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858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23:29
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试焊:钢件的烧化量为2.5-3mm,铝件的烧化量为10.5-11.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2.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5-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烧化时间为5.3-5.6s,顶锻速度为132mm/s;焊接准备;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工件的截面积要求小,而且不会影响钢铝之间的复合率,降低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头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铝接头生产的时候都是采用的是爆炸焊或者是摩擦焊,爆炸焊接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将飞板覆盖在基板上的,完成两种不同材料的复合,爆炸焊接是在瞬间完成的,爆炸速度达2500km/s,如此高的能量,如此短的时间,所以爆炸焊接的不确定因素相当多,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焊药填装的稀疏,飞板与基板之间的间隙控制,飞板与基板的表面处理等,都会直接影响钢铝的复合率,从而导致钢铝接头在使用过程 中,电阻增大,抗拉强度降低,容易形成电打弧,功耗大;而摩擦焊,对工件的厚度有限制,过薄将无法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技术方案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试焊钢件的烧化量为2.5-3mm,铝件的烧化量为10. 5-11. 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2. 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 5_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烧化时间为5. 3-5. 6s,顶锻速度为132mm/s ; (2)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 (3)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两工件中间留O.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 (4)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的调试递减量为O. 5mm。作为优选,所述的钢件不低于G2牌号,所述的铝件不低于L3牌号。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和现有的技术相比,对工件的截面积要求小,而且不会影响钢铝之间的复合率,降低功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实施例I : 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试焊铝的烧化量是钢的4. 2倍左右,钢件的烧化量为2. 5mm,铝件的烧化量为10. 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 5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调试递减量一般为O. 5mm。烧化时间为5. 3s,顶锻速度为132mm/s ;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铜伸出长度为20mm,铝伸出长度为10mm,两工件中间留O. 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焊件的材料要求钢件不低于G2牌号,铝件不低于L3牌号。具体实施例2 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试焊铝的烧化量是钢的4. 2倍左右,钢件的烧化量为3mm,铝件的烧化量为11. 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 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调试递减量一般为O. 5mm。烧化时间为5. 6s,顶锻速度为132mm/s ;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铜伸出长度为20mm,铝伸出长度为10臟,两工件中间留O. 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焊件的材料要求钢件不低于G2牌号,铝件不低于L3牌号。具体实施例3: 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试焊铝的烧化量是钢的4. 2倍左右,钢件的烧化量为2. 8mm,铝件的烧化量为11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 4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 6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调试递减量一般为O. 5mm。烧化时间为5. 5s,顶锻速度为132mm/s ;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钢伸出长度为20mm,铝伸出长度为10mm,两工件中间留O. 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焊件的材料要求钢件不低于G2牌号,铝件不低于L3牌号。权利要求1.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试焊钢件的烧化量为2. 5-3mm,招件的烧化量为10. 5-11. 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2. 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 5_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烧化时间为5. 3-5. 6s,顶锻速度为132mm/s ; 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 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两工件中间留O. 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 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调试递减量为 O. 5mmο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件不低于G2牌号,所述的铝件不低于L3牌号。全文摘要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试焊钢件的烧化量为2.5-3mm,铝件的烧化量为10.5-11.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2.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5-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烧化时间为5.3-5.6s,顶锻速度为132mm/s;焊接准备;焊接。本专利技术对工件的截面积要求小,而且不会影响钢铝之间的复合率,降低功耗。文档编号B23K11/00GK102873444SQ201210325119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存宏, 张恒斌 申请人:海安县能达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铝接头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试焊:钢件的烧化量为2.5?3mm,铝件的烧化量为10.5?11.5mm,钢件的顶锻留量为2?2.5mm,铝件的顶锻留量为2.5?3mm,卡板的伸出长度为闪光留量,顶锻留量,电极宽度之和再加调试递减量,烧化时间为5.3?5.6s,顶锻速度为132mm/s;试焊之后进行破坏性实验用以检验其是否能符合要求;焊接准备:将钢铝工件上、下、左、右、前、后对齐,两工件中间留0.5mm的间隙,上下钳口内把焊渣去除干净,放净空气过滤器内的水;检查待焊工件的截面是否与电流、顶锻压力适应,即可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存宏张恒斌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县能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