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导率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2730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导率测试仪,包括机架、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测量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中部,所述冷却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中部,所述加载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并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进行加载施压,所述测量模块包括埋设在所述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内的热电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冷却模块外套装有隔热装置(21),所述隔热装置(21)通过紧固装置(10)锁紧固定,所述紧固装置(10)包括两个箍紧件,两个所述箍紧件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导率测试仪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材料热物性测试
,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热导率测试仪
技术介绍
随着LED向背投射、路灯、汽车车灯等新兴领域的延伸,作为光源的LED器件也向高功率密度、高亮度、高集成度等性能发展,这样一来,会引起LED単位面积过热而导致发光度降低、波长偏移、使用寿命缩短等诸多问题。因此,LED的散热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散热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LED基板、芯片黏结层、热界面导热硅脂,作为散热路径的一部分或中间环节,对整 个系统的散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材料选用不当,便会带来散热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光学性能及可靠性。因此其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热导率,作为衡量材料热传导能力的物理參量,便成为这些材料选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测试指标。換言之,材料热导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光学性能的优劣。热导率测试仪的开发能够指导此类封装材料尤其是热界面材料的研发,从而起到对材料筛选优化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电子产品热设计和热模拟计算时,都要用到热导率这一物理參量,而实际情况是某些材料的热导率无法确定,这便给设计和仿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使热设计和模拟计算准确可靠,必须确定材料的热学特性使其与材料实际使用时的情况相符,因此,进行热导率仪的开发将对电子产品在设计研发之初的选材上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现有的热导率测量相关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并且存在精度、可维修性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对该热导率测试仪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干,针对现有的热导率测试仪结构复杂、不易维护的缺陷,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热导率测试仪。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ー种热导率测试仪,包括机架、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測量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中部,所述冷却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中部,所述加载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并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进行加载施压,所述测量模块包括埋设在所述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内的热电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冷却模块外套装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通过紧固装置锁紧固定,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两个箍紧件,两个所述箍紧件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ー侧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机架包括底座、顶盘和连接所述底座和顶盘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部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所述冷却模块固定在所述托盘上。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加载模块包括丝杆、手柄和顶盖,所述手柄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上设有夹具,所述夹具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顶盖上,另ー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所述顶盘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丝杆穿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顶盖内,所述顶盖内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滚珠,所述顶盖与所述加热模块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与所述夹具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限位台为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的螺母,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外螺纹。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环形件、隔热槽、加热块和加热棒,所述隔热装置包裹在所述加热块外侧,所述加热块上设有轴肩部,所述加热棒埋设在所述轴肩部内,两个所述隔热槽分别从上下两侧包夹所述轴肩部,所述隔热槽设置在所述环形件内部,所述环形件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块、水冷头和绝热·盖,所述隔热装置包裹在所述冷却块外侧,所述绝热盖设置在所述冷却块底部,所述冷却块穿过所述绝热盖与所述水冷头接触,所述水冷头固定在所述托盘上。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压カ传感器,所述压カ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カ传感器和所述水冷头之间设有隔热板。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散热排,所述散热排上的出水ロ与所述水冷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散热排上的进水口与所述水冷头的出水ロ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热导率测试仪中,两个所述铰链分别固定在所述环形件和所述托盘上。实施本技术的热导率测试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热装置套装在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的外侧,起到隔热的作用,隔热装置是通过两个箍紧件固定的,两个箍紧件在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ー侧可拆卸连接,安装时转动两个箍紧件并将另ー侧连接即可,拆卸时将两个箍紧件可拆连接的ー侧分离即可,隔热装置拆装方便,便于更换隔热装置,同时也可以很方便的取出热电偶,维护方便。本技术热导率测试仪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热导率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热导率测试仪的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热导率测试仪包括机架、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測量模块。加热模块安装在机架的上中部,冷却模块安装在机架的下中部,加热模块的底面和冷却模块的顶面形成待测样品11的上下施压面。加载模块安装在机架的顶部并对加热模块的顶面进行加载施压。测量模块包括埋设在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内的热电偶。在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上按不同的间距分别钻多个小孔到中心,用以安置热电偶,孔径大小与热电偶焊点大小一样,并在孔中涂以硅胶固定热电偶位置,保证焊点与加热块9、冷却块12接触充分。孔间距按热模拟的结果来确定,保证各测试点存在一定的温差;焊点与加热模块、冷却模块接触充分,保证准确測量加热模块与冷却模块各点的温度及发热量,从而保证后续正确、有效地计算热导率。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外套装有隔热装置21,隔热装置21通过紧固装置10锁紧固定,紧固装置10包括两个箍紧件,两个箍紧件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ー侧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螺钉8连接、卡扣连接等。设置隔热装置21可以保证热导率测试系统的ー维稳态测试过程。安装时转动两个箍紧件并将另ー侧连接即可,拆卸时将两个箍紧件可拆连接的ー侧分离即可,隔热装置21拆装方便,便于更换隔热装置21,同时也可以很方便的取出热电偶,维护方便。本实施例中的铰链为合页,通过合页实现两箍紧件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合页只是ー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铰链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进ー步的,机架包括底座17、顶盘27和支撑杆18。支撑杆18连接底座17和顶盘 27,底座17和顶盘27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8的上部和下部,下底盘底部可以安装调节脚16。支撑杆18的下部设有托盘19,托盘19与支撑杆18滑动配合,冷却模块固定在托盘19上。进ー步的,加载模块包括丝杆2、手柄I和顶盖4。顶盖4上设有夹具26,夹具26的一端固定在顶盖4上,另一端与支撑杆18滑动配合。顶盘27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丝杆2穿过通孔插入顶盖4内,丝杆2上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顶盘27上的通孔内也可以安装轴承3,在轴承3内设置内螺纹,使传动更加平稳。顶盖4内设有与丝杆2配合的盲孔,盲孔底部设有滚珠5,顶盖4与加热模块固定连接。手柄I与丝杆2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手柄I可以带动加热模块运动。设置滚珠5可以保证加热模块作直线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导率测试仪,包括机架、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测量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中部,所述冷却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中部,所述加载模块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并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顶面进行加载施压,所述测量模块包括埋设在所述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内的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冷却模块外套装有隔热装置(21),所述隔热装置(21)通过紧固装置(10)锁紧固定,所述紧固装置(10)包括两个箍紧件,两个所述箍紧件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逸李齐渊孟田力何彩英冉红锋高双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