机构带动的长轴,电机和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子末端的上离合,以及由长轴带动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从而与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长轴穿入下离合的部分上设有使得下离合保持离开上离合趋势的弹性部件;手动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和减速装置之间的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以及紧贴于所述摩擦片一侧的能由所述转子带动而与所述摩擦片分离的第一刹车片。在手动操作时可以将力通过减速装置输出,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电机,尤其是一种便于手动操作的管状电机。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一种现有的具有手动操作机构的管状电机,该管状电机包括电机机芯I’,通过刹车装置2’连接到减速装置3’,减速装置3’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轮,转轮连接传动管,从而带动连接于传动管的负载;电机机芯I’的另一端通过轴座7’连接有行程装置4’,在行程装置4’的端部设有手拉机构,如链条5’等,当管状电机断电后,可通过拉动链条5’,使得行程装置4’的长轴转动,从而带动与轴座7’卡合的外管转动,外管带动减速装置3’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负载转动。上述这种管状电机,由于手动操作时通过轴座V带动外管转动进而带动负载,带 动负载需要较大的力,不便于操作;此外,当手动操作时,由于轴座7’带动外管转动,行程装置4’有导线连接至电机机芯1’,轴座7’可转动,并位于行程装置4’和电机机芯I’之间,这将导致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导线缠绕,造成管状电机可靠性低。为此,还需要设置专门的接线机构来避免这一现象,也使得管状电机的结构变得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操作方便省力、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手动管状电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动管状电机,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一端的减速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另一端的行程装置,所述电机包括转子和套装在所述转子外的定子,所述行程装置包括由手动机构带动的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子末端的上离合,以及由所述长轴带动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从而与所述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所述长轴穿入所述下离合的部分上设有使得所述下离合保持离开所述上离合趋势的弹性部件;所述手动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装置之间的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以及紧贴于所述摩擦片一侧的能由所述转子带动而与所述摩擦片分离的第一刹车片。所述下离合外依次设有离合支撑件和离合座,所述离合支撑件的外周壁和所述离合座摩擦结合,所述下离合外周壁设有第一推动部,所述离合支撑件内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推动部配合的能将所述下离合沿着所述长轴向所述上离合方向推动的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和所述第二推动部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当拉动链条时,第二推动部推动第一推动部使得下离合轴向移动,当下离合移动到与上离合卡合时,下离合带动力和支撑件克服摩擦力作转动。所述第一推动部具有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一突起和第一内凹,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一内凹呈弧形并且在径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二突起和第二内凹,所述第二突起和第二内凹呈弧形并且在径向上交错设置。当下离合转动使得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相对时,离合支撑件可将下离合向上离合方向推动而使得两者卡合。所述离合座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有固定片,离合支撑件的外周壁和所述固定片接触,从而将离合支撑件固定放置转动。所述长轴上径向设置有第一插销,所述下离合的内侧壁相应位置上开设有轴向的长形槽,所述第一插销插入到所述长形槽内。当下离合移动时,第一插销同样可沿着长形槽移动。所述下离合内具有轴向的容置孔,所述弹性部件的末端与所述容置孔的末端抵接,所述长轴的前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长轴的垫片,所述弹性部件卡在所述垫片上。当手动操作使得下离合移动到与上离合卡合时,压缩弹性部件,当停止操作时,弹性部件的回复力使得下离合和上离合脱离。所述刹车装置还包括紧贴于所述摩擦片另一侧的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设·有套在转子上的刹车套管;所述刹车套管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刹车套管外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第一刹车片的内侧面朝所述电机方向倾斜;所述刹车装置还包括径向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穿入到通孔内并能在所述通孔内移动。当电机运行时,第一刹车片由于磁性作用,向电机方向移动,从而与摩擦片分离,第二刹车片也不再与摩擦片紧贴,第一、第二刹车片跟随转子转动,此时刹车装置不起作用,由此转子的转动可以带动减速装置后带动负载转动;当手拉操作时,第二插销沿着倾斜的内侧面移动,推动第一刹车片与摩擦片分离。所述上离合端部具有多个转轮臂,所述下离合相应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转轮臂与所述卡槽配合。当手动操作管状电机时,下离合离开离合支撑件移动到与上离合卡合,从而使得电机转子和长轴一起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手动机构包括与所述长轴固定的能带动所述长轴转动的齿轮,以及绕设在所述齿轮上的链条。通过拉动链条,使得齿轮转动,可以带动长轴转动,从而使得下离合向上离合方向移动直至卡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手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长轴末端的蜗轮和与所述长轴垂直的手摇轴,所述手摇轴上固定有能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通过摇动手摇轴,使得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长轴转动,使得下离合向上离合方向移动直至卡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手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长轴末端的长轴伞齿和与所述长轴垂直的手摇轴,所述手摇轴上固定有能与所述长轴伞齿啮合的手摇轴伞齿。通过摇动手摇轴,使得长轴伞齿和手摇轴伞齿啮合,从而手摇轴可以带动长轴转动,使得下离合向上离合方向移动直至卡合。所述定子的端部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能与所述下离合的侧壁端部抵接的按键。当上离合和下离合卡合时,下离合抵压开关,断电,以防止电机在有电时被误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电机转子和行程装置之间设置离合机构,在手动操作时将两者连接,可以使得转子随长轴而动,从而通过减速装置输出,以便节省手动操作的力;此外,在断电手动操作时,手动机构带动行程装置的长轴转动,长轴带动下离合和上离合卡合,进而带动和上离合固定的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时使得刹车片和摩擦片脱离,减速装置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负载,省却了在行程装置和电机间设置带动外管转动的结构,由此可以避免行程装置和电机间连接的导线缠绕而导致不可靠发生意外。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管状电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状电机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管状电机(除外管)示意图;图4-1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合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2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合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合机构的剖视图;图6-1为本专利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6-2为本专利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7为手摇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手摇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手摇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2和图3,一种手动管状电机,包括电机1,与电机I的一端连接的减速装置2,设置在电机I和减速装置2之间的刹车装置3。电机I的另一端通过离合机构4连接到行程装置5,行程装置5的端部设有手动机构6,如手摇或手拉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实施例I为手拉机构,链条61绕设在齿轮62上,通过链条61拉动齿轮62转动,从而带动行程装置5的长轴51转动。电机I、减速装置2和行程装置5的外部设置有固定不动的外管7。减速装置2的输出轴和转轮固定,转轮和传动管连接,传动管带动皇冠,皇冠和内齿套连接,内齿套位于行程装置5头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管状电机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电机I包括转子11以及套装在转子11外的定子12,转子11的一端连接到离合机构4,参见图4-1,图4-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管状电机,包括电机(1),设置在所述电机(1)一端的减速装置(2),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1)另一端的行程装置(5),所述电机(1)包括转子(11)和套装在所述转子(11)外的定子(12),所述行程装置(5)包括由手动机构(6;6’;6”)带动的长轴(5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和所述行程装置(5)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4),所述离合机构(4)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子(11)末端的上离合(41),以及由所述长轴(51)带动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从而与所述上离合(41)配合的下离合(42),所述长轴(51)穿入所述下离合(42)的部分上设有使得所述下离合(42)保持离开所述上离合(41)趋势的弹性部件(512);所述手动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1)和所述减速装置(2)之间的刹车装置(3),所述刹车装置(3)包括摩擦片(35),以及紧贴于所述摩擦片(35)一侧的能由所述转子(11)带动而与所述摩擦片(35)分离的第一刹车片(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俞锡鹏汪冰牛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