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染料废水pH至2~6;(2)控制废水以0.5~30倍吸附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流经药剂充填的吸附柱,循环处理1~5h后染料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0~95%,色度去除率达到85~95%;(3)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染料,药剂焙烧后再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处理技术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产泥量大等缺点;运行可靠稳定,出水效果好,处理废水的同时还可对染料进行回收,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是。
技术介绍
我国是纺织行业大国,印染行业总量居世界首位。染料废水不仅水量大,成分复杂,具有色度深、COD和BOD5含量高等特点,而且含有多种生物毒性大、难以降解的物质,可生化性差;废水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造成水体缺氧,破坏水体自净能力,是目前较难处理的一类有机废水。染料废水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法等。最常用的是混凝脱色法,其过程是通过絮凝剂与水中残留的染料发生络合或螯合反应形成沉淀,从而除去染料。混凝法存在的缺点是,脱色和COD去除不彻底,污泥产生量大, 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设施占地大,工艺耗时长。废水中的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具有不易生物降解、水溶性好等特点,使用混凝+生物处理工艺去除效果较差,导致出水色度较高。吸附法由于工艺操作简单,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能耗低且能从废水中富集分离有机污染物,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活性炭作为一种吸附材料用于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因其多孔性、比表面积大等具有吸附量大的优点;但由于既有大孔也有中孔和微孔,而仅在微孔上产生吸附,大孔和微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吸附质进入吸附部位的通路,因而常常产生漏吸。另外,活性炭价格昂贵,再生困难,强度不高、易于粉化,会造成二次污染。其它各种处理技术也相继在染料废水处理工程中尝试或应用,但由于效果不理想或是成本过高均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步骤如下 步骤一调节染料废水pH至2 6,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O. 5 30倍吸附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吸附柱,循环处理I 5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0 95%,色度去除率达到85 95%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染料。所述的染料废水为酸性或活性染料废水; 所述的药剂是通过方解石、白云岩、贝壳或石灰石的一种经800 1200°C高温焙烧2 6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10 300nm ;使用后的药剂经300 600°C下焙烧30 300min后可再利用。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吸附剂易于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处理废水的同时可回收染料,还可对方解石、白云岩和贝壳等进行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结合以下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实施例I 步骤一调节酸性红B废水pH至6,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5L/h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IOL吸附柱,循环处理I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95%,色度去除率达到95%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酸性红B。所述的药剂是通过方解石经800°C高温焙烧6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300nm ;使用后的药剂经300°C下焙烧300min后可再利用。 实施例2 步骤一调节酸性大红GR废水pH至2,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300L/h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IOL吸附柱,循环处理5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0%,色度去除率达到85%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酸性大红GR。所述的药剂是通过方解石经1200°C高温焙烧2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IOnm ;使用后的药剂经600°C下焙烧30min后可再利用。实施例3 步骤一调节酸性黄G废水pH至3,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200L/h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20L吸附柱,循环处理2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0%,色度去除率达到90%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酸性黄G。所述的药剂是通过白云岩经800°C高温焙烧6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300nm ;使用后的药剂经400°C下焙烧240min后可再利用。实施例4 步骤一调节活性艳红废水pH至4,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400L/h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20L吸附柱,循环处理3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5%,色度去除率达到90%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活性艳红。所述的药剂是通过贝壳经1000°C高温焙烧3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IOOnm ;使用后的药剂经450°C下焙烧ISOmin后可再利用。实施例5 步骤一调节活性艳兰废水pH至3,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250L/h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IOL吸附柱,循环处理4h ;其中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达到85%,色度去除率达到95% ;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活性艳兰。所述的药剂是通过石灰石经900°C高温焙烧4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200nm ;使用后的药剂经500°C下焙烧90min后可再利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节染料废水pH至2 6,得到处理后的废水; 步骤二 将处理后的废水以O. 5 30倍吸附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吸附柱,循环处理I 5h; 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染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通过方解石、白云岩、贝壳或石灰石的一种经800 1200°C高温焙烧2 6h后研磨而成,平均粒径为10 300nm ;使用后的药剂经300 600°C下焙烧30 300min后可再利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染料废水pH至2~6;(2)控制废水以0.5~30倍吸附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流经药剂充填的吸附柱,循环处理1~5h后染料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0~95%,色度去除率达到85~95%;(3)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染料,药剂焙烧后再生。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处理技术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产泥量大等缺点;运行可靠稳定,出水效果好,处理废水的同时还可对染料进行回收,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文档编号C02F9/02GK102874944SQ20121036015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姚志通, 张春晓, 张素玲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调节染料废水pH至2~6,得到处理后的废水;步骤二:将处理后的废水以0.5~30倍吸附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流经填充有药剂的吸附柱,循环处理1~5h;步骤三:吸附柱中的药剂达到饱和吸附后取出,采用气浮过滤分离出染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通,张春晓,张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