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5196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1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旨在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吊具。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第一吊体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侧立面围板、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为直线状。第二吊体由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二外侧立面围板、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为直线状。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上有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第二内侧立面围板上有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该吊具采用立面框架结构,吊点位于吊具纵向中心线上,可实现平稳可靠的吊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技术背景 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包括环形防喷器、闸板防喷器和四通等设施,是石油钻井的主要井控装备,重量约为30吨(以35/70装备为例)左右。需要时,防喷器组将被整体吊运至井口进行安装或拆卸后整体被吊离井口。目前,防喷器组整体吊装采用的吊具是将两组对称的带有半圆孔的钢板组合体对合于环形防喷器底部(其对合形成的直线接缝即为该吊具的纵向中心轴线,而两个半圆孔合成的整个圆孔则位于纵向中心轴线中心且环绕在环形防喷器底部),在该吊具的上表面布置了两组吊耳(每组2个吊耳),其中一组的2个吊耳斜向跨越纵向中心轴线且过圆心对称分别装在靠近纵向中心轴线的2个钢板组合体上;另一组的2个吊耳则以相同的斜度交叉安装在2个钢板组合体上。所不同的是一组吊耳跨距大,一组吊耳跨距小(便于多机起重作业)。2个钢板组合体的相互连接,则通过4个吊耳的底部焊接钢板与钢板组合体的配钻孔贯通螺栓连接(每个吊耳焊接钢板均须与2个钢板组合体跨接)。现场使用时存在如下不足I、两片钢板组合体悬空找正对接很困难,施工难度大,操作时间长,生产效率低。2、钢板组合体与吊耳焊接钢板通过螺栓上下连接,与人的劳动习惯不符,操作不方便,生产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3、采用钢板平面结构吊重,其结构刚度相对不足、易弯曲变形、过载能力差,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体、第二吊体,所述第一吊体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侧立面围板、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二吊体由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二外侧立面围板、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焊接,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焊接,所述第一吊板与第三吊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吊板与第四吊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吊板、第二吊板、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上分别设置有吊孔;所述第一吊体与第二吊体一端通过铰接装置铰接,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另一端分别以第一吊板和第三吊板延长部分作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认孔定位销与定位孔以及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一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二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在一起构成的整圆的圆心即为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和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的圆心,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后形成的直线接缝即为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过圆心的纵向中心线;所述铰接装置的销和套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后形成的直线接缝所在的铅垂平面重合。所述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腹部筋板。所述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上安装有控制开度的异形耳板组件。所述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直线状的部分分别构成一个铅垂平面;所述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直线状的部分分别构成一个铅垂平面。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分别对称的设置有底托。所述异形耳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铰接装置铰接轴上的一组第一耳板和一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吊体上;所述第二耳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吊体上,且为异形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第一吊体相对的一侧为直端面,当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通过铰接轴转动并打开到所需最大开度时,直端面与第一吊体的顶板或底板端部横截面相抵,控制开合角度。本技术具有下述技术效果I、本技术的吊具由于采用立面吊板、立面框架结构,且吊点位于吊具纵向中心线上,因此强刚度高、安全系数大,可实现平稳可靠的吊装要求。2、本技术的吊具通过铰接机构可方便地实现吊具开、合及开度控制,无须悬空找正,极大地简化了现场操作流程,消除了安全隐患。3、本技术的吊具通过定位销及连接螺栓即可方便地实现吊具两个吊体的锁紧,使前后两对吊板紧密贴合构成4组整体吊点,克服了操作人员爬上爬下的弊端以及上下扭紧螺栓的不便,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的主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的打开状态俯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的示意图如图I-图3所示,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体7、第二吊体8,所述第一吊体7由第一顶板20、第一底板、第一外侧立面围板21、第一内侧立面围板10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10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二吊体8由第二顶板12、第二底板14、第二外侧立面围板13、第二内侧立面围板11焊接而成,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11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10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一吊板1-1和第二吊板1-2焊接,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11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三吊板2-1和第四吊板2-2焊接,所述第一吊板1-1与第三吊板2-1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吊板1-2与第四吊板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吊板、第二吊板、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上分别设置有吊孔。所述第一吊板1-1和第二吊板1-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直线状的部分分别构成一个铅垂平面。所述第三吊板2-1和第四吊板2-2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直线状的部分分别构成一个铅垂平面。所述第一吊体7与第二吊体8 一端通过铰接装置3铰接,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10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11另一端分别以第一吊板1-1和第三吊板2-1的延长部分作为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6,所述第一连接板17和第二连接板16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认孔定位销4与定位孔和相对应的螺栓孔,认孔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实现第一吊体7与第二吊体8闭合时的定位,相对应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5连接第一吊体7和第二吊体8。所述第一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一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一吊耳6,所述第二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二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二吊耳9。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10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11对合在一起构成的整圆的圆心即为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和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的圆心,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后形成的直线接缝即为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过圆心的纵向中心线。所述铰接装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石油防喷器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吊体、第二吊体,所述第一吊体由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外侧立面围板、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二吊体由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二外侧立面围板、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的中部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的横向截面分别为直线状;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焊接,所述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开口两端分别与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焊接,所述第一吊板与第三吊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吊板与第四吊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吊板、第二吊板、第三吊板和第四吊板上分别设置有吊孔;所述第一吊体与第二吊体一端通过铰接装置铰接,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另一端分别以第一吊板和第三吊板延长部分作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认孔定位销与定位孔以及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一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吊体纵向重心的横截面的第二外侧立面围板上安装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在一起构成的整圆的圆心即为第一内侧立面围板和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半圆弧状的圆心,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后形成的直线接缝即为第一吊体和第二吊体过圆心的纵向中心线;所述铰接装置的销和套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内侧立面围板与第二内侧立面围板对合后形成的直线接缝所在的铅垂平面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国高庆生张月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广林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