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小会专利>正文

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444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包括有:转接套,包括有容置区和第一充电转接口,所述容置区用于容置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设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插入式电性连接;充电座,包括放置区、第二充电转接口和充电单元,所述放置区用于放置所述转接套,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和所述充电单元设置于所述放置区,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转接套的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另一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充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移动终端原插入式充电改为接触式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更为简单和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大都为插入式充电插口,用户充电必须把充电装置插入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反复插拔充电很不方便,而且对充电插口有一定的损害。综上可知,现有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其能够将移动终端原插入式充电改为接触式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更为简单和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包括有转接套,包括有容置区和第一充电转接口,所述容置区用于容置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设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插入式电性连接;充电座,包括放置区、第二充电转接口和充电单元,所述放置区用于放置所述转接套,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和所述充电单元设置于所述放置区,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转接套的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另一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充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转接套中内置有防静电电路。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设有磁性材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转接套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接口的位置设有若干开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单元为包含AC转DC电路的交流式充电单元;或者,所述充电单元为包含DC电路的直流式充电单元,所述DC电路与所述移动终端自带的AC转DC充电器配合使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放置区包括座体以及固定于座体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限制转接套的放置位置的限位结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底挡板和至少一侧挡板;所述底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端,且所述底挡板的内侧设有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 ;所述侧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或两侧。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座体放置于水平面,固定于所述座体的所述底板与所述水平面呈预定倾角设置。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匹配的充电插头;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另一端和第二充电转接口分别对应设有充电触点。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触点包括正极充电触点和负极充电触点。本技术包括转接套和充电座,移动终端可套设于所述转接套中,并且转接套上设有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电性连接的第一充电转接口,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把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入式充电插口转变成免插入的接触即充电的接口 ;所述充电座设有放置区和第二充电转接口,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第一充电转接口是相匹配的接触即充电的接口,优选为充电触电。当将套有转接套的移动终端放到充电座上时,第一充电转接口和第二充电转接口发生接触,便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其把移动终端从插入式充电改为接触式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另外,所述转接套的结构与移动终端的结构相匹配,所述转接套可以根据不同移动终端的尺寸和规格来设计;并且转接套还可起到对移动终端的保护作用,使移动终端免于被刮花、被磨损以及被摔伤等。本技术可广 泛适用于手机,PDA、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充电装置的转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充电装置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的电路原理方框图;以及图5A 图5C是本技术充电装置的三种正、负极充电触点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100,包括有转接套10和充电座20,其中所述转接套10包括有容置区11和第一充电转接口 12,所述容置区11用于容置移动终端200,第一充电转接口 12设置于容置区11。当移动终端200套设于转接套10内后,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的一端与移动终端200的充电插口 210插入式电性连接,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的另一端可与充电座20的第二充电转接口 22接触式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用于把移动终端200的插入式充电插口 210转变成免插入的接触即充电的接口,且第一充电转接口 12与充电插口 210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转接套10同时可保护移动终端200,使移动终端200免于被刮花,被磨损,被摔伤等,起到保护套的作用;并且,转接套10可做成各种时尚外形,以起到对移动终端200的装饰作用。所述充电座20包括有放置区21、第二充电转接口 22和充电单元23,所述放置区21用于放置转接套10,第二充电转接口 22和充电单元23设置于放置区21,第二充电转接口 22与转接套10的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的另一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充电转接口 22与充电单元23电性连接,充电单元2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外部电源主要采用普通的市电电源。当用户将套有转接套10的移动终端200放到充电座20上时,第一充电转接口 12和第二充电转接口 22发生接触,便可以对移动终端200进行充电,其把移动终端200从传统的插入式充电改为接触式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终端200的充电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并且,所述移动终端200可以是手机、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等。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的一端设有与移动终端200的充电插口 210匹配的充电插头122,并且第二充电转接口 22与充电插头122的位置相互对应。第一充电转接口 12的另一端设有充电触点121,而第二充电转接口 22也对应设有充电触点221,充电 触点121和充电触点221是相匹配的接触即充电的接口,所述充电触点121或221优选采用正、负极两个充电触点设计。优选的是,所述充电座20的放置区21包括座体211以及固定于座体211上的底板212,所述底板212上设有用于限制转接套10的放置位置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底挡板213和至少一侧挡板214 ;底挡板213设置于底板212的底端,且底挡板213的内侧设有第二充电转接口 22 ;侧挡板214设置于底板212的一侧或两侧。在使用时,座体211可放置于桌面等水平面,固定于座体211的底板112与水平面呈预定倾角设置,以便于用户将套有转接套10的移动终端200放置到充电座20的放置区21。当然,放置区21也可为凹槽结构等其他结构,其只需满足能够让用户方便地放置移动终端200的需求即可。优选的是,所述转接套10对应移动终端200的数据接口的位置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可以使得移动终端200本身自带的数据接口也露出来,以方便用户传输数据用。显然所述转接套10可以根据需要,预留或不预留移动终端200的数据接口。进一步地,转接套10中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转接套,包括有容置区和第一充电转接口,所述容置区用于容置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设置于所述容置区,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插口插入式电性连接;充电座,包括放置区、第二充电转接口和充电单元,所述放置区用于放置所述转接套,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和所述充电单元设置于所述放置区,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转接套的所述第一充电转接口的另一端接触式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充电转接口与所述充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单元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小会
申请(专利权)人:卫小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