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所述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包括:本体、入光部和出光部,其中,所述入光部呈内凹结构,所述入光部具有光学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偏向于短轴一侧;所述出光部具有呈自由曲面的出光面,出光面沿长轴方向隔为两个向外凸弧状面区域,同时短轴方向为凹弧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借助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光学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LED光源封装的点光源光照路径,使得LED发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能呈现矩形光斑,同时LED二次光学透镜的偏光设计,将光斑投向道路中央,减少了光亮在路阶和墙壁上的损失,完美的满足了道路/隧道的照明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
本技术涉及ー种LED灯,尤其涉及一种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LED路灯/隧道灯以其高效率、长寿命、低能耗的特点已经被市场所认可,且逐渐取代传统的灯泡而成为新一代的照明首选。但是目前LED投光灯、LED射灯光源是以一定角度呈圆锥形发光,而在路灯/隧道灯领域的最佳要求是光线沿着公路行进方向呈矩形投射,以求达到光线的最大光效利用率。而LED光源本身封装为球面电光源形式,无法满足道路上的矩形光斑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所述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包括本体、入光部和出光部,其中,所述入光部呈内凹结构,所述入光部具有光学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偏向于短轴ー侧;所述出光部具有呈自由曲面的出光面,出光面沿长轴方向隔为两个向外凸弧状面区域,同时短轴方向为凹弧状面。进ー步地,所述出光部的自由曲面沿长轴方向为不对称曲面,短轴方向为对称面。进ー步地,所述出光部中所述向外凸弧状面区域呈球状曲面,所述凹弧状面区域相对于所述向外凸弧状面区域呈颈缩状。进ー步地,所述凹弧状面区域相对于所述向外凸弧状面区域的ー边呈颈缩状。进ー步地,所述出光部的自由曲面呈近似花生壳状曲面。进ー步地,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沿长轴方向为不对称面。进ー步地,所述入光部为呈内凹的凹罩,形成一向内凹的光学空腔,所述光学空腔容纳LED光源且接收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ー步地,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为呈两端朝下的弧状光学曲面。进ー步地,所述入光部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部的出光面呈磨砂面。进ー步地,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LED光源安装腔,所述LED光源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定位柱。本技术技术方案借助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光学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LED光源封装的点光源光照路径,使得LED发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能呈现矩形光斑,同时LED 二次光学透镜的偏光设计,将光斑投向道路中央,減少了光亮在路阶和墙壁上的损失,完美的满足了道路/隧道的照明需求。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ー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ニ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主视图;图4.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俯视图;图5.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仰视图;图6.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安装LED发光源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安装LED发光源沿长轴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坎德拉配光曲线图;图9.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光斑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干,解决了传统LED封装光源以一定角度呈圆锥形分散发光,无法将光能全部用于需要照射的地方,无法达到高效照明利用率的缺陷,提供了ー种能使光源的照明区域呈现矩形投射光斑的LED透镜灯,完美的满足了道路/隧道交通对高效照明的需求;同时为单颗LED光源提供了単独配光系统,解决了以往网版式透镜不能灵活运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參阅说明书附图I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一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ニ结构示意图和图7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安装LED发光源沿长轴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所述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包括本体2、入光部3和出光部4,其中,所述入光部3呈内凹结构,所述入光部3具有光学入光面31、32,所述入光面31、32偏向于短轴ー侧;所述出光部4具有呈自由曲面的出光面,出光面沿长轴方向隔为两个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同时短轴方向为凹弧状面43。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中入光部3的入光面31、32和出光部4的出光面呈磨砂面,材质为透光材质PMMA,所述本体2的基座部分表面也为磨砂面。形成于本体2透镜部分的出光部4具有ー呈自由曲面的出光面,出光面沿长轴方向区隔为两个向外凸弧状面区域41、42,用以将LED光源的灯光沿长轴方向发散,同时短轴方向为凹弧状面43,用以隔开两个外凸弧状面41、42形成最小宽度。出光部4自由曲面沿长轴方向为不对称曲面,将LED光源的光偏向ー个方向。请參阅说明书附图图I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一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主视图和图4本技术单颗式LED ニ次光学透镜灯的俯视图。在图中,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出光部4的自由曲面沿长轴方向为不对称曲面,短轴方向为对称面。所述出光部4中所述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呈球状曲面,所述凹弧状面43区域相对于所述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呈颈缩状44。所述凹弧状面43区域相对于所述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的ー边呈颈缩状44。所述出光部4的自由曲面呈近似花生壳状曲面。请參阅说明书附图图2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方向ニ结构示意图和图5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仰视图。在图中可见,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入光部3的入光面31、32沿长轴方向为不对称面。所述入光部3为呈内凹的凹罩,形成一向内凹的光学空腔,所述光学空腔容纳LED光源7且接收LED光源7发出的光线。所述入光部3的入光面31、32为呈两端朝下的弧状光学曲面。请參阅说明书附图图6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安装LED发光源整体结构示意图和图7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安装LED发光源沿长轴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可见在所述本体2上设置有LED光源安装腔6,所述LED光源7安装在所述本体2上;所述本体2上设置有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由本体2的底面向下凸出而具有定位功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当LED光源7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31、32进入本体2,并由出光面射出光斑时,借由入光面31、32和出光面的折射,便可形成在两侧均为50°的出光角,如图8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坎德拉配光曲线图所示,且因为入光面31、32的曲面设计,使得当光线通过入光面31、32时,是往本体2的长轴方向折射,同时因为出光部4向内凹弧状面43区域呈颈缩状44,通过折射可以避免光亮过度集中在LED光源的发光点区域,从而能将光亮均匀的分于两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形成矩形光斑,如图9本技术单颗式LED 二次光学透镜灯的光斑效果图所示。在入光面31、32形成·的非対称入光曲面,即偏向短轴ー侧的偏光凹弧,此曲面改变了跟LED点光源的距离及入射光的角度,从而改变了光线在本体2内的折射角度,使得在本体2内部折射的光线往本体2短轴ー侧偏向,因此出光面射出的光线也偏向于短轴ー侧,形成往短轴偏向的矩形偏向光斑。本技术技术方案借助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光学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LED光源封装的点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颗式LED二次光学透镜灯包括:本体(2)、入光部(3)和出光部(4),其中,所述入光部(3)呈内凹结构,所述入光部(3)具有光学入光面(31、32),所述入光面(31、32)偏向于短轴一侧;所述出光部(4)具有呈自由曲面的出光面,出光面沿长轴方向隔为两个向外凸弧状面(41、42)区域,同时短轴方向为凹弧状面(4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松,冯方青,
申请(专利权)人:陈旺松,冯方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