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232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及其生产方法,该缝纫线由单丝纤度为1.8~6.5dtex的改性聚酰胺纤维假捻纱所形成,其捻度为50~350捻/m、沸水收缩率为0.5~2.0%、湿热卷缩复原率为30~50%、干热卷缩复原率为30~50%;且改性聚酰胺纤维成纤聚合物聚酰胺的末端氨基含量为1.0×10-5~3.0×10-5mol/g。该缝纫线伸缩性好,富有蓬松性,手感柔软,且耐黄变性能优良,尤其适合缝制内衣、针织衫、运动衫、贴身衣、T恤衫等舒适度、品质要求高的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线,具体涉及一种耐黄变聚酰胺纤维缝纫线。
技术介绍
缝纫线是主要的线类材料,用于缝合各种服装材料, 兼有实用和装饰双重功能。现有的缝纫线如涤棉、纯棉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毛羽感好的强度太低,耐磨性差;强度高的手感差。纯涤纶纤维缝纫线其强力高,且湿态时不会降低强度,缩水率很小,经过适当定型后收缩小于1%,因此缝制的线迹能始终保持平挺美观,无皱缩的特点,在不少场合,取代了棉缝纫线。但是,在穿着方面,纯涤纶线的太亮,手感太硬不舒适,透气性也差。而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又叫尼龙线或锦纶线,是由连续长丝尼龙纤维捻合而成,平顺、柔软,延伸率为20% 35%,有较好的弹性,耐磨度高,耐光性能良好,防霉,着色度100度左右,低温染色。且其线缝强力高、耐用、缝口平伏、适合不同缝纫工业产品的需要而被广泛使用。在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它还是具有一些聚酰胺纤维本身所带来的缺点。就是其耐黄变性能差,如在室外长时间受日光照射时,或者运输过程中,纤维本身易发生黄变,影响到所缝制的服装的外观,特别是用于淡色或纯白色的服装上,尤为明显,使其在用途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上述黄变问题,有通过染色工序添加黄变防止剂进行解决的,但存在不能很好地控制黄变防止性以及耐久性不良的缺陷。关于上述的黄变,主要有3种类型。首先,纤维中的氨基末端基与流通过程中所使用的包装材料中所含有的作为抗氧化剂来使用的苯酚系列的BHT(二特丁基化对甲酚)升华所产生的升华物在NOx (氧化氮气)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一系列的诱导体,其中的这系列中某一种诱导体为有色物质,使得纤维发生黄变现象。再一个就是,纤维中氨基末端基与流通过程中所使用包装材料中所含有的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发生脱水反应,所得物质接下来在氧气的作用下,最后产生有色的醌式构造,从而使得纤维发生黄变现象。另外,在消费者所用阶段,尼龙制品上附着的一些附着物,如洗涤用剂、脏污等一些物质,在外界的NOx (氧化氮气)的催化作用下,与聚酰胺尼龙纤维所含有的氨基末端基相结合,生成有色物质,纤维发生黄变现象。直接接触皮肤的衣服,在穿着时肩或颈等部位的缝纫线也会直接接触的皮肤,皮肤稚嫩的婴幼儿或肤质比较敏感的人群,在穿着缝纫线比衣服面料还要硬或缝纫线太粗的衣服时,容易使皮肤受到刺激,产生刺痒感,相当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黄变性能优良,黄变抑制性能持久且手感柔软的改性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往的聚酰胺纤维缝纫线一般单丝纤度为4 9dtex,比较硬且比较粗,所以很容易使皮肤受到刺激。而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由单丝纤度为I. 8 6.5dtex的改性聚酰胺纤维假捻纱所形成,其捻度为50 350捻/m、沸水收缩率为O. 5 2. O %、湿热卷缩复原率为30 50 %、干热卷缩复原率为30 50%。实际穿着时,缝在衣服上的缝纫线有直接接触皮肤的情况,缝纫线越柔软对皮肤产生的刺激感会越小,穿着也就越舒适,同时考虑到缝纫线的加工性和可缝性,优选捻度为100 150捻/m。该缝纫线具有很好的伸缩性、蓬松性和柔软性,缝在衣服上,即使接触到皮肤也会感觉很柔软。为了解决改性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在受热、运输、保存等过程中产生的泛黄问题,在纺丝阶段进行微量酸性添加剂的添加来控制聚酰胺纤维中末端氨基的含量。改性聚酰胺的末端氨基含量小于I. OX 10-5mol/g的情况下,黄变抑制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染色性能变得非常差,发色性低下。末端氨基含量大于3. OX l(T5m0l/g的情况下,虽然染色性能没有太大问题,但黄变抑制性能不良。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纤维缝纫线由改性聚酰胺纤维假捻纱所形成。这里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是在纺丝阶段添加了微量酸性添加剂,控制了聚酰胺纤维中 末端氨基的含量,抑制了纤维发生黄变。该改性聚酰胺纤维为其成纤聚合物与对苯二甲酸共聚合、与C2 Cltl的羧酸或者其衍生物(优选C2 C6的羧酸或者其衍生物)共混反应后的改性聚酰胺,成纤聚合物聚酰胺的末端氨基含量为I. 0X10_5 3. 0X10_5mol/g。经测试,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纤维缝纫线的抗香兰素黄变性能为4级以上,抗苯酚黄变性能为3级以上。由于是将纤维进行了改性处理,故不存在洗涤耐久性问题,具有持久的黄变抑制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的拉伸强力为8.4 15N,拉伸伸度为28 40%;符合JIS L 2510标准中对聚酰胺纤维缝纫线的规格要求。众所周知,衣服在穿着后需要进行洗涤,如果衣服上的缝纫线的染色牢度不良的话,在洗涤时会出现掉色,从而容易沾污到衣服上。根据Jis L 0844 A-2法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的耐洗涤牢度的变褪色为4级以上,污染为3级以上。另外,根据JIS L 0849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的耐摩擦牢度为干式摩擦3级以上。关于假捻加工纱,仅经过I段热板加工就进行卷绕的纱,被称为高弹假捻加工纱,具有高卷缩性和伸缩性。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的加工方法是采用交络数小于50个/m的改性聚酰胺预取向丝在捻度为2800 3500捻/m、加工温度为160 185°C的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制得高弹假捻加工纱,然后在加捻机上采用50 350捻/m的条件加捻制得产品。考虑到缝制衣料的缝纫线,手感越柔软穿着越舒适,故优选改性聚酰胺预取向丝的交络数小于10个/m,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缝纫线的蓬松性。本专利技术缝纫线与普通缝纫线相比,具有很好的伸缩性、蓬松性、手感柔软,并且强伸度大,弹性大,改善了穿着时的舒适性、以及因热定型处理或运输保存等原因造成的黄变问题,尤其适合缝制内衣、针织衫、运动衫、贴身衣、T恤衫等舒适度、品质要求高的面料。另外,表面使用60s/3的涤纶短纤纱,里面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按18. 5针/3cm进行高档内衣面料的缝制,根据JIS L 1018· 1096 G法、JIS L 0217106法洗涤测试,或根据JIS L 1057 A-I法(120°C、140°C)进行熨烫测试,或参照JIS L1096 H-2法进行压烫测试,本专利技术的缝纫线在经过上述洗涤、熨烫、压烫后不变形,不褪色。本专利技术缝纫线可以是由单根聚酰胺假捻纱加捻后制得;也可由2根或2根以上聚酰胺假捻纱合股加捻后制得。另外,该缝纫线的加工不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等,故也不会造成加工成本的增加。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各物性参数的测试方式如下(I)沸水收缩率a.纱线取样10圈Xlm/圈,将纱线自然下垂悬挂在温度25°C,湿度65%的环境中调湿12小时;b.在测长台上,将纱线悬挂定荷重G,测出原长LG = DX0. 9X0. IX 圈数 X2(D :纱线纤度);c.将测好的纱线用纱布包好放在100°C的水中,保持水温为100°C、30min ; d.将纱布及纱线自然冷却,然后取出纱线挂在温度25°C,湿度65%的环境中调湿12小时;e.调湿好的纱线悬挂定荷重G,测出L115根据下列公式算出沸水收缩率沸水收缩率=(L-L1)/L X 100% ο(2)湿热卷缩复原率a.纱线取样10圈Xlm/圈,将纱线自然下垂悬挂在温度25°C,湿度60%的环境中调湿12小时;b.将纱线用纱布包好,放在90°C恒温水槽中保持20min ;c.将纱及纱线自然冷却,将纱线取出后挂在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酰胺纤维缝纫线,其特征是:该缝纫线由单丝纤度为1.8~6.5dtex的改性聚酰胺纤维假捻纱所形成,其捻度为50~350捻/m、沸水收缩率为0.5~2.0%、湿热卷缩复原率为30~50%、干热卷缩复原率为30~50%;且所述改性聚酰胺纤维成纤聚合物聚酰胺的末端氨基含量为1.0×10?5~3.0×10?5mol/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晴梁海燕佐藤雅伸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