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文法专利>正文

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327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分流器分设进水槽与排水槽,进水槽导接进水管路,以入水管导接模具,再经模具以出水管流回排水槽,由排水管路排至循环斗塔,进水管路设一空气管路,以导接一逆止阀与一三通管,还设有单向管路,其导接一电磁阀与逆止阀;进水管路,其导接一手动开关;排水管路,其导接一逆止阀与手动开关。正常状态,以单向管路导接循环斗塔,防止进水槽内的冷却水回流,拆模时,无残留冷却水,使模具不易生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所用的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模具、导接的管路内预先排出水、油,使拆模时,无残留水、油,使模具内不易生锈的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习用的分流器,其内分隔为进水槽与排水槽,进水槽导接手动开关的进水管路进水,而以入水管导接于模具内,如图5所示,即以三入水管由进水槽循环于模具后,以三出水管流回排水槽,由排水管路排至循环斗塔内。然而依所需拆模时,虽将进水管路的手动开关关闭,然而分流器的进水槽与入水管、模具、出管路、排水槽内残留水或油,在拆下入水管、出水管路时,残留水或油流出滴漏需清理,且模具内尚留水、油,易造成生锈,缩短使用寿命。本创作人有鉴于习用分流器存在的上述缺点,集多年从事模具的零配件与分流器制造的经验,于是精心潜研,经多次试验与修改,而研制成功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使其在拆模时不会有残留水、油的滴漏情况,且可依所需具有不同多种进排的分流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包括有分流器、进水管路、排水管路、手动开关,分流器,其内分别挖设为进水槽与排水槽,进水槽下方一侧导接一具手动开关、进水管路,而以入水管导接模具,再经模具以出水管与排水槽相接,由排水管路排至循环斗塔,其特征在于,该进水槽下方另一侧则设一空气管路,且进水管路与空气管路间设有单向管路,进水槽与排水槽上方各分别排列有数个入水开关、出水开关,并于数个入水开关与数个出水开关间各分设一入水导口、出水导口,且各由一螺盖螺合;空气管路,其是导接有一逆止阀与一三通管,三通管分别连接于第一、二、三分管,而第一分管设有延迟计时开关、电磁阀及一压力表,第二分管设一手动开关,第三分管设有逆止阀、手动开关;单向管路,其导接有一电磁阀与逆止阀,供单向进水;进水管路,其是导接有一手动开关;排水管路,其是导接有一逆止阀与手动开关,做单向排水。借由上述的结构,在正常状态下,以单向管路导接循环斗塔,使冷却水沿单向管路流入分流器的进水槽内,防止进水槽内的冷却水回流。而冷却水沿进水槽、入水开关、入水管、模具、出水管,出水开关、排水槽,而经排水管路单向流回循环斗塔内。拆模时,关闭冷却水使水不再进入进水槽内,使空气沿空气管路的第一分管与逆止阀作单向充气,使进水槽、入水管、模具、出水管内的冷却水完全流回循环斗塔,无残留冷却水使模具不易生锈,而空气管路的第三分管可与其他组冷冻水、油温、热水用途分流器的空气管路导接,供排水,排油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该分流器的入水导口、出水导口导接于他组相同的冷却水、冷冻水、油温、热水的分流器。前述的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该空气管路的第三分管改设置导接于进水槽上方的数个入水开关的其中之一,而第三分管再与其他组供冷却水、冷冻水、油温、热水用的分流器的空气管路导接。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以入水导口、出水导口导接他组分流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空气管路以第三分管改设导接于入水开关的示意图。图5是习用的分流器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分流器1与空气管路2、单向管路3、进水管路4、排水管路5等。分流器1,其内分别挖设有进水槽11与排水槽12,进水槽11下方一侧导接一具手动开关41、进水管路4、而以入水管13导接模具,再经模具以出水管14流回排水槽12内,由排水管路5排至循环斗塔。而进水槽11下方另一侧则设一空气管路2,且进水管路4与空气管路2间设有单向管路5,分流器1的进水槽11与排水槽12上方各分别排列有数个入水开关15、出水开关16,并于数个入水开关15与数个出水开关16间各分设一入水导口17、出水导口18,且各由一螺盖10、19螺合;空气管路2,其是导接有一逆止阀21与一三通管22,三通管分别连接于第一、二、三分管23、24、25,而第一分管23设有延迟第一分管23计时开关231、电磁阀232及一压力表233,第二分管24设一手动开关241,第三分管25设有逆止阀251、手动开关252;单向管路3,其是导接有一电磁阀31与逆止阀32作单向进水;进水管路4,其是导接有一手动开关41;排水管路5,其导接有一逆止阀51与手动开关52作单向排水。借由上述结构,在正常状态下,以单向管路3导接循环斗塔,使冷却水依单向管路3流入分流器1的进水槽11内,防止进水槽11内的冷却水回流,而冷却水依进水槽11、入水开关15、入水管13、模具、出水管14、出水开关16、排水槽12,而经排水管路5作单向流回循环斗塔内。拆换时,关闭冷却水不再进入进水槽11内,可使空气沿空气管路2的第一分管23与逆止阀21作单向充气,使进水槽11、入水管13、模具、出水管14内的冷却水完全流回循环斗塔,无残留冷却水,使模具不易生锈。而空气管路2的第三分管25可与其他组冷冻水、油温、热水用途分流器的空气管路导接,供排水、排油用。本技术可以分流器1的入水导口17、出水导口18导接于他组相同的冷却水、冷冻水、油温、热水的分流器(如图3所示)。本技术另可以空气管路2的第三分管25改设置导接于进水槽11上方的数个入水开关15其中之一,而第三分管25再与其他组冷却水、冷冻水、油温、热水用途分流器的空气管路导接(如图4所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包括有分流器、进水管路、排水管路、手动开关,分流器,其内分别挖设为进水槽与排水槽,进水槽下方一侧导接一具手动开关、进水管路,而以入水管导接模具,再经模具以出水管与排水槽相接,由排水管路排至循环斗塔,其特征在于,该 进水槽下方另一侧则设一空气管路,且进水管路与空气管路间设有单向管路,进水槽与排水槽上方各分别排列有数个入水开关、出水开关,并于数个入水开关与数个出水开关间各分设一入水导口、出水导口,且各由一螺盖螺合;空气管路,其是导接有一逆止阀与一三通 管,三通管分别连接于第一、二、三分管,而第一分管设有延迟计时开关、电磁阀及一压力表,第二分管设一手动开关,第三分管设有逆止阀、手动开关;单向管路,其导接有一电磁阀与逆止阀;进水管路,其是导接有一手动开关;排水管路,其是导接有一逆 止阀与手动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排水分流器装置,包括有分流器、进水管路、排水管路、手动开关,分流器,其内分别挖设为进水槽与排水槽,进水槽下方一侧导接一具手动开关、进水管路,而以入水管导接模具,再经模具以出水管与排水槽相接,由排水管路排至循环斗塔,其特征在于,该进水槽下方另一侧则设一空气管路,且进水管路与空气管路间设有单向管路,进水槽与排水槽上方各分别排列有数个入水开关、出水开关,并于数个入水开关与数个出水开关间各分设一入水导口、出水导口,且各由一螺盖螺合;空气管路,其是导接有一逆止阀与一三通管,三通管分别连接于第一、二、三分管,而第一分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法
申请(专利权)人:苏文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