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修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浊度河水引水的原位净化系统及处理高浊度河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采砂引起的高浊度河水是目前有关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无机泥沙,流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发生沉降。针对该类污染物及水质特征,化学混凝技术成为一种优良的净化方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处理规模大等有点,该技术已在国外湖泊治理上有应用。我国尽管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其实际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很少有将该技术直接用于河道高浊度河水原位修复的应用。河道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生态修复技术四大类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又都可以相结合应用,也可以应用到工程技术修复中。物理修复是一个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物的物理性质,主要用于河道底泥净化。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环保疏浚、引水和掩蔽等物理修复方法。物理修复虽然见效快,但是工程量大。化学修复是一个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界物质的化学组成。主要靠向河道水体中投加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吸附到化学药剂上形成沉淀物或者使其氧化分解为无害物。生物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浊度河水的原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浊度河水的原位净化系统为:在高浊度河水与引水河道之间设置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在靠近高浊度河水端设置引水闸,所述引水渠底部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床,所述混凝床上布置有与水流方向垂直的互相平行的隔板,所述的隔板设置有缺口,相邻隔板之间的缺口位置交错,相邻隔板的间距为4.0~8.0m;最靠近引水闸的隔板与引水闸之间设置有空气穿孔管和药液穿孔管,所述空气穿孔管用支架固定于引水渠底部并与鼓风机连通,所述药液穿孔管用支架固定于引水渠底部并通过药剂泵与药液贮槽连通,所述药液穿孔管距离引水闸1.0~5.0m,距离混凝床表面0.5~1.0m,所述空气穿孔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校生,吴成强,洪海明,周志星,俞军锋,张玉浩,张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