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有:更换水平轧辊,然后调整水平轧辊组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还包括有更换偏心垂直轧辊,根据所轧钢管直径和相应的芯棒直径更换上与之相匹配的偏心垂直轧辊。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装置,包括水平轧辊和垂直轧辊,水平轧辊和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均有凹弧孔,垂直轧辊为偏心垂直轧辊,偏心垂直轧辊辊体上的凹弧孔横向中心线向上或向下偏移辊体横向中心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比较,无需更换定位板,省去了一个工序,缩短了调整时间和停机时间,也节省了众多的厚薄不同的定位板备件,而且调整定位精度高,轧出的钢管壁厚均匀,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轧机,轧制钢管时,必须要有芯棒和轧辊。轧辊包括三组水平轧辊和三组垂直轧辊,每组两个轧辊对称布置,水平轧辊组和垂直轧辊组相间排列。轧辊体上有与被轧钢管直径相匹配的凹弧孔,行业内称为轧辊孔型,孔型中心点的连线称孔型中心线,孔型中心线行业内称为连轧机中心线。孔型中心由孔型高度方向的中心点A和孔型宽度方向的中心点B决定,当A、B合一时就是孔型中心点0,中心点A由水平轧辊组决定,中心点B由垂直轧辊组决定。现有的连轧机,是按一种孔型设计布置的,例如110孔型,即钢管直径为Φ 110mm。前台即限动链底座是固定的。根据市场需求,要开发轧制多种直径的钢管,例如钢管直 径为95 mm、126 mm、133 mm、140 mm。轧制不同直径的钢管,芯棒直径不同,这就造成了芯棒中心线在限动链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而轧制钢管时,必须使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一致,才能轧出相应直径和壁厚均匀的钢管。而芯棒定位于限动链,其中心线不能调整,因此必须调整连轧机中心线。现有技术的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是1、更换水平轧辊,使轧辊的孔型与被轧钢管直径相匹配。2、旋转牌坊上的丝杠,调整水平轧辊组两轧辊间的距离,使两个轧辊孔型中心合一。3、更换垂直轧辊,使轧辊的孔型与被轧钢管直径相匹配。4、更换定位板来调整垂直轧辊孔型中心,所述更换定位板就是用加厚或减薄的定位板代替调整前的定位板,例如芯棒直径由大变小,就更换上减薄的定位板。反之,就更换上加厚的定位板。其不足之处在于更换定位板,费时费工,停机时间长,影响产量,而且精度难以达到要求,致使钢管壁厚不均,壁厚精度低,产品质量等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使用这种方法及装置,调整速度快,工效高,精度高,轧出的钢管壁厚均匀,质量好。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有更换水平轧辊,然后调整水平轧辊组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还包括有更换偏心垂直轧辊,根据所轧钢管直径和相应的芯棒直径更换上与之相匹配的偏心垂直轧辊。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装置,包括水平轧辊和垂直轧辊,水平轧辊和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均有凹弧孔,垂直轧辊为偏心垂直轧辊,偏心垂直轧辊辊体上的凹弧孔横向中心线向上或向下偏移辊体横向中心线。水平轧辊和偏心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凹弧孔的直径为Φ90 mm— Φ 145 mm。水平轧辊和偏心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凹弧孔的直径为Φ95 mm或Φ 140 mm。偏心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凹弧孔横向中心线向上或向下偏移辊体横向中心线Imm——25 mm0偏心垂直轧辊的辊体上凹弧孔横向中心线相对于辊体横向中心线向下偏移7. 5mm或向上偏移15 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装置调整垂直轧辊,只须更换上与钢管直径相匹配的偏心垂直轧辊,无需更换定位板,与现有技术比较,省去了一个工序,缩短了调整时间和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也节省了众多的厚薄不同的定位板备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调整定位精度高,轧制出的钢管壁厚均匀,管壁精度高,质量好。附图说明图I为标准垂直轧辊安装示意 图2为偏心垂直轧辊安装示意 图3为芯棒、钢管、水平轧辊、垂直轧辊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标准垂直轧棍结构示意 图5为偏心垂直轧棍实施例一结构不意 图6为偏心垂直轧辊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图4、图5、图6,图4为标准垂直轧辊I结构示意图,其辊体横向中心线11与轧棍孔型12的横向中心线是一致的。图5为偏心垂直轧棍实施例一结构不意图,偏心垂直轧辊9的孔型93的横向中心线92与辊体横向中心线91不一致,向下偏移,故称为偏心垂直轧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心距。图6为偏心垂直轧辊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偏心垂直轧辊3的孔型33的横向中心线32与辊体横向中心线31不一致,向上偏移。所述轧辊孔型是指辊体凹弧孔的形状。参看图I,为现有技术标准垂直轧辊安装示意图,标准垂直轧辊I安装在机架7上,轧辊孔型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是一致的,中心点合一,如图示中心点10。机架底面与牌坊5底部内平面间有定位板6,牌坊上部有盖板4,用螺栓连接,牌坊5侧壁上有调整丝杠8旋配,其前端头部顶入机架侧壁盲孔中。芯棒13穿在钢管14的内孔中,钢管两边各有一结构一样的轧辊1,轧辊在旋转中轧制钢管,两轧辊间有弹簧2。如果所轧制的钢管直径发生变化,芯棒直径也要发生变化,为了使轧辊孔型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一致,就要调整轧辊孔型中心线亦称调整连轧机中心线,现有技术调整垂直轧辊孔型中心线第一要更换垂直轧辊,以使轧辊孔型与钢管直径相匹配。第二要更换定位板,以使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一致。例如当芯棒直径由大变小时,就要更换上减薄的定位板,反之,就要更换上加厚的定位板。参看图2,为本专利技术偏心垂直轧辊安装示意图,与图I所不同的是安装在机架7上的是偏心垂直轧辊9。偏心垂直轧辊9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偏移距离X即偏心垂直轧辊9孔型横向中心线92偏移辊体横向中心线的距离是根据芯棒直径的变量y决定的,X是y的一半。所轧制的钢管直径变化亦即芯棒直径变化时,只需更换上相匹配的偏心垂直轧辊就行,不需更换定位板6。与现有技术比较,因无需更换定位板,省去了一个工序,节省了调整时间和停机时间,也节省了众多的厚薄不同的定位板备件,而且调整定位精度高,轧制出的钢管壁厚均匀,质量好。参看图3,为芯棒、钢管、水平轧辊组、垂直轧辊组位置关系示意图。芯棒13由限动链51定位并穿入钢管14的内孔中。连轧机有六组轧辊,每组二个轧辊,其中有三组水平轧辊21、23、25,三组垂直轧辊22、24、26,它们依次相间排布。图上所示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是一致的。如果芯棒直径发生变化亦即芯棒中心线变化,就必须调整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一致,才能轧制出相应直径且壁厚均匀的钢管。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装置调整连轧机中心线的步骤如下 I、更换水平轧辊,使轧辊的孔型与被轧钢管直径相匹配。2、旋转牌坊上的丝杠,调整水平轧辊组两个轧辊间的距离,使两个轧辊孔型中心合一 ο3、更换垂直轧辊,用偏心垂直轧辊替代标准轧辊,使轧辊的孔型和偏心距与被轧钢管直径和芯棒直径相匹配。4、通过上述三个步骤,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达到一致。实施例如下 现有某一型号的连轧机,设计时是按110孔型布置的,即所轧钢管外径为Φ110 mm,内径为Φ100 mm,水平轧辊孔型即凹弧孔直径为Φ110 mm,垂直轧辊为标准轧辊,凹弧孔直径亦为Φ 110 mm。轧制Φ 110钢管,芯棒直径Φ 100 mm,连轧机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是一致的,不需要调整连轧机中心线。此例称为标准例。一、实施例一,所轧制的钢管外径为Φ95ΙΜ,内径为Φ85ΙΜ,所用芯棒直径为Φ85mm,与标准例比较,芯棒中心线下降了 7. 5 mm,就必须调整连轧机中心线,调整步骤如下1、更换水平轧辊,更换上凹弧孔直径为Φ95 mm的水平轧辊。2、调整水平轧辊组两个轧辊的距离,使两个轧辊的孔型中心合一。3、更换上偏心垂直轧辊,其凹弧孔直径为Φ95ΙΜ、孔型横向中心线向下偏移棍体横向中心线7. 5 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连轧机中心线的调整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有:更换水平轧辊,然后调整水平轧辊组两个轧辊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更换偏心垂直轧辊,根据所轧钢管直径和相应的芯棒直径更换上与之相匹配的偏心垂直轧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邓丕安,成克武,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